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心引力工场
覆盖百万新媒体从业者的职场学习社群,每晚9:11,了解行业新动态,get运营新技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日意图  ·  如何长时间保持高效率?四个关键词 ·  19 小时前  
每日意图  ·  如何长时间保持高效率?四个关键词 ·  19 小时前  
前端早读课  ·  【第3436期】再见Postman,你好In ... ·  昨天  
GiantPandaCV  ·  NIPS 2024 最佳论文 VAR ... ·  3 天前  
言鼎动作学苑  ·  FMS课堂实录-张丹玥 | FMS 筛查的次数 ·  5 天前  
言鼎动作学苑  ·  FMS课堂实录-张丹玥 | FMS 筛查的次数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心引力工场

你所谓的焦虑,不过是时间越来越廉价

地心引力工场  · 公众号  ·  · 2017-08-31 23:06

正文


我们看不到真相,不是因为离它太远,正相反,是我们身临其中太久,以致什么也看不到。


你有没有想过,每天浸泡在互联网中,这对我们日常的认知,行为会有什么变化?


作为个人,或者是公司,又该如何驾驭这种变化呢?



1


我们的认知水平正在两极化


1、资讯爆炸引发的信息过度简化


现代人的大脑跟原始人并没有多大区别,但我们一天接触的信息量却比原始先辈们一辈子接触的信息量都要大。




然而,我们与生俱来就具有强大的信息筛选屏蔽能力 ——海量信息的涌入,促使大脑信息筛选能力加速进化


很遗憾,这并不是好事。进化考虑的从来不是优劣,而是适应性。


普通大众筛选信息的手段简单粗暴,即爱、恨、情、仇、浅显功利等资讯会优先占据我们的注意力。


举个例子:


以前的初中生在闲暇时间,可能会翻看摆在书架上的《时间简史》,由此打开一个脱离现实视角的思维世界,激发出思维上的无限可能 。




然而,这件事现在的初中生变得如此艰难——


他们的闲暇时间都被游戏娱乐牢牢占据。对于心智发育尚未健全的孩子,他不太具备沉下心来翻看沉闷的思想类书籍的能力。


所以总的来说,互联网的泛滥应用,对于大部分 “可上可下” ,非精英人群来说,是极不公平的他们极大推迟了大脑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2、信息及服务唾手可得,大幅度降低人们注意力


现代人常常会出现一种 “无聊” 的 “焦虑感”。即一旦我们无所事事,就会感到焦虑。


这种不舒服的感受会迫使我们 “行动”。所以,人类需要必要的 “无聊感”。


比如一个初中生无聊时可能会翻看厚重难啃的经典名著。但现在,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的空闲时间,却被互联网填满了。




互联网公司绞尽脑汁在想如何占据人们每时每刻的无聊时间。


每个人看似很忙,忙得连睁眼起床、上厕所、洗漱、吃饭,甚至与人交谈都在盯着手机屏幕。


而一旦 “断网”,许多人都会出现烦躁、抑郁的症状,这甚至与酗酒、吸毒的变化非常类似。


一些游戏对我们认知能力具有提升效果,但更多情况下,刺激的互联网应用大幅度降低了人们的专注力。


只有少数人才能把互联网当做一种高效的工具,游刃有余地游走其中,并从中获得极大的利好。


总的来说,互联网对大多数群体并非利好。让牛人更牛,也让蠢人更蠢。




而绝大多数可上可下的普通人,极大降低了这个群体 “向上” 的概率。



2


社交媒体:既毁了社交,也毁了媒体


1、社交媒体扼杀了社交


人是社会化动物,社交是人的本质属性。我们唯有从亲朋好友的真实情感交流中,才能获得自我感、存在感、归属及安全感。


然而,社交媒体,尤其是点赞功能发明之后,社交网络逐渐演变成了个人虚荣的放大器。





人们只需选取特定的角落、拍照 P 图、发布,就能以极低成本打造虚拟良好的自我形象。


虚荣的背后是优越感,刺激人们改变行为,却不能带来幸福。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类 “伪社交” 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人们因此更乐于花钱体验斑斓多彩的人生。


如果没有朋友圈,那些高端消费、旅游产业的市场估计会萎缩掉一大半。


我在斯里兰卡的时候,曾跟一些国人拼桌吃饭。他们刚拍完照挤出无比优越的微笑,放下手机后随即说了句,这个国家好无聊…


在众多的商业成功背后,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牺牲掉了哪些真实的幸福感,而这些又是否能用几十、几百亿美元买回来。


社交工具硬生生的文字、图片、表情交流永远无法取代面对面社交带来的情感价值。


人与人之间的功利型社交取代情感社交,将使我们变得更以自我为中心、更自私,彼此信任度极低。


2、社交媒体扼杀了媒体


现在,评判一篇文章好坏的标准已经不是文章本身的价值,而是被极其肤浅地简化为阅读量、转发量。


于是,大多数社交媒体提供的只是娱乐八卦、未经调查思考的信息,这些垃圾资讯填充了大众的视野。


一些广告营销机构搞的病毒式传播现象,不仅不受指责,还被许多机构视作 MBA 经典,竞相模仿。


哪里获得关注,哪里就是吸金之处。社交媒体直接消灭了大量传统的优质媒体、刊物,哪怕少数幸存者,也只能做出让步。


当然,这并不能完全归咎于互联网本身。全民娱乐早在纸媒电视时代就已经开启了,互联网与金钱一样,不过充当着放大镜或加速器罢了。


按照上述演化推论,可以确定几点——


① 真实的人际社交萎缩,社交口碑传播效果降低。


② 社交媒体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将大受限制。朋友圈分享、传播将不再像以前有效了。


③ 此外,个人建议市场、运营人员不要过多醉心研究病毒传播,很容易伤害自己的品牌形象。


那么,互联网对我们的认知、社交模式改变如此之大,对我们的时间使用方式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3


故事在左右我们的时间


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导致所有互联网商业机构都在招揽最优秀的人才,思考研究最大程度抢夺用户的稀缺注意力资源,即用户时间。


举个例子,下班后,你可以 “自由” 学习充电、运动健身、与家人静静地散步……




然而,如果你在回家的地铁上看到一个异常吸引你的游戏广告,或者你刷微博的时候收到了你喜欢的八卦资讯,那么当晚你的时间还真正 “自由” 吗?


这就是现在影响我们改变决策时间的主要因素——被无数围绕在周边的、线上线下的传媒资讯所潜移默化。


社会学、认知学认为,人类的思维模式是以故事为基础的。


那些打动你改变时间决策的传媒资讯,背后凭借的就是某种吸引你的内隐故事。


此外,同样作为一种可支配资源,时间比起金钱显然要吃亏的多——


一瓶农夫山泉硬收 60 块钱用户会很愤怒,甚至可能转化成一生黑;但你让用户刷 60 分钟段子,哪怕他事后感觉空虚抑郁,但却从未替那 60 分钟不值。


用户对时间的价值感知非常模糊。


用户越害怕无聊的焦虑感,就越容易廉价消费自己的时间,以致他的时间变得更不值钱。尤其可怕的是,大部分用户自身居然还没有这个意识。


用户习惯培养起来很难,被改变却容易得多。


结论是,谁掌控了流量大头、谁掌控了最善于讲故事的传媒能力,谁就左右了大众的时间。



4


我们该如何选择


那我们是不是要迎合大众,设计更刺激的成瘾机制来吸引黏住用户?


这个时代,的确是娱乐至死牢牢占据着主流战场。用户成瘾其中,游戏、直播、视频、刷微博、朋友圈…


然而用户真的满意么?


并不见得。用户其实并不满意,用户在等待着,更多破蛹而出的创想。


这恰恰是巨大的机会点,也是所有互联网公司真正应该发力之处。


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迎合用户是互联网公司最安全、最稳妥的做法,但也注定了它们与伟大无缘。


因为这种稳定与安全是以未来的迅速衰亡为代价的。


创新势在必行,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采取熟悉又有点不同的渐进式创新。


大体来说,即填补用户碎片化的时间;重新唤醒用户的符号思维方式(而非故事思维);重新激发出用户被无聊的焦虑浇灭的追求感。


作者简介:

------------------

作者:李少加,著名运营人,著《进化式运营》一书,品牌自媒体「少加点班」创立者

微信公众号:少加点班(lishaojia2015),每周一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