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解丽 李泽伟 林艳 编辑 | 邹春霞
今天(6月19日)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幕。
身在北京的政知君想趁此跟大家聊聊北京公务员这些年的变化,说起来变化真不小,比如:在职公务员不再被允许参加公务员考试、公开遴选成为其进入上级机关的主要通道;北京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办公室已经悄然“摘牌”,“一考定音”成为过去;更加注意平时考核,采取以日或周为周期开展个人工作纪实。
这里,必须说个独家消息,据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了解,今年年底前,北京市各级机关公务员都将建立起平时考核制度,实现全覆盖。这信号很明显,平时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跟老百姓相关的那些部门,平时工作得好不好,老百姓的满意度很重要,说不定作为朝阳群众,哪天有机会为公务员打分呢?
平谷区农委主任李小丰见证过不少通过公考“跳级”的干部。一些年轻毕业生先考入郊区党政机关解决现实问题,以郊区岗位为跳板再“往上考”,有些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年年攒着劲报名公考。
但从去年开始,基层公务员通过公考进入上级机关的这条“路”被堵死了。2016年,继国考不再允许在职公务员参考之后,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也紧接着宣布“封杀令”。这意味着在职公务员在体制内“跳槽”,只剩下公开遴选这个主要渠道了。
对于这种限制,李小丰是拍手叫好的。“我们这儿就有过两个很会考试的,但是实际工作能力真是不行。不过,人很快就通过公考‘考’到市级机关去了,这不耽误事儿吗!”李小丰说,干部的能力怎么样,一场考试很难识别。只有在实战中,才能辨清他们真正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对那种考试型选手,李小丰笑称其“认识世界有水平,改变世界无能力”。
相比公考,遴选更注重工作业绩,体现“能者上,庸者下”以及“不让老实人吃亏”的干部任用原则。公开遴选面试前需提交近三年工作业绩报告(1500字左右),并由考察组核实报告内容是否属实。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巡视员杨晋京介绍,公开遴选时,除编制通用试题外,还允许遴选机关结合遴选职位特点自主命题;同时引入业绩评价和岗位匹配度分析,将参选对象的任职经历、工作业绩、考核奖励等转化为考评分数。组织考察时,依据群众口碑和工作业绩综合评价干部德才素质,确定合适人选。
公开选拔也曾经是公务员升迁的重要渠道,但在北京这条路也走不通了。
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发现,北京最近一期公开选拔停止在2012年,在那之后,北京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办公室也不复存在。北京市公务员主管部门表示,该办公室是临时机构,公开选拔没有了,办公室也就相应取消。
所谓的公开选拔,是指行政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拿出部分处级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录。最初的目的是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促进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选拔一般都是采取笔试、面试、公开竞演等形式进行。北京为此专门成立了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办公室,各区也各自设立了区级办公室。
对于公开选拔的取消,1999年通过公开选拔从企业进入到某区当统计局副局长的王平(化名)表示理解:“公开选拔从形式上是公平的,但这种临时公开、瞬间选拔又是不公平的。”
“当年很多通过考试上来的干部实际工作确实有难度。像(跟我)一批来的就有一位博士无法适应,半年后走掉了。我在之后的工作中也遇到过不少就会考试的同志,面试也能说,但一遇到实际问题,真无从下手。”在他看来,公开选拔更像是抛绣球结婚,“手长的抢到了,但不知道抛绣球的小姐长得丑俊、脾气秉性如何,这桩‘婚姻’就不一定是美满结局。”
不过,谈到那次公开选拔的经历时,王平还带着一股子骄傲:能从那么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也算是实力的证明。他认为在当时人才断档、大学生在体制内并不多见的年代,公开选拔确实让一大拨人才充实进公务员队伍。“现在称职优秀的领导干部都要德才兼备,真不是一张考卷、几道面试题或一场竞职演说就可以表现出来的。”
废弃了机械的试题,用什么来衡量评判公务员们平时的工作呢?
“现在每天都得如实记录我自己的工作内容,考核用得上。原来可不用,考核一年就一次,年终忙乎忙乎就行啦。”顺义区某机关的小贾说。小贾所在的顺义区是北京公务员平时考核试点之一。
2014年底,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公务员平时考核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了平时考核的原则、内容指标和方法程序。为此,北京市启动了公务员平时考核试点,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委、市工商局、市一中院等5个市级机关和丰台、昌平、顺义等3个区的所属60个建制机关、1.03万名公务员被纳入试点,将公务员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和质量的考核评价作为衡量公务员努力程度、能力高低和贡献大小的依据。
杨晋京说,试点还创新了“怎么考”,即各单位结合工作性质,采取以日或周为周期开展个人工作纪实。要求公务员准确记录工作时间地点、完成的数量质量、取得的成效等内容,保证了工作纪实的具体详实。对窗口单位多、执法部门多、接触社会群众多的单位,更多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的多维度考核模式,让服务对象参与其中,确保考核结果的准确和公正。
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了解到,《北京市公务员平时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将印发,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全市各级机关公务员平时考核“制度全覆盖”。
可能有小伙伴关心,这个即将全覆盖的制度,有何用?
杨晋京介绍,平时考核的应用突出三种导向:一是“奖优罚劣”,将平时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二是“奖勤罚懒”,采取将平时考核结果与工资档次、工作性津贴、区县保留津贴和年终绩效奖等有效挂钩机制;三是“选贤任能”,像市交通委、市工商局、市一中院和丰台区等单位就以平时考核结果为依据,与干部选拔培养有机结合,不仅解决了平时考核无抓手、难推进的突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强化了选贤任能的导向。
当然,选贤任能之外,干部对组织的诚信依然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
平谷的一名干部,去年已经拟提拔为副处级人选,但是在有关部门对他的情况进行查核过程中发现,他在个人事项中漏报了配偶名下的数套房产,情节较为严重,这名干部最后被终止了任职程序,并在全区进行了通报。
在严控公务员“入”、“升”通道的同时,公务员的“出”也愈发规范。
“我们那会儿辞职流程简单,我走的就是一个商调函”,两年多前,从市发改委辞去副处长职位的一位干部说。这位干部从市发改委辞去岗位后,一直在一家与前工作有着较大关联的央企就职。用他的话说,这是份“一脉相承”的新工作。
但按照新规,事情可就没这么简单了。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今年的关于专项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中就提到,在干部监督管理方面,对于退休和辞去公职的人员,要求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写出保证书,保证不从事《公务员法》《法官法》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明确禁止的活动。
实际上,这源于今年5月中组部、人社部等出台《关于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的意见》,该意见首次明确公务员辞职要报告从业去向,同时限定从业限制年限。
这一规定也适用于北京的事业单位。一家事业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该单位要辞职的人都会专门填写一份表格,包括辞职后不去可能产生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关联交易等单位的相关情况。据他透露,在巡视组对其单位进行巡视时,就曾专门详细询问了一位干部辞职后的去向,而这位干部去了一家和原单位毫无关系的私营企业,才没有被进一步的询问。
校对 | 项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