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求贤若渴,虚位以待,欢迎海内外才俊前来申报
“
国家千人计划
”
、
“
青年千人计划
”
。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科有
60
年的历史,始于
1956
年自主建造国内第一台电子模拟计算机。
1975
年,复旦大学成立计算机科学系。
2008
年,学校整合校内所有计算机学科力量,成立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
2002
年成立的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及
2011
年成立的国家保密学院,现均依托学院开展办学。
目前学院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和“数据科学”四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为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学院还有计算机技术领域和软件工程领域的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点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点。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和“保密管理”四个本科专业;并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建有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一个教育部工程中心和一个上海市教委工程研究中心。学院围绕人工智能、网络与信息安全、理论计算机科学、人机交互与服务工程、系统软件与软件工程技术、数据工程与数据科学等六个学科方向进行重点建设。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学科结构合理、富有学术活力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
161
人,其中专任教师
110
人。有院士
1
人,双聘院士
1
人,教授
34
人,研究员
5
人,副教授
48
人,任其他副高级职务
10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43
人。有国家“千人计划”
2
人,“杰青”
1
人,“优青”
2
人,
973
首席科学家(青年)
1
人,上海“千人计划”讲座教授
2
人,上海市东方学者讲座教授
2
人。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
973
计划、
863
计划、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等课题,年均到款科研经费超过五千万元,在高质量学术论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并连续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
学院每年
30%
左右的优秀本科毕业生远赴海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其中不乏世界一流名校,如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康奈尔大学等。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位于全校各专业前列,研究生就业率常年保持接近
100%
的高水平。学院的毕业生不仅成为谷歌、微软、
IBM
、百度、腾讯等国内外知名
IT
企业的优秀人才,而且凭借通用的计算机能力进入各级政府事业单位及金融领域工作,如各大银行、基金和证券公司等。
学院始终秉承复旦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人文传统,依托自身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面向国际前沿和学科发展趋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积极开展学院各项工作,力争将学院建设成为学科完整,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计算机学院。
学院十分重视各类人才计划的申报工作,配有专人负责申报材料的梳理并及时与申报人和相关部门沟通,确保顺利有序地完成申报。
全球
人工智能(媒体计算、智能与智能信息处理)、网络与信息安全、理论计算机科学、人机交互与服务工程、系统软件与软件工程技术、数据工程与数据科学
1
、创新人才长期项目
申报人一般应当取得博士学位,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或者在国际知名企业、金融机构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年龄不超过
55
岁。引进时未全职在国内
(
来华,下同
)
工作,或者在国内工作不超过
1
年。引进后须全职在国内工作
3
年以上。
2
、创新人才短期项目(含非华裔外国专家)
引进时未全职在国内工作,且符合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其他资格条件。引进后须在国内连续工作
3
年以上,每年不少于
2
个月。
3
、青年项目
申报人应当属于自然科学或者工程技术领域,年龄不超过
40
岁,具有博士学位,并符合下列条件:
(
1
)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者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取得博士学位后在海外连续工作
36
个月以上
;
(
2
)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或者技术带头人的发展潜力
;
(
3
)申报时未全职在国内工作,或者在国内工作不超过
1
年
;
(
4
)引进后须全职在国内工作
3
年以上。
4
、外国专家项目
申报人应当为非华裔外国专家,年龄不超过
65
岁,引进后须全职来华工作
3
年以上,其他资格条件应当符合创新人才长期项目要求。
1
、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住房补贴
2
、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
3
、直接认定博士生导师资格,单列博士生招生名额
4
、享受国家和上海市的补助、以及其他优惠政策
5
、全装修、过渡性人才公寓
6
、附属幼儿园、小学、中学提供子女就读便利
7
、实力雄厚的附属医院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请将个人简历等材料发送至联系人邮箱,也欢迎来电来信咨询
,
我们负责对申请者个人信息保密。
联系人:姚晓枝
电话:
(86)21-51355555-28
EMAIL
:
[email protected]
,邮件标题注明:应聘某某岗位
+
本人姓名
+
高校人才网。
点击左下角
“
阅读原文
”
,即可查看原文链接。
近期热门文章(回复数字001~137即可查看):
002
:
毕业生找工作,有这
5
个网站就够了!!
138:
快毕业了,很多研究生最牵挂的不是找工作,而是…
139:
博士生在核心期刊发论文才能毕业 致注水抄袭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