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镜头
分享每一片优美镜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旅拍誌  ·  他拍的情侣照,张张美得像电影截图! ·  2 天前  
胶卷迷俱乐部  ·  传奇的诞生 | 最早的徕卡M3试验机现身 ·  2 天前  
旅拍誌  ·  60 个红色单品,让你的新年超好看! ·  5 天前  
旅拍誌  ·  摩卡慕斯色系穿搭!好好看哦! ·  5 天前  
摸摸艺术书  ·  Yoshitomo Nara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镜头

涨姿势 | 学习经典电影中摄影构图

镜头  · 公众号  · 摄影  · 2016-12-04 17:29

正文

点击“镜头”关注我们,带你去探寻那美好的时光


无论是《大红灯笼高高挂》里说“人和鬼就差口气,人就是鬼 ,鬼就是人!”的颂莲,还是《辛德勒名单》里坚信“救一人,即救全世界。”的辛德勒,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经常看电影,热爱摄影的人,看电影会有种职业病,会看镜头的转化和构图等等。有些经典的电影,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摄影手法,都是出类拔萃的,而有些摄影技巧,也值得我们学习。


《大红灯笼高高挂》


对称式构图的特点是平衡和稳定,

但是缺点是呆板、缺少变化。


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

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在这个画面中,

以建筑对称的形式和

中间主体人物的所在位置,

使对称构图简单又自然流畅,

这样一个画中画、景中景的构图方式,

一下子让画面语言丰富了起来,

且主题突出遥呼相应。


张艺谋把中国典型的特色美学结构运用的非常到位。

▲ 画面中的细节复杂,极容易混淆视听,

但是画面的家具摆放是有讲究的,

左面三个灯笼,右面两个灯笼,

一直延伸着往最后中心突出,

后面正中间两个灯笼非常稳定,

近大远小的关系也很突出,

这是最常见的空间位置的关系。


但是在这里,突出的不是构图,

而是色彩,整个画面充斥着红色,

恰恰红色是电影中难表现的颜色,

在这幅画面里,

我们感受到的除了视觉冲击外,

不是觉得画面生硬、跳戏,

而是这个色彩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

欲望、神秘、人性的罪恶、这些铺天盖地的红色,

营造了一个有些恐怖的氛围。


▲ 这个画面充满了细节,

人物细节、家具陈列,

有墙上挂的字画,以及灯笼的装饰。


尽管有些琐碎的摆布,

但使画面看上去非常和谐,并没有繁琐。


整个画面的色彩的层次极其丰富,

整体偏暖色、橘色。

没有过多的光源。


运用偏光的光线处理,

人物和家具的明暗对比,色调的饱和,

色彩温和,质感饱满,衬托出了气质,

不张扬、不夸饰的一种民国风。


▲ 主题的突出,神态到位,

就连衣服上的褶子都很有戏,

隐隐约约的红色光线,朦胧又内敛,

这种对称的、直白的、真实的打光和构图,

把民国的风情表现的和谐,

完全脱离商业的复杂和华丽的拍摄手法,

这里朴实而又接地气。


▲ 画面完全突出主题,一目了然。

服饰脱俗淡雅,

仪态端庄,构图中规中矩,

用色中和,明暗合理,

展示出了主人公的落落大方。


▲ 一个远景画面,画面简单,

一下子把场景的空间感拉出来,

有些“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隐隐、深深的情意,

别有一番意象。


这种明暗对比的把握、

人物布局的线条比例,

以及光影,还有顶上的花纹细节,

把整个画面衬托的非常美。


▲ 围框式的构图,

对称式的建筑框架、

不对称的人物重心位置所在。


这里讲的是主人公目送大少爷的情境,

整个构图中,

将深情与封建环境下

内心的压制之间的矛盾

很好的表现出来。


画面整体的和谐在柔美的光线下,

把主人公烘托的韵味十足。


人物所在位置的层次,

眼光都望着一个方向延展,

古宅的格局层层叠叠,

使背景一下子严肃起来。


在这个封闭、压抑的背景里,

对称的空间布局中,

这几个人物层次不齐的位置打破了视觉平衡,

但在色调、光线、和质感上又非常和谐。



《都灵之马》《尘与雪》


▲都灵之马  ——导演:贝拉塔尔、赫拉尼茨基。


影片开头就是长镜头,146分钟的片长,二十几个长镜头。且每一帧的画面都是标准的完美构图,存在在影片里的一切都充满质感。每个情节类似的长镜头在移动、升降、景别和构图上的微妙变化,加上不同的场面调度,捕捉到的信息量和视觉冲击力的变化,是令人叹服的。







▲《尘与雪》——导演:格里高利考伯特


尘与雪中,色调的直接,以明色调为主,统一、协调。运用“消色”的手法,营造出了独特的审美,用高速摄影获得极为缓慢的慢镜头,节奏缓慢舒适,可见慢镜头是创造意境的手段之一。影片中大量形式的三角构图,安定又从容。这种侵蚀大脑的构图,值得大家学习。



《辛德勒名单》




▲ 在这两幅连续性的画面中,场景填充饱满,复杂。是多方位变化构图,虽然人物复杂但是画面整洁。人物的位置、姿势高度错落有致,前面说话的人物是主要表现,后面两个跳舞的人的站位,均在其他人物的头部距离之间。


▲ 画面中,表达纵深较大的空间,与透视有关。这是纵深度变化构图。 


在同一个视场里,大脑能同时接受两种现实—远处的物体比较小,以及它们的真实大小。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线形透视上。


公路的两条平行边从我们身边延伸,会聚在远方,但同时我们能感觉到它们是笔直而平行的。


这个现象的解释被称作“恒常比例”或者“比例恒常” ,这是一种我们尚未确知的知觉机制,能解决纵深感带来的矛盾。

这对摄影的影响在于记录下来的影像是完全光学的,所以远处的物体只能显得小一些,平行线也总是会聚。


和绘画一样,摄影必须采用各种策略来加强或减弱画面纵深感,而影像有其自身的参照系,而不是正常的感知系。”  


▲ 画面中增强水平走向的感觉,这是典型的横向变化构图。看上去自然,水平线被强调,使画面有种内在的稳定性。


▲ 画面2中物体的摆放以及人物位置,还有窗户中间的线框,给人以一种平衡的形式感。像是天秤两端。


而画面1中打破了这种平衡,这叫做平衡感变化构图。首先,平衡式构图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客观物质因素间进行的自主调控及和谐调整,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整,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而打破了这种平衡,使画面更有张力和表现力。


▲ 整个场景以大量的人物填充,背景被弱化。但是在一定秩序中的影视画面,在表现同一对象时,因人物位置移动而形成的不同组合方式。这就是人物组合变化构图。


▲ 有一种漂亮的构图法,那就是C形构图。这种构图方以曲线美的特点使整个画面产生变异的视觉焦点。


然而在安排主体对象时,必须安排在C形的缺口处,使人的视觉随着弧线推移到主体对象。画面1是一个C形楼梯,借助建筑楼梯的形式,把楼梯分成了两边,一个上楼梯的人们,和进门的人们,在缺口处,主人公辛德勒进来了,使人的视觉随着弧线推移到主人公身上。


▲ 画面以旋转的圆形,展示给我们一个集中的视线。整个画面以这个点为轴线,产生和中强烈的向心力。


这是圆形构图,也称为O型构图。是把主体安排在圆心中所形成的视觉中心。画面产生的视觉透视效果是震撼的,视点可以在中心位置,也可以偏离中心位置。



▲ 画面中,把主人公放在边缘夸大化,左边的两个人物缩小化,对比突出。人物离摄像机越近就会发生形变,既提高人物的特征,又展示画面的表现力。


▲ 数字分解构图。比如1:1:1,1:3等。


(内容l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