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行走的音乐
古典音乐不高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开售|洛朗·佩蒂吉拉尔、陆轶文与国家大剧院管 ... ·  3 天前  
世界音乐  ·  图瓦新声代乐团ODUCHU,在长城脚下吟唱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行走的音乐

欧元上的西方建筑史

行走的音乐  · 公众号  · 音乐  · 2017-07-16 21:05

正文

引子

纸币图案,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作为一个国家的门面,纸币图案的设计通常会使用最能代表本国特色的历史人物。

拿音乐家举例子,在有欧元前,

奥地利的5000先令的图案是莫扎特;

法国的20法郎的正面图案,是德彪西;

意大利5000里拉的图案,是贝里尼;

德国100马克的图案,是舒曼……的老婆,克拉拉·舒曼。

后来有了欧盟,这个组织想发行一套名为「欧元」的货币,把欧洲的金融体系管起来。

问题来了,欧元的货币图案,要怎样设计才能符合「欧洲人民一家亲」这个理念呢?

欧洲银行的解决方案是,不使用具体的人物或事物,而是将欧陆共有的,抽象的建筑艺术特征提炼出来,印到货币上。

这些风格特征,能够在欧洲乃至世界各国的建筑艺术中寻到,也能引起所有欧洲人的共鸣。

这设计理念,堪称完美。


5欧元 - 古典主义建筑

正面图案:古典主义建筑的拱券

风格关键词:柱子 拱券 穹顶

古典主义指的是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建筑风格。

这两种风格虽一脉相承,却还是有一些差异的。

古希腊建筑以梁柱结构为主,特点,就是柱子多,非常非常多。

以最为著名的古希腊建筑帕特农神庙为例,虽然从外表看,这座神庙庄严雄伟,实际室内空间并不大,全被柱子占据了,在其中稍微不留神就能撞到柱子上。

套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建筑面积挺大,使用面积小的可怜,这样的房,你想买吗?

建成这样,实在也是情非得已。

因为整块的石头房顶太沉了啊!

柱子稍微少点儿,房顶就塌下来了。你看现在的帕特农神庙就是例子,柱子都还立在那儿,可抬头就能望到天。


到了罗马时代,房顶这个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他们发明了一种神奇的建筑材料——混凝土

这东西好啊,既结实又轻便,想做啥形状都能做出来。

于是他们就在希腊人留下的柱子上捣鼓,用弧形将柱子之间连接起来,形成了「拱券」这种结构。

这就是5欧元纸币上图案的来历了。

罗马人超爱这种建筑结构,横着连起来,竖着堆起来,大拱上面顶小拱……

你看英语中拉丁词源的「建筑师」这个单词 “Architect”,按照词根解释就是「造拱券的人」。

二维的拱券三维化,「穹顶」这种结构就出现了。

借助混凝土可塑性优势,罗马人把房顶造成了蛋壳形状的圆形,一下子把房屋使用面积提升了好几倍。

柱子、拱券、穹顶这组组合技,成为了「古典风格」最重要的标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无论何处,想要突出「正统」、「历史悠久」这样的特点,古典风格的建筑几乎是唯一的选择。比如哥伦比亚大学纪念图书馆,外观与罗马万神庙如出一辙:

有了大房子,罗马人的幸福指数蹭蹭蹭就上去了,于是他们开始变着法儿享乐。

到处造竞技场,到处造澡堂子。

泡着澡,唱着歌,舒舒服服的,亡国了。


10欧元 - 罗马式(罗曼)风格建筑

正面图案:罗马式(罗曼)建筑的拱券

风格关键词:拱券狂魔 敦实 不透气 

罗马灭亡之后,欧洲变成了一地碎片,前前后后有名没名的国家和领地,就算没有上千,至少也有几百。

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欧洲人也晓得这一道理,也明白呆城墙里面安全。

可通常情况下,他们领地太小,人手又实在是不够,打个仗上阵几千人就是大战,死伤几百人就能亡国。

造城,还是算了吧。

造不了城,小城堡还是造的出来的。

他们在罗马建筑的基础上,大幅提升建筑的防御性,罗马式建筑诞生了。

比如瓦格纳「罗恩格林」中的瓦尔特堡。

这种建筑通常有着厚厚的墙,看上去非常敦实,在墙上非常吝啬的扣上几个小洞,就算窗子了。

倒不是他们不想把窗子造大,而是真的造不大。

墙厚这个属性,一方面提升了建筑的防御性,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重量。窗扣大了,墙就塌了。

再说了,真打起仗来,留那么大的窗,是嫌别人射箭射不中你吗?

前文还提到,这种建筑风格继承自罗马,那自然少不了拱券。

城堡这类建筑,从外观上看不出拱券的使用,实际在内部,整个建筑完全是靠拱券支撑起来的。

在教堂这类非战争建筑上,拱券就看的一清二楚了。


拜占庭式建筑

风格关键词:穹顶狂魔

欧元中并没有这种建筑风格,可是它很重要,我们还是得讲一下。

公元三世纪末,罗马帝国国运衰颓,内忧外患不断,史称「罗马第三世纪危机」。

当时罗马皇帝戴克里先一拍脑袋,想出一个妙招拯救这场危机,步骤如下:

1、将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

2、每个部分任命两个皇帝管辖。

以我们的眼光来看,这主意思路清奇,妥妥要作死的节奏。

可偏偏戴克里先在位时,这套制度运行良好,竟然让罗马帝国挽回了颓势。

他一死,完蛋了。

两边儿人互相不服,打了起来。

虽然后来也有过短暂的统一,但裂隙已经造成,再难弥合了。

到了公元四世纪,西边儿的罗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古罗马」,把自己作没了。

东边那个罗马倒还一直存在,即「东罗马帝国」,也叫「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继承了罗马建筑风格中「穹顶」这个遗产,并将其发扬光大。

顶上顶着半个巨型蛋壳的,拜占庭风格是也。

其中最为著名的,非圣索菲亚大教堂莫属了。

这种建筑风格一路向东,传到俄罗斯。

也传到小亚细亚、中东等信奉伊斯兰教的地区。

所以你看,大部分清真寺也都是拜占庭式的圆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和式样。

再后来,1453年,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占。

这个城市更名为伊斯坦布尔。

圣索菲亚大教堂,也改成了清真寺。


20欧元 - 哥特式建筑

正面图案:哥特风格建筑的窗

风格关键词:高,肋拱,两圆心尖券,飞扶壁,尖顶,大窗

说起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最常被提到的,就是「尖顶」了。

然而「尖顶」还真不是哥特式建筑的主要特征,只是为了达到其核心设计目的的一种手段。

比如巴黎圣母院,就是一座「尖顶」特征不很明显的哥特式建筑。

这「核心设计目的」,用一个字可以概括,就是「高」

下面,咱一步步来推演这种建筑风格。

在基督徒眼中,这世界上最高的,莫过于上帝的权威。

由此可推出,教堂修的越高,距离上帝越近。

常识告诉我们,想要修的高,房顶就不能太沉,不能用太多石头……

等等,前面不是讲到过,这个问题不是在罗马时代就解决了么?

很遗憾,混凝土的生产技术,在西罗马亡国后,失传了。

为了少用些石头,他们在两个拱券间沿对角线再做两道交叉的拱,这样就能用更少的材料提供更强的支撑。

这样的拱券一排排连起来,看上去就像人的肋骨一样,所以也叫「肋骨券」、或「肋拱」、或「骨券」……

反正这几个字儿你随便组,都是这意思。

其实肋拱这种结构,在罗马式建筑中就已经出现了。

哥特建筑,为了「造的更高」这个目标,对其做了改进,把之前平滑的圆拱造成了尖的。

好开心,又能高一点儿了!

这个结构叫做「两圆心尖券」。

看看20欧票面上窗户的形状,你可以会心一笑了。

常识又告诉我们,造的越高,越不稳。

建筑师们想了想,这个也好说,在建筑外面造些架子撑一下不就行了?

这些为了平衡哥特式建筑的「架子」,就是「飞扶壁」。

已经挺高了,还能再高一些吗?

建筑师们抬头望了望屋顶,会心一笑。

这下子,你知道哥特建筑的尖顶是怎么来的了吧。

有了肋拱,有了飞扶壁,建筑的重量被分散开来,不再需要厚厚的墙壁支撑。

加之中世纪天主教的权威,没有什么人敢进攻教堂。

建筑师们开心的发现,他们可以尽情开窗了!

这一发就不可收拾,窗户越开越大,再镶上彩绘玻璃,光打进来,那神圣感,那压迫感,扑面而至。

在哥特式教堂内,根本不用别人提醒,连喘气都得悠着来,没有人敢喧哗。

这也是为啥20欧的钞票上,代表哥特风的,不是拱券,而是窗户。


50欧元 - 文艺复兴风格建筑 

正面图案:文艺复兴风格建筑的窗

风格关键词:用新工艺玩儿古典风格

文艺复兴的艺术特点,可以扩展阅读这篇文章。

扩展阅读:带你轻松读懂音乐史(很久很久以前-文艺复兴)

哥特式教堂是很威严,也很肃穆,但站在里面,总觉得脑子转的都不灵光了。

还是古典时代的建筑好啊,多艺术,多人文!

艺术家们开始一切向希腊罗马看齐,柱子、拱券、穹顶这些古典时代的看家本领又一次被发扬光大。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确实也没啥其它好讲的了,咱在这一部分再扩展一下关于「柱子」的知识吧。

把50欧纸币上的图案放大,可以看到两扇窗户。

这两扇窗外各有两根支撑用的立柱,柱子的顶端,有些小小的区别。

前面的「弯」一些,后面的「直」一些。

这是两种不同的「柱式」。

前面柱头带旋涡的叫做「爱奥尼克柱式 (Ionic Order)」,也被称作「女性柱」,通常用于女神庙,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 (Temple of Athena Nike) ;

后面柱头简单利落的叫做「多立克柱式 (Doric Order)」,也称为「男性柱」,通常用于男神庙,如帕特农神庙 (Parthenon) 。

所以啊,真要讲究,想要用希腊或罗马柱作为家庭装饰的,最好分清各种柱式所代表的意义,大老爷们儿卧房前立两根带旋涡的,不知道这这事儿还好,现在你知道了,觉得这情景别扭不?

柱式也不光是这两种,希腊时代还有一种科林斯柱式 (Corinthian order) ,到了罗马时代又多了两种,这里就不详述了,大家感兴趣可以自己找找资料。


100欧元 - 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建筑

正面图案: 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窗

特点:奢侈 豪华 繁复 弯弯扭扭

扩展阅读:带你轻松读懂音乐史 | 巴洛克时期

17世纪开始,欧洲贵族和皇室越来越有钱,吃饱喝足满脑子琢磨怎样才能更优雅的炫富。

于是这两种艺术风格诞生了。

「巴洛克」这词儿刚出现时,可不是什么好词儿,约等于「暴发户风格」。

「洛可可」也好不到哪儿去,翻译过来就是「又弯又绕又矫情」。

这两种艺术风格之间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在建筑领域,「巴洛克」通常指建筑的外饰,「洛可可」一般描述内部装修。

按照我刚才的思路想,给你花不完的钱,让你尽可能的装饰一扇窗,你会怎么做?

窗户再怎么玩儿也就那个形状,没啥可发挥的余地了,只好在装饰上下功夫。

窗户架换成镀金的,外面镶上镀金的框子,框子上镶上镀金的装饰,再来点儿镀金的雕塑,花纹尽可能的多,尽可能的绕,钱可劲儿烧,宝石可劲儿造,能用一斤别用八两,一寸空白也别留下,全都给我装饰的满满当当,总之就俩字儿,奢侈!

总之它们跟「建筑风格」没啥太大关系,本质上是一种装饰的艺术。

只要你有钱,门口的流动公厕都能给装修成巴洛克或洛可可的。


200 欧元 - 新艺术风格建筑

正面图案:新艺术风格建筑的窗

风格关键词:工艺 新材料 新技术

十九世纪末,欧洲工业的蓬勃发展,小到锅碗瓢盆大到轮船汽车几乎什么都能标准化生产。

机器生产出来的东西既便宜又好用,可艺术家们不乐意了,原因有二:

1、机器生产的东西,冷冰冰的,没有灵性,没有人文价值。

2、都用机器生产了,我们岂不是都得失业!

他们开始重新拾起手工艺,在英国,这场运动史称「工艺美术运动」,这场运动传到欧洲大陆,就成了「新艺术运动」,约等于今天我们常说的「工匠精神」。

建筑业也受到了波及。

不知大家发现没,从古希腊讲到现在,欧洲建筑无非就是各种形式的柱子,各种形式的拱,上面顶个或圆或尖的顶,里外再装饰些花纹。

再把各种风格混搭一下,啥风格都像又啥风格都不是,那就叫「维多利亚风」了,比如悉尼大学的主楼。

对于那些有理想有追求的建筑设计师,这么玩儿是决不能忍的。

他们并不排斥工业生产的材料,在其基础上加工创造。

他们非常讨厌维多利亚风格东拼西凑的做法,转而从总体上进行设计。

他们不再像巴洛克时代那样热衷于矫揉做作的花纹装饰,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作品的功能性上。

他们是艺术家,也是第一波现代意义上的「设计师」。

在这之前,从未有人想过能将房子建成这个样子,想象力是一方面,材料的限制也是重要的因素。

钢铁、水泥等现代建筑材料开始大规模生产之后,那可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了」。

每一座新艺术建筑都有着自己的个性,以著名的米拉之家为例,喜欢的人说它优雅细致,像撒哈拉沙漠的沙丘,或是地中海的海浪一般连绵起伏。

不喜欢的说它刻意标新立异,有如蜂巢或是异形的巢穴,看着就望而却步,更遑论进门。

话说回来,现代艺术,又有多少是没有争议的呢?


500 欧元 - 现代建筑

正面图案:现代建筑的窗

风格关键词:工业化 标准化 实用 

咳咳,最值钱的来啦!

大工业的基础上,建筑设计的另一个方向,就是现代建筑了。

现代建筑优先满足功能性与实用性需求,能够标准化生产,能够快速建设。

1851年,伦敦承办了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即现在的世博会)。

这场博览会的筹划者是维多利亚女皇……的老公,阿尔伯特亲王,他想通过这场盛会展示一下大英帝国雄厚的国力,顺便挣点儿门票钱。

女皇觉得这想法不错,带头捐了1500磅(在那时这个数并不算太抠门),英国群众也纷纷响应,很快把钱凑足了,却在设计方案这个环节卡了壳。

主办方对这场展会建筑的要求是,要能够至少容纳一万人,要有足够的空间展示各国的展品,外观要高端大气上档次,还必须按照临时建筑设计,不能太贵,展会结束后要方便拆除。

这是多么经典的甲方需求啊!

所有应征的254个方案,统统被毙掉了,方案没选出来,时间又一天天过去,就在这时,一个名叫约瑟夫·帕克斯顿的人冒了出来。

一位设计师,就算跨界到完全不同的领域,你也能感受到其作品风格的传承。

比如iPhone的设计师乔纳森·艾维,在被乔布斯哄去做手机前,是设计马桶的。

你再看看iPhone的Home键,有没有跟马桶上的某个部件特别像啊!

而约瑟夫·帕克斯顿,在主导这个方案之前,是搞园林温室的,他望了一下花田里的大棚,会心一笑,有了想法。

他用了3000多根铁柱,2000多根铁梁,将近10万平米的玻璃,花了不到九个月时间,搭建了一间巨型「温室」。

这座建筑,被称为「水晶宫」。

整个欧洲当时就被震惊了,原来建筑还能这么玩儿啊!

在那之后,现代建筑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地拔地而起,在大工业的助力之下,飞速占领城市的地皮。

这也是与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多的一类建筑,举目四望,甭管你周围那些楼盘的名字有多么高大上,楼书写的有多炫目。

像什么「巴洛克宫廷」、「拜占庭小镇」、「维多利亚的秘密(大雾)」……

它们,统统都是,现代建筑!

现代建筑支撑起商业的蓬勃发展,也为无数人提供了遮风避雨的家。

可以说,没有现代建筑,就没有现代的城市。

可换一个角度,正因如此,现代城市,特别是大都市,无论你去过多少,也都是那些千篇一律的房子。

每个城市都在煞费苦心的修建「地标建筑」,而这些地标本身,无非也是外形特别的现代建筑。

或许是因为,缺少了这些「地标」,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置身于何处吧。

500欧元的票面,啧啧,可惜了。

- 行走的音乐-漫游指南 -


回复“如何入门”,可以获得经典音乐的入门指导。
回复“有啥推荐”,可以获得最新的推荐音乐列表。

回复“电影”,可以获得电影中的经典音乐。

继续探索其它似曾相识的经典音乐,请回复“似曾相识”。

回复作曲家姓名,可以获得音乐家相关作品和故事。

现在支持的音乐家有巴赫、莫扎特、拉威尔、海顿、肖邦、奥芬巴赫、李斯特。




Apple用户打赏通道

打赏
行走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