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8日
作为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
主体项目之一
声乐组曲《一江歌》陈阳独唱音乐会
将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办
由著名指挥家张亮执棒
上海爱乐乐团伴奏
作曲家杨一博担任音乐总监
声乐组曲《一江歌》以近20首曲目,由著名词作家屈塬操刀完成全部歌词创作,张千一、印青、王备、浮克等著名作曲家,杨一博、吴小平、邓垚、印倩文等新一代实力派作曲家共同完成这部作品的作曲、编曲。
演唱者陈阳是中国民族唱法青年女高音演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青年教师,在读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歌唱家廖昌永。2019年,她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举行的陈阳硕士毕业独唱音乐会上,演唱了《丽江谣》等《一江歌》声乐套曲的部分曲目;2024年3月15日,陈阳博士学位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学院城市音乐会客厅举办,《一江歌》声乐套曲全部亮相。
上个世纪80年代风靡全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长江之歌》,唱出了一代人对母亲河—长江的热爱与依恋。今天,新时代的艺术家倾力打造的声乐组曲《一江歌》,是创作者、演唱者亲近长江文明的一次尝试,既让听众在歌声中亲近长江,经历一次神魂的漂流和洗礼,又是对承载民族发展大计的长江,生生不息、百折不挠精神的礼赞。
万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滋润半壁国土、养育亿万黎民。数十个民族的家园连缀成6380千米的长江流经之地,从高山峡谷到平畴沃野、从小桥流水到旷野长风、从风马旗到霓虹灯、从黑毡房到摩天楼、从牧歌到评弹、从怒涛如吼到清流如歌、从原生态到后现代、从发源地到入海口……异彩纷呈的多元文化次第呈现,地理、自然、人文反差巨大,色彩、趣味、风格对比强烈,生活观念、生存方式迥然不同,是极具表现价值的艺术命题,也有着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2018年,本硕期间都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博士生导师马秋华教授学习的陈阳即将硕士毕业,按照惯例,把学习期间的曲目和参赛过的作品次第上演即可,但陈阳不甘心,如何才能更有新意、更有品格一些?多名艺术家一碰撞,决定一台音乐会全部用原创,作曲家王备提出了“长江”主题。
长江流经19个省区,各地对长江文化的挖掘与整理多属地域性、阶段性,原创音乐艺术的现状更是如此,但少有围绕长江所开展的系统音乐创作。这样的音乐生态,为有志于长江文化的创作者提供了契机。这个题材,对创作者、演唱者来说,系统地整合和表现,有必要也有可能。
依托一个歌手,表现一条大江,创作一组声乐作品,形成一台主题音乐会,推出一张专辑。用歌声答谢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养育、回报长江的恩泽,以歌声完成对大江的回溯,是众位艺术家和陈阳的共同心愿。
《一江歌》创作自2018年3月正式启动,历时一年多时间。词作家屈塬承担了全部歌词的创作。这位曾创作出《天路》的词作家,对河流山川极度敏感,对长江沿线河流都有所关注,可谓胸中早有长江在。
屈塬花了半年时间,从《第一滴水》开始,自长江源头顺流而下,采撷长江流域的风情、风光,完成对岁月的追溯、对风物的寻访、对大江的礼赞,直到《从这里上海》,以20首歌,串起了对长江这条流淌着长歌的大江,无限无量的情怀。
8位作曲家热切响应并加盟创作,2019年6月完成作曲,投入编配。之后投入录制,2022年10月全部曲目完成录音。
作品均为女声独唱,交响乐队伴奏。部分曲目编配有助于增加效果的伴唱。每首歌曲分别具备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征,全部作品风格各异,以充分展示歌手的专业水准和驾驭作品的能力。
诗人、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曾任解放军二炮文工团团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多年来创作歌词数百首,专注修炼词艺,致力诗意入词,作品气质清俊、风格独特。多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文化部“文华奖”、中国音乐金钟奖创作大奖、解放军文艺奖等重要创作奖项,代表作《传说》《天路》《呼唤》《西部放歌》等具有广泛影响,是底蕴深厚、佳作频出的歌词作家。近年来致力于大型音乐作品的创作,有交响大合唱《南梁颂》、交响诗篇《长城》、组曲《一江歌》等作品相继推出。著名作曲家、音乐制作人。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音乐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创作了大量影视音乐和声乐作品。影视音乐有《芈月传》《少帅》《航拍中国》《倚天屠龙记》《大旗英雄传》等,声乐作品有《天之大满城烟花(千年之约)(再一次出发)》《百年》《天山放歌》等。获得过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第三届好莱坞AOF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新丝路影像大赛最佳纪录片奖等。曾连获四届中宾部“五个一工程”奖(其中第十五届获奖3首),2017年3首原创歌曲同时在央视春晚舞台上亮相。
作曲家、博士、音乐制作人,中国歌剧舞剧院驻院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宣传委员,中国影协会员,“环球音乐”签约艺术家,赵季平先生首位作曲专业博士研究生。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提名,多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多部作品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担任过多部舞台剧及国家级大型演出活动的主创及音乐总监。
当代著名作曲家,作曲博士,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曾任总政歌舞团团长。1980年代初凭交响音画《北方森林》名动乐坛。四十多年来,创作了大量管弦乐、室内乐、声乐、歌剧、舞剧、舞蹈和影视剧音乐作品。歌曲代表作《青藏高原》《嫂子颂》《在那东山顶上》《传说》等享誉全国。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及国际奖项。
当代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曾任总政歌舞团团长。四十多年来,创作了大量声乐、歌剧、舞剧、影视剧音乐和管弦乐作品,其中声乐作品上千首。歌曲代表作《走进新时代》《西部放歌》《天路》《芦花》《强军战歌》等影响巨大。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及国际奖项。曾因创作成绩突出荣获一等功。
作词、作曲、编曲、音乐制作人。毕业于郑州大学物理系,曾担任中国唱片广州公司音乐制作人。先后创作出版《西行路上》《东郭先生》及佛歌等个人专辑。多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登上央视春晚舞台。所创作的《快乐老家为你K幸福万年长》《月亮女儿》等歌曲广为流传。
解放军文工团青年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硕士,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创作多部声乐、交响乐、舞台剧及影视剧音乐,作品多次在全国、全军各类评奖比赛中获奖,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联艺术基金支持,多次担任国家、军队大型文艺演出中担任主创和音乐总监。
国家一级作曲,江苏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曾任江苏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省音协副主席。获得过文华音乐创作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等多项国家级创作奖项。创作多部歌剧、舞剧,担纲京剧、昆剧、越剧、苏剧、锡剧、晋剧等新创剧目音乐创作。歌曲代表作有《梅兰芳》《青衣》《俏花旦》等。
作曲家、钢琴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钢琴艺术指导、硕士研究生导师。作为钢琴艺术指导,常年活跃在国内外的舞台上,与多位声乐表演艺术家合作,拥有丰富的即兴伴奏和即兴演奏的教学经验。同时创作了众多声乐作品,深受青年歌手喜爱,成为声乐比赛的热门曲目。
《一江歌》演唱者陈阳是青年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青年教师,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在读博士。她生在长江边、喝着长江水长大。作为大江的女儿,一人独唱《一江歌》,以此答谢长江的养育,回报长江的恩泽。
陈阳热爱歌唱艺术,2005年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陶黎明老师,2008年被保送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本硕阶段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博士生导师马秋华教授,2021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教授。
曾荣获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声乐大赛民族组银奖、第三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族声乐大赛金奖、文化部第九届全国声乐大赛优秀奖、第十四届央视青歌赛优秀歌手奖。
多次受国家文旅部、团中央组织等组织选派,赴非洲、欧洲、亚洲等国进行艺术交流,参加专场音乐会,先后参加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演出、中国文联“百花迎春”大联欢和央视多个栏目的演出活动。担任中国首部8K歌剧电影《贺绿汀》女主角,参演上海音乐学院原创歌剧《康定情歌》。
附:声乐组曲《一江歌》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演出曲目单
2024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于3月22日到4月14日举办。整个音乐节期间,将举办66台主题演出,其中包括57台音乐演出、9台舞蹈演出。此外,还将举行10项专项主题活动,包括节中节、征集活动、教育成果展示及丰富多彩的展演活动。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音乐节和上海文化的金名片,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不仅承载了新中国音乐60余年的深厚历史底蕴,是上海音乐、舞蹈艺术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更是国内外文艺界交流、借鉴、切磋的重要平台。
本届音乐节以“礼赞新时代”为主题,推出青年人才培养、国际文化交流、优秀项目展演等一系列活动,以精品力作回应时代呼唤,以鲜明特色满足人民期待,以现代时尚展示活力悦动,在精品引领、兼容并蓄、奖掖新人的思路和特点中,深度契合并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艺术品位,力求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这项全局性战略任务的落地落实作出应有贡献。
今年,上海之春上海音乐学院承办的系列演出共17台20场,将继续分为“春之众乐”“春之羽翼”“春之印记”“春之韶华”四个版块,围绕“扶持新人,力推新作”这一重心,凸显“高雅与亲民并重,经典与创新同存”。其中,“春之众乐”“春之羽翼”凝聚了众多新人新作演出。
云南民族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各族人民能歌善舞,乡土歌谣遍地。这里的文化、生活、信仰、历史都被勤劳的各族人民融入歌谣之中,成了民族记忆的一部分。这样重要又独具民族特色的记忆载体,是值得用一部文学作品去记录和描述其发展及传承历史的,《云南歌谣》就是这样一部关于云南地区歌谣的宏大著作。今日推介新书→《云南歌谣》:声音中的民族记忆与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