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朋友、绝大多数企业实际上对营销这个概念不清楚。大家都用了“营销”这个词,但做的时候实际上按照另外的方法做,这是我们在做企业过程当中最辛苦的根本原因。今天许多企业家深感经营日益困难,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懂营销,只按销售行事。
中国几千年小农文化,后来发展成商贩文化,它的本质是销售文化、推销文化。我们的概念都是卖东西,重点在“销”。
大量的企业不是做不出来就是卖不掉,企业家就说生意不好做。都是一群睁眼瞎!
做生意是美国好做还是中国好做?肯定是中国的生意好做,若说难做,唯一的答案就是自己的水平实在太低了!那生意好做与难做用什么来表示?最简单的就是企业规模。一个行业里面企业规模越小,表明这个行业越好做。因为这就表明这个行业利润是非常大的,如果利润越薄,这个企业规模必须越大,必须要通过规模经济降低它的成本。按照这样的概念,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大量的中小企业死亡是正常的。也只有这种死亡才能重新起来。也有例外,像烟草等垄断企业的规模那么大,利润还是很高。因为烟草企业和一般的市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一样,它属于垄断行业,石油、石化、电信也是类同它。如果烟草可以放开,电信可以放开,相信就会是另外一种状况了。
赚钱一定是穷的地方最好赚。
所以大量的美国人跑到中国来做生意,因为美国的“黄金”早已被淘光。如果中国企业跑到美国去,很可能大多死翘翘。要到美国去发展的中国企业,资金一般是相当的雄厚,但由于经营思想不一致最终得不到好的果。
国务院开常务会鼓励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收购兼并,有实力打了一个引号,什么意思?这就说明国家已经认识到中国的企业缺的是管理、知识,否则收购得越多,死得也就越早。国外某品牌价值两个亿,遇上经营困难,品牌价值跌为两千万。国内某企业借机收购该品牌。两个月过后,国内企业再卖,这时却只能卖出两百万了。这种情况最近几年发生过多次,
2009
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轰轰烈烈,中国资本大举抄底海外资产,并购数据不断刷新,
2009
年也被业内称作“中国并购年”。这并不一定就是好事情。
中国几千年的小农经济思想的核心是以我为主,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满足自我需要,自给自足,只有多出来的才拿去交换——生产的第一动机跟商业社会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现在的中国社会是什么状况?
小农经济、工业化、知识经济、市场经济、智慧经济并流,所以说在中国做企业复杂性就很高,复杂性高不稳定性就高,不稳定性高反而机会大。
“鲁班”的一位学员曾说:“就是应该涨落,涨落是好事。”这位学员从业养猪,猪肉价格日涨日落,但涨落之间,该学员都抓住了机会,短短几年时间就办起了一个规模不小的猪场,成了当地有命的猪“头”。
在企业经营中说得最多、用得最多的基本概念有哪些?
成本、能源、资金,都是搞自己。这就是小农意识,无非现在就是大农意识,我们的思维方式仍然是一样的,我们的“质”没有变,我们还是在考虑自己。
市场和需求,这才是一个企业家行为的起点,所以我们第一个要谈的概念,就是需要、欲望和需求。为什么不先说市场?如果问一般人市场是什么,他马上讲到卖东西,这样营销与销售的概念不就一样了?因此,我们第一个要谈的问题,那就必须是需要、欲望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