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公众号:国馆(ID:guoguan5000),转载请联系国馆。
人似乎都有争论的爱好。
老太太要买猪臀肉,就这块肉是猪的左臀,还是右臀,能和档铺的屠夫争论一个早上,忘了回家给孙子做早饭。
上下铺的兄弟,一个说小英漂亮,胸大;一个说小花性感,屁股圆。两人争得要单挑,一决生死。
金正恩和特朗普隔空吵架,自说自话。一气之下,要放导弹,炸了特朗普姥姥家。
在两千年前的魏晋时期,文人嗜好清谈,专门争论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高深问题。话到酣畅之处,废寝忘食,天昏地暗。
古往今来,上至封侯拜相的显贵,下到跳广场舞的大妈,都难免会陷入各种争论之中。
在争论中,显出自己的本事,伸张自己的价值,争取自己的利益。有的争的是争一个理,有的争的是一口气,也有的纯属是闲得。
但是,聪明人不做无谓的争论。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出。
诸葛亮带兵出祁山,两军对垒。七十多岁的王朗夸下海口,要凭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得诸葛亮心服口服来降,再不济也要他乖乖退兵。
两军阵前,王朗对诸葛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分析天下大势,摆明曹魏必定夺得天下的事实,劝说诸葛亮识时务者为俊杰,弃暗投明。
言下之意:“诸葛亮,你这么聪明的一个老头儿,自然该懂得何去何从吧”。
有道理吗?
太有道理了。后来的历史发展就能证明,没有比这更有道理的了。
但是诸葛亮偏偏不接这个茬儿。
诸葛亮先是指明王朗端着刘家的碗,却要砸刘家的锅,这太无耻了。既然对面是个无耻之徒,自然不用顾及斯文,接下来就猪狗牛羊一通乱骂。将个年逾古稀的王朗气得口吐鲜血,撞下马来,死了。
与其说王朗是被诸葛亮骂死的,不如说是被自己蠢死的。
王朗说的是利益抉择;诸葛亮说的是道德审判。
就相当于王朗在告诉诸葛亮要放飞自我,去寻找浪漫而美妙的爱情;但是诸葛亮回头就骂王朗不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个不孝的子孙。
一个是信奉的自由恋爱,一个坚持的是包办婚姻。怎么可能说到一块儿?
两个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在一起争论,争也就争了,偏偏王朗还气量狭小,血压偏高,年纪偏大,呜呼哀哉,赔了自己一条老命。
这就有些蠢了。
争论,很多时候就是为了分出个输赢,证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然而,两个认知层面不同,价值取向迥异的人争论,无非是各执一词,就如鸡同鸭讲,连对错都没办法分出来,哪里还有什么输赢评判。
王朗被气死了,诸葛亮就赢了吗?后来的事实发展分明是王朗说得才对。
诸葛亮和王朗,谁也没有赢,谁也没有对。
和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争论,一开始争论的时候就输了。
图片来源:《三国》
战国时期,有个叫公明仪的人,是个音乐家,尤其弹得一手好琴。很多达官显贵都喜欢听他弹琴,颇受人们尊重。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清风徐徐,杨柳依依,小鸟啾啾,清水潺潺。公明仪心情大好,带着自己的琴去春游。
他走到一片草地的时候,看到一头牛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突然心发奇想:我一直都只给人弹琴,今天给牛弹一曲试试。
先是弹了一首高雅的曲子,但是牛就像没听到一样,只顾低头吃草。
公明仪琢磨着可能是太高雅了,牛听不懂。他又给牛弹了几首民间小调。这次牛给了点反应,长哞一声,走开了去,接着低头吃草。
公明仪本来十分美好的心情,因为牛不喜欢听自己弹琴,变得十分沮丧。
有人来劝他说:“不是你弹的不好,而是牛压根儿听不懂。”
公明仪大骂:“这个畜生,真蠢!”
悻悻回家。
对牛弹琴的故事被后人当成了一个笑话。人们尽情嘲笑公明仪的滑稽与无知。却不曾发现自己也经常做着对牛弹琴的事情。
有一个朋友学的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上大学那会儿,放假回家就经常有人请他帮忙修冰箱、洗衣机。每次他都苦笑一下说自己不会。别人都还以意味深长的微笑:“这小子在大学尽谈恋爱了吧。”
大学毕业以后,去美的集团做了工程师。在乡亲们的眼里,美的是干嘛的,那就是生产冰箱、洗衣机的。都在生产厂家做了工程师了,还说不会修理,这不是不会,是瞧不起人,是忘了本,是尾巴翘上天了啊!
这个朋友终于忍不住,从工程数学、概率论、电路、小电拖、数电、大电拖、信息自动化……挨个儿把自己的专业和别人捋了一遍。一大堆专业名词把别人唬得一愣一愣的。
“算了,不麻烦你了。要不这样,我给钱,你当帮个忙,好不好?”
朋友有些急眼了:“我给你钱,帮你请师傅来修吧。”
老乡见朋友恼了:“你别着急。这冰箱咱不修了,成吗?”
老乡转头回家,朋友越想越不是滋味,追到别人家里,非得要解释清楚不可。
结果在老乡眼里,这位朋友不仅有些瞧不起人,还有些神经病。
闹了个不欢而散。
公明仪恼怒牛不会欣赏自己弹琴,觉得这个畜生蠢;如果牛会说话,谁能保证它不会也骂公明仪蠢呢?
很多时候,我们忙于要和别人争论,是因为太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但如果争论只是对牛弹琴,那在别人的眼里你只会变得更蠢。
图片来源:《路边的野餐》
孟子说:“人之忌,在好为人师。”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在现实生活中,好为人师的多,心甘情愿做小学生的人少。
心甘情愿做小学生的成了圣人,好为人师、自以为是的人招人讨厌。
而且,好为人师的人,一般都是不懂装懂。
宋朝有一个叫钟弱翁的人,为一方县令。自我感觉字写得很好,实际上又实在是有碍观瞻。
他还有个爱好,无论走到哪里,总是要对一些名牌匾额上的题字进行肆意批评,并想方设法说服别人将原来的提款抹去,让自己重写。因为他的字太丑,很多人都深受其害。
一天,他带着从属到了庐陵一带,走到一座寺庙里,看到一个壮丽的阁楼,题匾上有“定惠之阁”四个大字,但是落款处的人名被灰尘掩盖,看不太清。
这个钟老爷老毛病又犯了,将匾额上的字批得一无是处。
旁边一个僚属对书法颇有见解,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觉得那四个字实在是可圈可点。
两人起了争执。
钟老爷兴起,列出了一二三四五,说得头头是道。
僚属碍于上司的情面,微微一笑,点头称是,不再言语。
钟老爷眼见自己得了胜,更是忘乎所以。叫来寺僧,要把匾额摘下来,自己重新赐字。
寺僧无奈,只好搬来梯子,摘下匾额。
然而,擦去灰尘后,大家发现,落款赫然写着一代书法大家颜真卿的名字。
这就尴尬了。
钟弱翁回头对僚属们说:“这么好的一副字,不刻成碑文多可惜啊。”
僚属们就一边搬石头,打磨刻字,一边在心里骂娘。
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此好为人师的人。不管自己处在什么位置,担任什么角色,面临什么场合,有多大本事,专爱对别人指手画脚。
自己还是单身,偏偏要告诉你该怎么谈恋爱;自己总共才看过两本成功学的书,就要教你如何规划人生……
你要是不听,或有别的意见,还要红了脸,梗着脖子急眼。
人生的道理最容易讲,只要不是哑巴,谁都能讲一大箩筐。然而,有实际经验与体会,能够说得靠谱点的却不多。
遇到这样的人,心情好,点头称是;心情不好,旁顾左右而言他。最不该的就是和他起争论。
至于他何时出糗,上天自有安排。
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艺人范玮琪当天在微博上晒出了自己和双胞胎儿子的合照,从而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围攻。
网友的道理很简单:全国人民都在关注阅兵,你却在晒娃,你是不是中国人?
有人站出来替范玮琪说话,说网友不讲道理。
这个人开始和网友讲道理。
“你小时候是不是唱过一首歌,叫《少年壮志不言愁》,有两句词叫‘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
“是啊。这有什么关系?”
“我们建设强大的国防,拥有先进的武器,目的不就是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吗?现在,有一位母亲,在我们的国土上看着孩子,幸福地微笑,这不正是我们的目的吗?我们的目的实现了,不是开心的事情吗?怎么可以连什么是目的、什么是手段分不清呢?”
“我操你妈,你个狗汉奸!”
这个道理,还怎么讲下去?
《太平广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叫宗岱的人,在青州做刺史。当时的百姓信奉鬼神,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就先焚香求鬼神。
于是,宗岱就写了一本《无鬼论》。写得特别有道理,连周边的州县都感化了,不再祭奉鬼神。
没了祭奉,鬼就只能饿肚子。
一天,一个鬼打扮成书生模样,来找宗岱理论。道理没讲通,回去使了鬼法,把宗岱给弄死了。
和不讲道理的人争论,基本就是找死,甚至会生不如死。
网上曾经流传一个段子,两夫妻,老婆发牢骚说老公不爱自己了。
“我明天不吃饭,去把你们的经理打一顿。”
“你为什么要打我们经理?”
“你果然不爱我了。都不关心我为什么不吃饭,只关心你们经理。”
“……”
这位老公接下来如果应对不当,恐怕就是求死不得了。
争论,遇到一个讲道理的人,尚有争论的余地。遇到一个不讲道理的人,还费那个劲干嘛?
要说争论,恐怕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够比得上魏晋时期。名士酷爱清谈(辩解玄理),连出家的僧人都不例外,简直成了那个时代独有的特点。
魏晋是乱世,所有的人朝不保夕,这反而让人们看透了生死,活出了一份特有的潇洒。老庄哲学在当时盛行,读书人喜欢模仿道家打扮,都随身携带一柄佛尘。
一大早,孙盛去找殷浩清谈。
两个人你来我往,你进我挡,吵得难解难分。
仆人把饭菜端上来,两个人也顾不上吃。饭菜凉了又热,热了又凉,如此反复无数次。
两个人吵得兴起,用力挥动这拂尘,把拂尘上的毛都甩掉了,落得饭菜里全是。
从早上吵到晚上,依然分不出输赢,两人干脆骂上了。
殷浩骂孙安国:“你就是犟嘴的烈马。看我不穿了你的鼻子。”
殷浩回敬说:“你简直就是个豁鼻子的牛。看我穿了你的腮帮子。”
(注:为了驾驭,人们在马的脸颊装上套子,用绳子穿透牛鼻子。)
骂也骂不出个胜负,两人只好罢战。吃饭、喝酒,约好有时间再决胜负。
这只是魏晋清谈风气中的一个缩影。
正是在这种争论中,魏晋名士们悟透了很多玄妙的哲理,人生的真谛。后世将其称为“魏晋风骨”。
即使争论得不可开交,甚至彼此谩骂,但是争过之后,依然一起喝酒,依然惺惺相惜。
如果说我们一定要争论。为了什么事而争论?和谁争论?聪明的人会考虑清楚。
有价值的争论,一定不只是为了输赢和利益,还为了在争论中让自己有所提升,顺带辨明真理与正义。
图片来源:《三国》
《太平广记》里讲到有两个读书的老头儿,都觉得只有自己学的是正经学问,对方学的是假道学,争执不下。
于是,两人去找孔子评理。
孔子亲自走下台阶,对二老九十度鞠躬致敬:“学问宽广如海,又何必都是相同的呢?两位老人家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都是正经学问。就连我孔老头儿,也是素来就仰慕两位,怎么可能是假道学呢?”
两个老头儿欢天喜地地走了。
孔子的学生不干了,质问孔子:“先生,你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一个马屁精了?”
孔子回答说:“遇到这样的人,赶紧哄骗他们早早滚蛋就是了。还招惹他们干什么?”
有价值的争论,如高山流水,酒逢知己,争论之后酣畅淋漓,余音绕梁,心神为之一爽。
无谓的争论,似两个人彼此泼粪,争论之后如粪土填胸,伤神又伤身。
聪明的人从来不做无谓的争论。
国馆:最中国的文化微刊。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国馆2017重磅新书《与世同流,但不合污》正火热销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