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前的今天,
武汉解放!
那时人们振奋地喊出:
“建设新武汉的时期开始了。”
七十五载栉风沐雨,
英雄城市砥砺前行。
今天,
武汉站在重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
知重负重,只争朝夕。
今天,
武汉站上高质量发展新起点,
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
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
经济总量迈上2万亿元台阶。
今天,
新时代英雄城市奋进新征程,
英雄的人民豪情满怀,
倾力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
创新潮涌、动能澎湃,
在强国之路上勇担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使命
在江岸区中山大道与合作路交会处,
有一座绿树掩映的院落。
一位老人说:
“武汉解放前夕,
工人纠察队保卫电信局的故事,
就发生在这里。”
1949年5月15日,
解放军兵临城下,
仓皇撤退的反动派包围电信局,
准备炸毁电话总机。
中共地下党员带领工人们
拼死护住通信设备。
两天后,武汉与北平通话,
报告武汉解放的消息。
那时,
电话线是稀缺资源。
而今,
通信服务就像水和空气一样,
渗透到现代人生活的每个角落。
附近的营业厅内,
有市民来办理宽带业务,
也有人前来体验新上市的、
支持北斗卫星导航
和量子加密通信的智能手机。
光谷的长飞公司,
生产线上拉出的一根光纤
可以满足80亿人同时通话,
产品销往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的全球最大光纤预制棒。
从一束“光”到一座城。
今天的光谷,
已成为全球最大的
光纤光缆制造基地、
全国最大光电器件和设备基地、
全国最大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基地。
中国信科、华工科技、
华星光电等
1.6万家相关企业
在此蓬勃生长,
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
在全国“独树一帜”。
华星光电生产线。
武汉
是我国
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汉阳造”在国际上
曾是“中国造”的代表。
新中国成立之初,
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毛主席曾感慨,
当时的中国
“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人均钢铁产量“只够打一把菜刀”。
上世纪50年代,
毛主席视察武钢、武重、武船,
勉励武汉人民
“
要有雄心壮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到光谷,
强调
“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
“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
大国领袖对重镇武汉
厚望如山。
今天的武汉,
拥有工业全部41个大类中的36个,
以及五大国家级产业基地、
四大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两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一批“国之重器”
凝结“武汉智慧”……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
水中游的,武汉都能造。”
一位武汉城市产业观察家
告诉记者,
以“武汉”命名的
“大国重器”
就有军舰、列车和卫星,
可谓“海陆空”齐聚。
“武汉造”火箭成功发射“武汉造”卫星。
关键核心技术聚力突破,
成果转化基础更加坚实,
产业闯关转型步伐加快,
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
今天的武汉,
创新潮涌、动能澎湃,
奔跑在
中国式现代化的
康庄大道上。
通达全球、近悦远来,加速从沿海开放“后队”变成新时代内陆发展“前队”
机械轰鸣,车辆穿梭……
5月14日,
位于长江新区的富强大道
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这条南北贯通的大道全长10公里,
通车后将成为长江新区的主干道。
“富强”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翻开武汉地图,
南起额头湾、北至堤角的
解放大道引人注目。
解放前,
这原是一条不足2公里长、
仅10米宽的土路。
而今,
这条因武汉解放而获名的大道
变长了十余倍,增宽了五倍。
解放大道。
解放前,
汉口城内只有
沿江大道和中山大道。
解放后,
沿长江向西依次有了
解放大道、建设大道、
发展大道、和谐大道、富强大道,
五条大道像一道道年轮,
记录着城市空间的变化。
中山大道。
富强大道的不远处,
阳逻港轮船穿梭,
龙门吊、桥吊起落不停。
向东,万吨巨轮从这通江入海;
向西,中欧班列(武汉)
经吴家山中心站进入欧洲。
这里已成为长江中上游
最大的铁水联运枢纽。
“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
发展江海联运,
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2013年7月,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
在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
留下殷殷嘱托。
武汉处在长江经济带
发展
和共建“一带一路”的连接点,
奋力迈向新时代“九州通衢”。
3月,
花湖机场成为全国首个
对外开放的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
4月,武汉天河机场
开启T2、T3双航站楼运行,
年旅客吞吐能力可达到5000万人次。
天河机场T2航站楼。
天河、花湖双机场
打开空中出海口,
十二个方向的“超米字型”
客运铁路网络加速建成,
中欧班列(武汉)
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衔接”
……
武汉枢纽功能不断提升,
畅通的开放通道,
让武汉与世界联系愈发紧密。
20世纪初,
汉口一度跻身仅次于上海的
中国第二大对外通商口岸。
而今,
武汉推动高水平开放,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
考量和谋划自己的
历史方位和使命,
正加速从沿海开放的“后队”
迈向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
傍晚的汉口江滩,
络绎不绝的游人
在散步、运动、看演出。
武汉防汛纪念碑巍然耸立,
碑身正面镌刻着毛主席的亲笔题词:
庆贺武汉人民
战胜了一九五四年的洪水。
武汉防汛纪念碑。
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有了人民群众的磅礴伟力,
解放后的大武汉
创造了战胜水患的奇迹,
开始了从“人水相争”
到“人水相依”的新探索。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新路子”
……
习近平总书记四次召开
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
高瞻远瞩指明方向。
武汉担当作为,
奏响嘹亮的“长江保护之歌”:
持续开展长江高水平保护
攻坚提升行动,
不断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果
,
鳤鱼、刀鱼等稀有鱼种重现长江,
水鸟种群数量5年增长4.9倍,
水清鱼跃、飞鸟翔集的
美好景象时常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