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经典
优质内容的发现者 创造者 守护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新经典

共享学院 | 别再说你读文学只是想找到一种感觉了

新经典  · 公众号  ·  · 2017-10-22 08:1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了解共享学院,请点击“阅读原文”


2017.10.14 14:30pm

太古里Pageone书店2楼

共享学院第1期大亨课堂进行中

主题是“异次元漫游大师科塔萨尔“




我们和谁一起


上周六,我们邀请大家来Pageone书店,来 格非老师和止庵老师 的大亨课堂,体验一下中文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在这里,你听不到文艺病患者口中的高频词汇,不论是【孤独】、【丧】、【无力】这些说出来也只能徒悲伤的事实,还是【和解】、【释怀】、【治愈】这些总让你觉得假惺惺的词汇,这里通——通——没有噢。


我们只不过是,跟着两位老师从科塔萨尔聊到马尔克斯、石黑一雄,然后从外部认识了一下博尔赫斯,顺便撩了下乔伊斯,甚至卡夫卡。还有莉迪亚·戴维斯,听说她的超短篇小说写得很好。

我们也聊到了文学和电影、和哲学,两位老师都认为这是三个各有各的城邦的领域,文学的优势就在于更敏锐、更具体、更有启发性。

还有一些你不懂的名词啦,现代主义、精神现象学什么的。


总之,

这或许才是你 真正 走进文学的第一堂课噢。




我们还现场“活捉”了一位 优秀的年轻译者 ,林叶青女士。她分享了一点点烦恼,特别是当她为一个脑袋里满是洞的作者翻译时,非常有可能被一个自造的打招呼用语击败。

“克罗诺皮奥之间打招呼用到一个词(西班牙语),这个词在西班牙语里面不存在,有人问科塔萨尔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他说我觉得这个词很顺耳,很押韵,所以我觉得他们就应该这样说话。”

还有一些哭笑不得的时刻。

“(书中)有一家人非常稀奇,专门干没有人干的事情。有一次他们在家门口做了超级大的绞刑架,周围邻居都来微观,结果他们也不管别人的看法,在那继续建这个绞刑架,最后快造完的时候,月亮刚好升起来,他们看到月亮一直升起来,最后挂在绞刑架的活结上,他们非常高兴的去睡觉,其他人都莫名其妙。”



文学是很具体的东西



在现场问答环节,有位同学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大意是:


文学家感悟出的东西,在个人层面上很有意义,但好像在哲学层面上很容易陷入陈词滥调?


是的,一直以来,总有人喜欢将文学放置于抽象的层面,给出一个简短的描述。比如,一提到卡夫卡,就是“人的异化”;一提到奥威尔,就是“高度集权的世界”。事实是,一旦你抛弃了文学的语言与场景设置,就非常容易得到教科书式的回答,将一本书简简单单地压缩为一个道理。


对此,止庵老师的回答非常精彩:


文学里面的哲学跟哲学不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有的人愿意用一种很概括、很抽象的眼光看文学,之后才得出你这个结论。其实文学不是这种看法,文学是很具体的东西,它里面写的是人,人的境遇,这些东西如果抽象成为一句话可能特别简单,但是在文学里面本身并不简单。


关于如何挑选优秀的作品,他也分享了自己的小诀窍:


我自己觉得读书,最大的一个意义就在于,我确实想遇见一个比我聪明的人,比我高明的人,比我智慧的人,我所有的读书都是为了这一个目的,我想见见高人。这个高人高到什么程度?你读一篇小说,你开始就想,假如你跟他同步走的话,他是不是最后把你甩下,如果读完之后你跟他从头到尾都是同步,那就是一般。如果你最后读完之后,你比他走得快,他到半截还摔倒了,这个书可以不读。


希望大家都能 试着远离陈词滥调,去享受阅读的“那一刻”。

如果觉得自己搞不定,干脆就来 共享学院 吧。





科塔萨尔的新书和格非老师的秘密小卡片,都被下面这位女士打包带走了噢。




最后再来一遍:

希望大家都能 试着远离陈词滥调,去享受阅读的“那一刻”。

如果觉得自己搞不定,干脆就来共享学院吧。


我们下期见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