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马斐九频道
专注品牌定位、营销管理、营销培训、客户开发、销售客户心理学、经销商管理、渠道建设、员工潜能等培训。【品牌故事】【营销思维】【煮三国 知管理】精彩不断!我们只做能学、能会、能落地的营销培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销售与市场  ·  千亿方便面江湖,迎来中局之战 ·  20 小时前  
他化自在天  ·  《爆改产品整活用(阳谋级推广入门1/Last ... ·  3 天前  
廣告狂人  ·  格力改名,市场部天塌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马斐九频道

刘备如何面试诸葛亮?管理层一定要学

马斐九频道  · 公众号  · 营销  · 2017-03-15 07:26

正文


管理智慧 | 品牌定位 | 商业思维 | 营销培训 |包装设计 | 公关传播



刘备三顾茅庐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它比喻诚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才,流传至今,成为世间美谈。故事发生在公元207年,刘备生于公元161年,所以他是60后,当时47岁,而诸葛亮生于181年,是80后,当时27岁,两人相差20岁。

那么,作为60后的刘备,是如何招聘到80后的诸葛亮的呢?这段人间佳话,又带给我们今天的企业招聘管理怎样的启示呢?


刘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与曹操相比,刘备自身的业务能力并不强。刘备意识到了智谋之士的重要性,他心里非常清楚,他要取得快速发展,扩大自己的地盘,急需一位职业经理人来辅佐他。


这位职业经理人必须要具备刘备及身边人所没有的条件:有较强的战略眼光;有较强的分析思维;有较强的求职动机;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有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刘备通过什么方式招聘?

三国时期不像现在手机、网络什么的这么发达,所以招聘的渠道和手段相对较少。像刘备这样的初创公司,典型的三无企业(一无资金,二无市场,三无品牌),内部培养来不及,外部招聘找不到,因此选人必须另辟蹊径,而他的招聘定位也十分准确:

1.打着刘皇叔的旗号

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要成大业,必须要有一块像模像样的牌子。

2.主动出击

事实上找员工,并不是找最优秀的,这跟找老婆是一样的,范冰冰很漂亮,但是范冰冰可能并不是很适合你,所以任何人之间最大的匹配,是文化的匹配!


古代中国人的相亲其实都不是男方和女方见面来相亲,而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最开始见面的,是双方的父母,因为父母  它代表的是家风,所谓的家风,放在企业里面就是企业文化!

3.树立雇主品牌

刘备三顾茅庐中的种种细节,体现了他对人才的尊重。


刘备为什么看中诸葛亮?

1.看学历

这得从他的老师说起。诸葛亮的老师到底是谁,众说纷坛。但是,与刘备的老师卢植(官至尚书)、曹操的老师乔玄(官至太尉)、许劭(著名人物评论家)等官方名士相比,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知名度,都有一定的差距。此,如果说刘备、曹操是985高校毕业的,诸葛亮只能算二本毕业。在学历上,诸葛亮没有太多的优势。

2.看出身

诸葛氏在荆襄地区是望族,诸葛亮根本不是布衣,他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

3.看气质

陈寿《进(诸葛亮集)表》写道: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翻译成现代的话就是,小同志颜值爆表,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他有自己的土地,有自己的助理。综合来看,诸葛亮就是一个高富帅。

4.看才学

认识诸葛亮的人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他的老师司马徽评价他:可比兴周入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5.看志向

诸葛亮每尝自比管仲乐毅,说明他志向远大,是有意要出来当官的。


通过以上分析,诸葛亮虽然是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待业青年,但却是一个高潜质人才,既有才学,又有人脉,求职动机又强,符合刘备招聘条件中的前四条,所以刘备要选他。

刘备哪些地方吸引诸葛亮?

1.有远大抱负

对于老板来说,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老板有抱负,下属跟着你才会有肉吃。

2.发展空间大

像曹操、刘权、袁绍集团人才济济,诸葛亮这样的没有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根本不会受到重视。但在刘备这里,他就能得到重用,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3.刘备有诚意

不光是上门拜访三次这么简单,就是在今天来看,让一个60后的老板去找一个80后的应届毕业生,都是非常难得的事情,而且每次上门,关羽、张飞都不耐烦,而刘备总是很沉得住气。特别是最后一次,刘备见诸葛亮之前还特地吃了三天素,简直就是把诸葛亮当男神的节奏。


刘备是怎样测评诸葛亮的?

1.是面试方法恰当

刘备在面试诸葛亮时,问了一个问题:“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表面上看是在向诸葛亮请救,实际上是在考察诸葛亮的战略思维。

2.是面试流程严谨

在面试前刘备做了背景调查。面试时,刘备先考察诸葛亮的能力,之后再谈入职一事。这样一整套流程,步步为营,环环相扣,衔接顺畅,在我们今天看来也是非常恰到好处的。

3.是注重试用期的管理

刘备把诸葛亮招聘进来之后,没有不闻不问,而是“待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这是一举三得,一来讨论了业务问题,二来进一步考察了诸葛亮的能力,三来让诸葛亮觉得自己受到重视,起到了激励作用。


诸葛亮“观人七法”,教你看穿一个人▼

一代谋圣诸葛亮,运筹帷幄,算无遗策,是智慧的神话。无论是在行军打仗,还是处理国政时,他都要起用大量人才,因此,在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他早已发展处一套自己的识人之法。


他在《知人》一文中,正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


简而言之,是从对方的“ 志、变、识、勇、性、廉、信 ”七大方面全面考察,真可谓面面俱到。

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庄子•齐物论》中有言:“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人我彼此,各有是非,对世界的看法总是不一样的。


一个无志之人,要么是一个庸碌的人,要么是一个骑墙的小人。这样的人对世界形不成自己的看法,只能人云亦云,甚至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因此,探问一个人的是非观,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志向。对是非的态度越强烈,越能看出一个人志向之坚强。

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变”指的是应变能力。要认识一个人一定要与他多说话。将他逼到词穷的地步,看他如何应对。诸葛亮认为能言善辩者一定头脑灵活,思维敏捷。


内心有坚持的人,辞辩虽繁,但万变不离其宗。而没有底线的小人,虽然说话五花八门,但是言之无物,空洞乏味。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