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4月 (光绪二十九年三月),清政府于下旨“于京师设立铸造银钱总厂”,随即以机器运转需考虑取水运煤之便改设天津。1905年8月,财政处奏报天津厂于6月开机先行试造铜币。次年(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试铸“大清金币” ,币面加注帝号及岁次“光绪丙午年造”,隔年再铸岁次丁未(1907年)的金币。
大清金币由于背面图案为一蟠龙,故俗称“龙洋”。因铸行量较小,又属贵金属币,愈显珍罕,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并仍具升值潜力,是收藏者难觅佳品。
大清银币伍圆金质样币(宣统三年)
WT:38.4g D:4.5cm
4900000港币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壹圆曲须龙版为其中正式铸行的标准国币之一,而这枚大清银币宣统三年伍圆的金质样币未曾发行流通,存世非常稀少,难能一见。
大清银币“短须龙”金质样币
D:3.9cm WT:37.2
4990000港币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短须龙壹元金质样币。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天津度支部造币总厂铸造,系试铸样币,计有金、银两种,均未流通使用。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壹圆长须龙金质样币
D:3.9cm WT:37.1g
12000000港币
1911年度支部天津造币总厂试铸, 未发行, 以普通宣统三年大清银币面, 配长须龙背, 此版别在为数稀少的长须龙样币中, 更为罕见,金币更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