▼ ▼ ▼
获取小兵研究精华历次合集
一、确定关联方
只要是报告期内的关联方,就算是
处理了之后
,也要进行披露;
二、梳理关联交易
三、论证要点
(1)描述事实
以
列表的形式
对发行人在报告期的关联交易进行整理,罗列的关键点包括但不限于:
关联方名称、关联关系、交易性质(经常性还是偶发性)、交易内容、发生时间、发生金额、占同类关联交易金额的比重、关联交易合计金额、合计交易金额占整个同类交易金额的比重等等。
(2)论证重要性
从
性质、金额/占比
两个维度来分析。
性质上讲,如果是
正常的购销范围
的交易,问题不大;如果是一些
偶发性
的交易,需要分析
交易的实质
和对公司
独立性的影响
。
金额和占比要结合着来看,
绝对金额不能太大
,
占总交易额的比例不能太高
,需要两者兼具,即使占比不高,金额也不能太大,即使金额不大,占比也不能太高。
(3)论证必要性
论证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其实是一个
逻辑的死循环
,如果不必要,你发行人为什么不直接全部去掉;如果是必要的,发行人对关联方是不是有存在依赖之嫌,独立性会不会受到质疑。
所以,论证必要性还是要尽可能地从
商业逻辑的合理性
入手,给监管一个商业层面的合理理由才是最终所追求的论证逻辑。比如,地域便利、长期合作等原因。
(4)论证公允性
如果价格不公允,即存在利用关联交易
伪造业绩
或者
逃避转移利润
之嫌。论证的思路是:
如果存在相同或者类似的与无关联第三方的交易,那就与其
交易价格
做对比
,看是否相同或者相似,允许存在政一定的浮动区间,但是需要解释合理性;
如果不存在相同或者相似的与无关联第三方的交易,可以利用
成本加成法
来说明价格的公允性。
(5)论证真实性
真实性是指列举的关联交易是真实发生的,因为企业在IPO冲刺期间的业绩压力很大,所以存在利用关联方伪造关联交易进行
操纵业绩
的嫌疑。
核查真实性的手段主要是查看
与交易相关的原始资料
,包括双方签订的合同、发货单、出库单、物流单、验收单、发票、银行流水记账凭证等。
还要看一下发生关联交易的关联方的经营范围、主营业务是否与公司相关,
是否存在买卖相关产品或服务的可能性
。
(6)论证未来趋势
报告期内存在关联交易本身不是什么实质性的障碍,在说清楚所发生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和公允性的前提下,还要求发行人在报告期内的
内控措施
体现出一个
逐步完善
的过程。
在内控制度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公司所发生的关联交易金额和占比应该是
逐步走低
的;
这也给监管一个比较强烈的信号,即公司正在
逐步规范并减少所发生的关联交易
,未来随着公司内控措施的更加规范,关联交易会得到更好的控制。
(7)论证解决措施
内控制度、实际控制人承诺,具体包括:
公司建立相关的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建立三会一层的管理和决策机构,赋予不同层级以相应的审批权限;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出具减少或者避免关联交易的承诺;
通过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处理的途径,要格外注意,即将关联方股份转让给非关联关系的第三方,注意的方面包括
转让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转让前后公司
业绩的变化
、
交易的变化
等。
二、论证思路
描述事实——解释原因——揭示风险——说明影响——解决措施
第一步:描述事实
面对一个可能会影响审核判断的问题时,第一步就是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去认识、理解这个
事实的原委
,这是对问题性质、影响、解决的一个前提。
第二步:解释原因
问题的形成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个解释可以从历史、商业、法律等多个角度去阐述,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要
实现问题的自证与澄清
,说明问题的来龙去脉,还要注意
规避合规风险
。
第三步:解释风险
问题之所以称之为问题,是因为在合法、合规、会计准则等方面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会给主体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从而影响监管对主体的判断,只有明确了
问题的风险所在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
第四步:说明影响
对一个问题影响的最终判断,还是要落脚到
财务影响
上;
也就是这个问题相关的影响在财务报表上的体现,金额有多大,占比有多重,只有财务上的影响尚在
可控的范围之内
,才会大大打消监管对问题的疑虑。
第五步:解决措施
问题的原委和影响都说清楚了,最后就是要看怎么解决了;
一般来说,问题都是贯穿报告期始末的,报告期期初就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让监管看到报告期内公司为解决问题
所付出的努力和摆出的姿态
,也就是说要呈现出一个
问题逐渐向好的方向变化的过程
。
很多问题都是需要在报告期内、甚至是股改之前解决干净的,不要让企业带着问题股改。
小兵的案例分析,仅为一家之言,
欢迎大家积极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
。另外,我们也开通了
微信交[fú]流[lì]群
,如想加入请添加工作人员燕子(微信ID:wessy1958)为好友,并备注入群信息。
一群人比一个人,看得更远、走得更快,期待着你的加入!
本月热门文章
医药企业IPO:如何应对两票制
聊一聊借壳上市那些“套路”——常规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