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二更
每晚二更,一部原创精品视频,发现身边不知道的美。
51好读  ›  专栏  ›  二更

哪里过春节年味最浓?这里有一个喜剧人的答案

二更  · 公众号  · 视频  · 2025-01-27 11:17

正文



当刘德华的歌声在街头巷尾响起,年关将至。


这是一年里最为热闹喜庆的节日,无论身处何地打拼,过得顺遂还是曲折,人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期待。和亲友闲话一二,最常被问及的,就是什么时候放假,哪里过春节。


有些人早已收拾好行囊,从他乡回到故乡;


有些人因为工作、距离、催婚等现实难题,选择独自留在异地过年;


有些人和朋友报团取暖,告别走亲戚的烦恼;


有些人用年终奖带着父母去三亚旅行,度假与团圆两全其美……


毫无疑问,如今的过年氛围不仅只停留于传统的阖家团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



那么,喜剧人眼中的春节,是什么样的呢?


知名编剧六兽给出的答案是——由郭麒麟、阎鹤祥主演的伊利贺岁系列短片《“伊”笑过春节》,让网友们纷纷直呼“简直在演我的过年状态”。


如果笑得不够过瘾,二更还特意邀请了六兽老师,一起聊聊短片背后的故事。听听这位“互联网嘴替”,如何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过年倒计时,有人欢喜有人愁。


作为一名喜剧编剧,六兽非常擅长于观察日常中的点滴与社会情绪的变化。毕竟喜剧技巧是有限的,笑料则来自于无限的生活。


而春节,无疑是一年之中情绪最为浓烈的时间点。


“过年这件事,对于我们这些写剧本的人来说,已经被翻来覆去地写过很多。”


尽管创作不易,六兽依然希望从中挖掘出不一样的切入点,或者说,不同人群的不同情绪。


而且很巧的是,六兽本就出生于奶农家庭,父母养了两百多头奶牛,他的成长历程与牛奶密不可分。


所以,当伊利牛奶邀请六兽成为《“伊”笑过春节》系列短片的编剧,希望他为这个春节注入不同的洞察与表达时,他们一拍即合。



“我对牛奶这样东西,以及送牛奶串亲戚的场景,简直太熟悉了。所以在与伊利的这次合作中,我会倾注更多自己的想法与理解,创意也是信手拈来。”


都说万事开头难,但六兽基于自己对春节的真实感受,很快就就有了创作灵感。


“就像我本人其实很喜欢过年,但是过年的高兴劲儿只存在于工作做完、放假的一瞬间。作为刚满40岁的中年男人,一想到家里还有无数琐事需要处理,那个兴奋劲儿会立刻被冲淡。”


基于这一点发散思维,六兽将目光瞄准了一群有“过年恐惧症”的人:大家期待着春节放假,又有许多无可奈何:


事业有成的新中产,即便在公司里游刃有余,回到家,照样会因为鸡零狗碎的生活抓狂。上有长辈的唠叨,下有小孩的吵闹,家庭的担子在新年又重了几分;



年轻人想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尽情享受春节假期,然而眼前的苟且与银行卡里的余额,并不能支撑自己对旷野的向往;



在老一辈眼中,“乳糖不耐受”这种新奇说法等同于“不吃香菜的矫情”,只要多锻练、多适应就能解决,但事实并非如此……



小朋友们明明刚结束期末考试,又要迎来家庭聚会考核。给亲戚拜年说不出几句吉祥话,还分不清七大姑八大姨的辈分,难免要被爸妈数落一番不懂事;



与学生时代的好友相约重返校园。在那个熟悉的地方,大概每个人都会回忆起一段青春往事,或美好或遗憾,可惜再也回不去了;



家庭主妇又到了一年最忙的时候,既要打扫房屋,又要招待客人,还要做饭、洗碗,从早到晚一刻都停不下来。贤惠归贤惠,累,也是实打实的……



上述看似习以为常的事,或许很多人都曾经历过。


而六兽正是将这些生活中的痛点收集起来,当做自己的喜剧创作素材,用这些小尴尬、小处境还原真实生活场景。


从接受这个项目到落地,六兽与团队花了近一个月的创作。其中遇到过很多瓶颈,比如找准伊利六款牛奶的人群定位,比如挖掘不同年龄层受众的共性,比如故事如何表达更真诚……


为此,六兽与身边的同事开了无数个会,也不断与伊利的小伙伴进行沟通共创,才最终将作品呈现了出来。


“我更希望大家愉快地笑着,并不是通过一些洗脑,或者夸张夸大的方式,而是能够通过感情链接再一次让大家加深对伊利的感知。”


当文字变成了表演,当抽象的情绪变成了具象的六支《“伊”笑过春节》系列短片,屏幕前的你我无疑能感同身受。



当然,对于六兽来说,喜剧的魅力不止是描述某种境况或情绪。


喜剧并非抛几个段子逗大家开心即可,本质在于创造一个和现实生活高度相似的世界,但又略有不同。其中所包含的除了烦恼与困惑,更多的是美好愿望。


毕竟对伊利这样一个国民品牌来说,相较于功能性作用,品牌在岁末年初时更应该是一个承托情感、唤起共鸣的角色。


“喜剧通常是以‘缺点’‘弱点’展开描述的,但它们出现的特殊意味是‘没关系’——这些不完美,我们每个人都有,所以你不必烦恼。”


正如六兽所言,他希望与伊利牛奶一起,在这个春节为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带来抚慰人心的力量。



而想要做到一点,必须在喜剧中寻找到所有人的最大公约数,才能引起最大范围的共情。


六兽意识到,尽管大家对春节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焦虑情绪,但没有人会否认,过年很重要。处在旧岁与新春的分界线上,它相当于心理上的立足点,也是人生长跑过程中的休息站。


我们迎接春节的仪式感,在于对未来进行想象,对过去进行总结。换言之,每个人在辞旧迎新之际,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是相同的。


基于对这种社会情绪的洞察,伊利牛奶与六兽以六支短片鼓励观众,重新定义自己的春节:



即便肩负工作与家庭的重任,新中产也要满怀期待地迎接挑战,相信自己肯定能行;


年轻人期待永远保持行动力与想象力,在时代的潮流中勇敢争先,也为心中的目标认真奋斗;


乳糖不耐受的人,期待在新的一年好好爱自己,照顾好身体,更别忘了安抚心情;



小朋友们期待自己的小脑袋瓜能转得更快一点,多懂点人情世故,快快长大;


与其在回忆中恋恋不舍,毕业多年的我们,更加期待把握当下的每一天,珍惜所拥有的东西;


家庭主妇正在觉醒,期待通过自身来影响身边的家人,一起为了和谐美满的日子而努力……



在《“伊”笑过春节》系列短片中,从暴露生活中的不足与烦恼,到为不同人群提供解答方案,其两面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归根结底,春节里的逃避、抱怨,都是暂时的。


而伊利想要向大家传递的信念是:面对未知,我们要脚踏实地,认清自己想要什么,在新的起点上,用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如今人们常说,年味淡了。


物质的满足,让原本在生活中不易得到的礼物或愿望,正在变得平常化:在餐厅可以吃到家乡的味道,随时可以下单喜欢的新衣,于是过年这件事,似乎不再是无可替代的。


但在六兽眼中,年味是国人的集体记忆,它从未变淡,而是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点滴。


它可以很大,大到几代人其乐融融欢聚一堂;可以很小,小到也许是一个不起眼的年货:比如父母每年都坚持张贴的春联,比如一家人坐在一起包的饺子,比如走亲访友时必不可少的牛奶。


从生活经验中提取素材,在分散的个体故事中寻找共性,将其归纳成一类类特定人群,再从中挑选符合伊利这六款牛奶的用户定位,一一对应后,整体思路变得十分清晰。



在六支短片中,当情感的铺陈达到高点,伊利产品的角色——哪里过春节,拿礼有伊利——在结尾就自然地被带了出来。品牌融入在好笑有趣的喜剧段子里,同样被赋予仪式感,露出得克制且恰到好处。


以安慕希的主题短片为例,两个人前脚刚在朋友圈相互较劲,试图证明自己这个春节过得特别体面;后脚一出门就撞破了彼此的小心思。


好朋友之间丝毫没有尴尬,反而是相视一笑,默契十足。此时安慕希的出现,象征着友谊万岁,也鼓励我们放下包袱,在碰杯中轻松过个好年。


而且六兽直言,短片的成功也建立在演员郭麒麟与阎鹤祥的动情演绎之上,他们极具亲和力的形象和扎实的演技,瞬间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悄然变身普通人生活的陪伴者,让过年送礼选伊利牛奶这件事,变得极具信服力。



新中产们追求健康、可持续的有机生活,让高品质的金典为家人送上关怀与陪伴;


对于敢冒险爱新鲜的年轻人来说,安慕希一直是友谊中相互分享、注重仪式感的好搭子;


舒化奶更适合国人体质,让大家可以无压力地放心喝牛奶,带来更好吸收的营养。


多喝点QQ星补充高品质的营养,小朋友们可以充分享受到乳品的营养与健康;


没有人能永远18岁,但酸酸甜甜的优酸乳始终保持着青春的味道,带你重温校园记忆;


口感纯正、奶香浓郁的臻浓,让全家人都能享受到美味和健康……



可以看到,从“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营养需求,到如今多样化的产品与使用场景,伊利牛奶就像年味一样,随着时代发展有了各式各样的表达。


但更重要的是,牛奶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也象征着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以带给家人的美好生活。而且其作为一种情感纽带,像过年的鞭炮似的把大家又串在了一起,维系着亲朋好友之间的情谊。


六兽相信,藏在牛奶中的爱与温暖,从未变过。



老舍先生曾写道:“春节是腊月起拾掇忙活,是正月里飘香欢喜,是岁尾年终之时的美味佳肴,是新故相推之际的红火气象。”


面对热闹的春节,腼腆内向的中国人总需要一些媒介,表达内心的热烈。


因此,人人皆可享用的牛奶,成了我们交流情感、享受团圆的最佳载体之一。


值此新春佳节,伊利与六兽希望通过《“伊”笑过春节》系列短片,说出无数人正在或即将面对的过年烦恼,为你我带来一份抚慰。


没有想象中的催泪情节,只有欢声笑语。


这份快乐的来源,就是和最亲近的人在一起,边吃边喝、相互打趣,各自讲着这一年的生活,也不怕谁笑话。挥手告别过往,我们翘首期盼更好的新年。


而每一杯伊利,都串联了人世间的真挚情感,编织成浓浓的年味。


一切祝福尽在不言中。




撰稿、排版 | Leven
设计 | 大斐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