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伊朗原油供应恢复预期已有所反应
OPEC+监督会议和半年度会议才是重点
需求端:随着印度传统节日的结束且政府已经开始重视疫情的管控,印度疫情日新增病例已经见顶,对油品需求的影响不会变得更差。二季度北半球温度上升,油品需求开始季节性回升,美国,欧洲随着疫苗接种的覆盖率不断提高,需求继续快速恢复,中国原油进口量4月份环比有所下降,但绝对水平仍然较高,6月份以后随着国内成品油需求不断增加,中国原油进口将逐渐恢复增加。全球需求基本盘没有出现太大的动摇,环比及同比均有较大的回升空间。
供应端:美国原油产量由于资本支出的大幅下滑以及拜登政府对联邦土地租赁的限制政策,即使目前原油价格已经升至完全成本以上短时间内也很难大幅增产。伊朗与美国核协议谈判进展影响供应端预期变化,本周由于伊朗官员关于核协议接近达成导致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创3月19日以来最大大周跌幅,在SC原油远期曲线上已经有所体现,不过考虑到伊朗原油恢复所需的时间较长,OPEC+有足够的时间去应对伊朗增产,因此WTI和Brent远期曲线的远端形状仍然呈现陡峭的Back结构,供应格局仍然偏紧。真正会对全球原油供需格局造成实质性影响的是接下来6月1日OPEC+减产监督会议和6月24日OPEC半年度政策性会议。
库存:全球原油浮仓数据仍在继续下滑,美国原油和成品油全面去库。此外欧洲成品油库存持续大幅下行,世界范围来看去库仍然在进行中。
结论:伊朗原油的供应恢复预期短期对原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短时间原油市场已经充分反应此预期,原油供应缺口仍然存在,上涨趋势不变。随着北半球需求旺季的到来,原油原油上涨的主驱动力将从供应端逐渐转向需求端,供应曲线扰动会造成价格短期震荡,但需求曲线的中长期右移决定了油价下跌空间非常有限,在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主导下,美元走弱也将限制油价跌幅。
沥青:需求阶段性走强叠加征收稀释沥青消费税
基本面成本端双重驱动沥青走强
成本端:原油供应缺口仍然存在,中长期上涨趋势不变。随着北半球需求旺季的到来,原油原油上涨的主驱动力将从供应端逐渐转向需求端,OPEC+部长级会议结果虽不及此前预期但随着油价的变化可以动态调整,仍足以支撑原油市场去库,现阶段由于印度疫情爆发,需求蒙阴,短期区间震荡,但支持中期上涨因素没有发生变化,短期节奏上看,波动率已经降至较低水平,建议逢低抄底。基本面:沥青炼厂利润本周继续大幅回升,由于华东地区扬子石化暂停沥青生产但中海油泰州近期生产沥青,华南中油高富继续停产沥青,河北金承石化继续停产,其他区域变化不大,导致全国范围炼厂开机率继续下降,周度产量减少,供应压力减少。而需求,近期沿江及西南部降雨增多,对沥青道路需求造成一定的负面的影响,下游贸易商库存接货不积极,按需拿货,厂库大幅累加,整体库存压力仍然很大。价格价差:随着库存重新开始累库,沥青近远月价差短时间走强后又开始走弱。近日政府开始征收稀释沥青进口项消费税,成本将转嫁至沥青价格,裂解价差走高,但考虑到江南雨季到来,沥青基本面又开始走弱,厂家库存重新累库,基差很难走强。原油最近受伊朗供应恢复预期的影响走弱,但上涨趋势并没有实质性转变,可考虑跟随原油做多9月沥青,以及逢高沥青裂解价差(9月沥青vs7月原油)。
甲醇:煤炭调控来临,缓解原料供应担忧
本月上旬甲醇价格从暴涨到暴跌,除了从港口至内地库存相对偏低之外,最直接的动力则来源于国内煤炭价格的大幅波动。上半月在动力煤的带动下,甚至出现单周甲醇生产成本大涨400的罕见情形;月中在政府部门的调控下,煤炭价格应声下跌,甲醇价格也相应大幅回调。
在本轮价格上涨过程中,甲醇的整体价格上涨幅度是小于成本变化的。除了前期甲醇生产企业本身有盈利、成本相对可控之外,下游企业的可承受空间已经相对不足是重要影响因素。月中在甲醇价格的推涨下,华东主要MTO装置基本上已经全线亏损,当此之时,甲醇上涨的阻力已经越来越大; 4月初甲醛最高生产利润达到250以上,近两个月的时间山东甲醛价格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动,而当地甲醇价格却大涨400以上,甲醛生产接近盈亏平衡点,除此之外,甲醛逐渐进入消费淡季,在低利润弱消费下工厂预计降低采购需求。 5月份甲醇到港数量依旧不多,甚至略低于前期预估,港口基差偏强。近一个月来海外价格多数下跌,唯独中国市场再创新高,进口套利窗口大开;目前海外甲醇装置检修量不多,部分装置推迟检修,关注未来进口到货量变化。今年国产甲醇生产负荷较往年同期水平偏高,但是实际供应量或受到能源双控的影响,实际现货库存相对偏低,月中在跨地区套利窗口关闭以及需求下降的情况下甲醇采购订单大幅削减,本月中煤鄂能已产粗醇,6月中广西华谊有投产预期,关注内地库存拐点的变化。
相比盘面煤炭价格暴跌,内地坑口煤价格表现抗跌,因此月中甲醇价格回调之后估值其实已经相对偏低。但是鉴于化工品下游多数承受成本压力,产业利润集中向上游转移不具有可持续性,关注内地原料价格变化,可考虑逢高布空。
聚烯烃:不堪成本重负,消费罕见滑坡
进出口数据显示消费萎缩严重。4月份国内聚烯烃进出口数据表现惊人,进口量环比同比均出现下降,且PP出口量达到26.7万吨、PE出口量达到7.3万吨,年后出口量再创新高,由此导致4月份PP和PE净进口分别只有8.6万吨和116.5万吨,显著低于正常水平。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当月库存变化却并不大,据此推算的聚烯烃消费同比下降20万吨以上!
成本倒逼下游需求下降。构成近期聚烯烃消费下降的直接原因是终端下游产业利润被严重压缩,导致消费发生负反馈。4月份包括塑编、BOPP、棚膜和地膜等主要下游生产利润空间均相对偏低,不得不通过降低生产负荷、消耗前期原料库存甚至是削减定单来减少损失。与此同时,当前终端下游逐渐进入消费淡季,即便原料价格已经出现回调,但是生产企业的补库意愿并不强烈。
新增供应难以形成有效匹配。在弱需求的背景下,聚烯烃供应是否会相应作出调整呢?至少目前来看有一定难度:今年属于检修小年,生产负荷较往年同期水平偏高;国内疫情控制有效,相比去年二季度投产、出口及投机需求多面开花,今年防疫物资市场早已恢复冷静,出口货值及石化工厂原料排产持续下降,相应增加了包括标品在内的其他替代产品供应;第二、三季度迎来年内新产能集中投放期,迄今未知PP新增产能135万吨、预计还有270万吨待投产,PE新增产能80万吨、预计还有185万吨待投产。
当前聚烯烃估值空间被严重压缩,盘面价格则处于相对偏低估水平,在需求复苏之前整体驱动预计相对偏弱,产业下游消费淡季且产业利润恢复并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预计还不足以刺激下游作出类似年初的超量补库动作出来,上游价格很难有大的反弹空间。未来在形成新的供需平衡之前,有赖于产业利润的转移以及下游信心及订单的恢复。
聚酯原料:供应逐渐恢复,边际下移风险增加
检修装置重启,TA去库预期弱化。3月中旬以来,国内TA开工负荷持续处于8成以下,国内大厂减少合约货供应,叠加海外出口扩张对需求的刺激,3-4月份去库70万吨左右。不过自本月中旬开始,国产供应再度回升,四川能投、独山能源、以及中泰化学均计划重启,合计产能470万吨,预计TA开工负荷将提升至8成以上,去库速度预期逐渐放缓。除此之外,在经历持续4个月的降库之后,PX近期再度累库,4月份国内社会库存环比增加12万吨,较去年同期高出近60万吨,本月福化工贸装置重启、福佳大化装置检修推迟,将抵消韩国韩华等海外装置检修的影响,PX在浙石化装置投产之前持续去库的预期降低。
新装置投产兑现,EG成本支撑面临考验。3月初时由于海外供应骤降,油制EG生产利润一度高达近200美 金,但是截至目前已处于盈亏平衡附近。同样3月初时国内煤制EG生产利润高达近2400元/吨,在现货价格回调以及煤制成本抬升的双重挤压下,目前煤制EG同样处于盈亏边缘。截至本月上旬,国内EG港口库存62万吨,处于往年同期偏低水平,在低库存水平下对现货的成本支撑短期内仍然有效。不过本月上半月卫星石化1#装置和内蒙古建元2套装置已经投产,卫星石化2#装置试产、浙石化二期近期也存在投产计划;进口到港方面,一季度沙特对中国的发运量基本恢复正常,美国出口数量依然偏低、主要是受到前期装置检修影响,后期还有进一步增长空间,在国内新投产及远期进口恢复双重作用下远期国内乙二醇或将持续宽松。 4月份以来TA持续偏强,甚至走出亏损状态,但是随着国内供应恢复以及PX的去库预期降低,TA预计再度相对偏弱。国内煤制乙二醇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成本差异巨大,随着供应端的逐渐改善,当前高现货成本对于远期价格的支撑作用将逐渐弱化,不排除出现前期边际成本下移以实现产能出清的情形,关注原料煤炭的供应以及价格情况,若空间打开,远月仍然是逢高空的节奏。
苯乙烯:估值空间压缩,维持震荡格局
高价格刺激供应增加。国内苯乙烯供需结构依然偏强,现货供应偏紧,基差偏高,港口库存维持低位。为了应对市场紧张状况,5月份除了宁波科元、巴陵石化等少数装置检修之外,天津渤化原定月初的检修计划推迟,本月国内整体开工率预计达到9成附近。同样的情形也适用于海外供应,韩国韩华、YNCC、SK、乐天等装置原计划均在本月集中检修,若全部检修的话,影响产能高达145万吨,对于本就短缺的东亚市场来说无疑是火上浇油;不过以上装置除YNCC将检修推迟至月底之外,其余均已推迟至10月开外。
今年以来除了苯乙烯自身偏强之外,纯苯在强劲需求下持续偏紧、对苯乙烯的成本支撑也功不可没。目前苯乙烯的成本较年初已上涨3000附近,BZN价差高达500美金,苯乙烯自身的利润也不过600左右,下游PS和EPS亏损,也就是说产业利润大部分转向了上游纯苯。除了苯乙烯盈利状况偏低之外,其他纯苯下游己内酰胺、己二酸开始步入亏损边缘。目前己内酰胺、己二酸开工并没有出现显著变化,后续需要密切关注。
下游硬胶行业对于高价原料反应迥异。ABS维持丰厚盈利同时满负荷开工,EPS虽然游离在亏损边缘,但是除了月初出现突发集中检修之外,整体生产率并没有因为盈利受到明显影响。目前下游仅有持续亏损的PS迅速作出了负反馈,民营企业透苯多降低负荷一半甚至全部检修。从终端需求来看,5月份空调排产率降低4%、冰箱排产率环比下降11%,目前EPS、PS库存正常,然而ABS库存高企,后期观察冰箱需求对上游硬胶的传导情况。
整体来看,短期苯乙烯现货依然偏强,只是估值空间被严重压缩,单边及月差空间也越来越小。5月之后尽管有华泰盛富、古雷石化等装置产能释放,但是对于纯苯的需求不降反增,而浙石化乃至盛虹的纯苯投产供应尚且远水难救近渴。在进口供应恢复正常以及纯苯供应紧张缓解之前,苯乙烯预计维持震荡。
摘自:《金联创工业品期货策略周报》第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