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往中央大街的路途中,滴滴司机略带遗憾地说。行程的第一天是大年初五,这天是情人节,也是春节走完亲戚后最佳的出行时间,但在出发前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有些令人失望的消息:冰雪大世界要闭园了。
春节之后,整座城市的整体温度开始明显回升,零下二十度的天寒地冻逐渐远去,午间的最高气温已经接近了零度,除了依旧凛冽的西北风外,这里就和大多数东北城市一样,冷,但一件羽绒服足以抵挡。对于游客来说,这样的温度无疑要舒适很多,但对于尔滨主打的冰雪产业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灾难。
图源极光新闻
“其实往年闭园时间都要再晚一段时间,起码要到二月底。”滴滴司机解释,他告诉我们,这个春节气温回升不太正常,相比往年升温要早很多,这也导致冰雪大世界、冰雪嘉年华等室外景区的冰雪建筑面临融化的风险,为了观赏性以及游客的安全,这些景区也不得不选择闭园。
“冰都变脆了,很容易化冻、倒塌。”从不少短视频上,我们能看到融化后的冰雕,冰已经变成了“丝状”,一碰就碎,景区也选择将较高的冰雕建筑提前拆除,冰雪大世界已经不是“完全体”,这个耗资35亿打造的梦幻世界终于在运营61天后落下帷幕。
融化中的冰雕,图源网络
“这一升温,哈尔滨少赚了好几亿。”一位哈尔滨商家告诉我。在此后的几天里,我屡次听见这样的慨叹,对于这座城市来说,从来没有这样希望春天来得晚一些。
但哈尔滨人似乎并不着急“赚钱”,跟网上不少“见证闭园前最后一天”的论调不同,哈尔滨的司机师傅们都很“实诚”,他们很会从游客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没必要去冰雪大世界了,三百多块的门票现在去不值当。”在哈尔滨旅程的前两天里,不止一位司机跟我这样说,他们选择推荐更多更“值”的景点,比如便宜一点的雪博会、免费看冰灯展的兆麟公园,实在想去看看还可以路过看一眼,但买票进去“实在没有必要”。
中央大街街景
“劝你少花钱”,我对于哈尔滨旅游的第一印象就在于此。
客观来说,不少店的服务称不上有多周全,但很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在我们租住的酒店式公寓,管家不仅会在tips里标注有趣的景点,还会提醒“最好别打出租,避免被坑”;滴滴司机都是本地人,会热心地告诉我们“中央大街里,除了马迭尔冰棍和烟囱面包,其他都不值得买”;在吃本地热门的俄餐时,服务员也会直言,美团上的双人套餐就完全够吃,没必要按人头点餐。
滴滴司机更是直接帮我们规划了几天的行程,第一天游览中央大街搭配索菲亚教堂,第二天去极地公园看企鹅,再乘车游览东北虎林园,最后一定不能错过哈尔滨的各大博物馆,尤其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一定要去感受历史的厚重”。吃也不能落下,东北菜、铁锅炖、俄餐,司机大哥讲得头头是道,我在一旁猛做笔记。
与此同时汽车驶向哈尔滨的老城区,人群的密度也开始逐渐上升,“我就送你们到这,前面开不进去了。”司机师傅停下车,不远处就是中央大街颇具欧洲气息的招牌。在下车之前,他还不停叮嘱,“一定保护好自己的手机跟包!”
中国最长步行街———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上人头攒动,浅色羽绒服的外地人和深色外衣的本地人混杂在一起,在一片东北话中,还能听到不少南方口音,几乎每个游客手里都拿着马迭尔冰棍、烟囱面包、或是红肠。
我终于直观地感受到了哈尔滨的鼎盛人气,这里比节假日的外滩、王府井还要夸张,摩肩接踵完全就是写实。
天色渐晚,金黄雪白的彩灯闪烁在人们头上,或许不想让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失望,阴暗的天空终于开始飘雪。雪越来越大,我也终于看到了最美的冰城:鹅毛般的大雪倾泻而下,落在每个人的头上、身上,也落在残破不全的冰雕上,透过树枝和彩灯,与巴洛克式的古老建筑共同组成了优雅而肃杀的图景。那一刻,我似乎身处于深冬的圣彼得堡。
雪中的中央大街
但人群中熟悉的面孔和东北特有的热情提醒着我,这里是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