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在全美
top
高中
菲利普斯学院
的一众精英学生里,韩裔学生
Lucas Lee
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
优等生
。
他的履历相当完美:
·成绩优秀,有着非常高的
GPA
和近乎完美的
SAT
成绩
·身兼辩论社主席
·是社区服务项目的负责人
这几条列出来,成绩好、学生活动搞得好、政治正确相关的慈善活动也做了不少,基本能确定
Lee
是那种典型的国外学霸。
外网关于本事件的讨论
外网社区讨论这件事时,也说
lee
是一名
“
outstanding student
”
(杰出的学生)。
然而,这样一名美国
top
高中的学霸,申请藤校最后的成绩是颗粒无收,全都被拒。
据传,
lee
正是因为受不了这样的打击,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离世前,他甚至给他的妈妈发了一条短信,说:
“
I am sorry
”
如此年轻、优秀的少年,未来本有着光明灿烂的人生呀。
写下这段文字时,连我都感到无比痛心,更别提
Lee
的父母、朋友们。
愿
Lee
在那个世界安息。
近几年,像这样的悲剧发生的不是一次两次了。
国内顶尖大学的学霸“销号重开”的一抓一大把,拉出任意一所
TOP
大学,都出过多位学生“销号”的事件。
好学生往往有
完美主义倾向
。
比如根据调查显示,常春藤联盟学生的完美主义得分比普通大学生高
28%
,且
与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
,这被认为是学霸“销号重开”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
其实不光是“学霸”,
这些年,整体上青少年心理问题都很突出。
2019
年
4
月
17
日,在上海卢浦大桥上,一名
17
岁高中男孩桥边纵身跳下,桥上只留下痛哭捶地的母亲。
据汤某的母亲回忆,儿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矛盾,老师随后将此事告知了家长。
在接儿子回家的路上,母亲对汤某进行了批评。然后,男孩的情绪瞬间失控。
在车内与母亲发生激烈争吵后,他冲动地打开车门,径直冲向桥边,纵身跳下,
整个过程没有任何犹豫
。
类似的悲剧在
2021
年
2
月
18
日中午再次上演。
江苏扬州一名
11
岁女孩因假期作业问题与母亲发生争执。在争吵中,女孩一时冲动,打开家中窗户,从
19
楼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家属悲痛欲绝,却也已经无力挽回。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2014
)》曾搜集了
2013
年发生的
79
例中小学生自杀案例,其中诸如
“成绩下滑或不理想”“作业没完成”
这种自杀原因,在大部分成年人眼里真的都是很小的挫折,却真就成了压倒孩子的那根稻草。
对压力保持适当程度的敏感有助于让孩子保持较高的驱动力与学习热情。只是这个事儿“过犹不及”,过度敏感,便成了玻璃心、脆弱,很难承受挫折。
所以,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除了智商、情商,从小也应该培养一下孩子的
“逆商”
,也就是
抗挫折能力
。
美国教育大师保罗·史托兹在《逆商:我们该如何应对坏事件》一书中坦言:
“
人的一生大多是在逆境中度过的
。
生活就犹如登山,攀登的过程
时而缓慢,时而痛苦
。但是,只有克服这些,不懈地努力攀登,才能获取登顶时的那种满足感。”
逆境是人生常态
。如果能学会妥善应对逆境,有助于人一直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也对一个人能否跑好人生这场漫长的马拉松起到决定性作用。
可以说,如果说智商、情商决定了孩子上限能走多高,
挫折商就决定了孩子能维持他的上限多久,能走多远。
作为家长,结合保罗·史托兹给出的方法论,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从小培养孩子的挫折商:
首先,是让孩子学会正确认识挫折。
对孩子来说,考试失利、被老师批评、与朋友闹矛盾等都是常见的挫折。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态度,并
“因材施教”
。
●对于一直给自己找借口的孩子,一定要让他学会
担当
例如,孩子考试没考好时,家长可以提问:
“你觉得这次考不好可能是因为
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
?”
“这次考不好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出现这些后果,
谁该为此负责
?
”
●对于过度自责的孩子,要帮助他
停止灾难化思维
还有一种孩子,会在面对逆境时疯狂地向内自我批评,很多“好孩子”都属于这种类型。
对于这种孩子,我们不妨问他下面三个问题:
1.
有什么证据表明,这次挫折会让你失去对生活的掌控?
2.
有什么证据表明,这次的挫折一定会影响到你生活的其他地方呢?
3.
有什么证据表明,逆境必然会持续过长的时间?
这几个提问可以帮助孩子正确理解一次挫折的
影响边界
究竟在哪里。
就拿咱们中国最重要的考试——
高考
来举例。
高考考砸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痛苦,但是即便高考考砸了,也并非世界末日。学生可以选择复读,或者通过考研进入理想学校。
高考失败的影响是有限的,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其影响会逐渐减弱。
其次,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行动力
在让孩子学会对挫折抱有积极的心态和情绪之后,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学习如何去“做事”来应对挫折了。
我最近追了一部剧
《仁心俱乐部》
,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
一个小女孩忘了带作业。这本是一件小事,但她却一下子急得不行,一直催促妈妈赶快给她送过来。
因为她的催促过于急切,妈妈在送作业的路上忙中出错,出了严重的车祸,一个小问题最终酿成了无法挽回的大错。
图源:《仁心俱乐部》
这个情节让我深受触动,也提醒了我们:
在面对挫折和逆境时,一定要保持冷静,理性分析,找到最佳的应对方式并按部就班地去执行。否则,慌乱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以下是保罗·史托兹提出的
6
条面对挫折需要思考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应对挫折的行动力:
我们可以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带着孩子一条一条地捋一下,把他为了应对挫折所能做的事情给列出一个
清单
。
在必要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具体的
应对某项挫折的行动计划
。
比如,如果某次语文考试考砸了,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为了不再在这项科目上折戟,如何安排后续的学习,是否需要报名专项的提升课,在什么时间节点前完成什么事等等。
一旦明确了行动计划,咱们就鼓励孩子
尽快行动起来
。
很多时候,明确的计划,具体并迅速的行动,踏踏实实的做事,都是让人能走出沮丧和内耗,战胜挫折的良药。
最后,为孩子营造支持性的家庭环境
。
有时候小孩子的挫折在成年人眼里不值一提,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有可能忘带作业甚至忘记戴红领巾这种小事,都能让他们小小的世界
“天塌了”
。
作为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所有时刻,都请大家始终抱持着对孩子的耐心和同理心,和他们站在一起,坚定地陪伴他从痛苦和悲伤中走出来。
家长传递给孩子最好的态度应该是:
既让孩子知道你鼓励他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负责;
也让孩子明白无论发生什么,你都会站在他身边。
少年
Lucas Lee
在这样一个春光烂漫的时节离开了这个世界。
很难想象在收到那条“I am
sorry
”的短信后,他的妈妈该有多么地后悔和痛苦。
愿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愿孩子们无论经历什么困难,都能够记得,
人生并不需要一直是赢家,一直成功。
当然,也
根本没有人会一直是赢家,一直成功
。
我们都是在连续不断的痛苦和磨难中,努力在人生这场游戏向前赶路的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