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已经完成了2017年中报的披露,2017年上半年华创医药板块营业收入5397亿元,同比增长19.23%;实现利润总额603亿元,同比增长15.74%。(如扣除医药流通公司,实现营收2989亿元,同比增长15.94%,实现利润总额496亿元,同比增长14.16%)。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营业收入1.53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68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39%和15.83%,净利润率11.01%。医药工业上市公司实现收入和利润总额占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分别达到了35.2%、35.7%。
医药子行业中,化药和中药的收入增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是同比增速在逐渐回升。疫苗行业收入恢复增长显著,今年上半年收入增长了70%,经过2016年的波动,2017年上半年批签发量已经基本接近了2015年同期的水平,重磅产品HPV疫苗在国内的上市将给行业带来持续增长动力。医疗器械,以及产业链中下游的商业和服务端的收入实现了较高的增速水平,收入增速基本集中在25-30%之间。
近期医药行业政策变化显著,分级诊疗、药品零加成、两票制、耗材的阳光采购和医院严控药占比等政策陆续经过了过渡期或者已经正式实施,按照国内各省的推进速度来看,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将正式实施。根据我们近期调研的情况发现,这些政策的实施落实,在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进展各不相同,政策在终端医院的执行还没有完全覆盖,对于产业链上游的影响也远没有完全传导,不过医院的利益格局已经出现了变化。我们判断未来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政策对医药产业影响的效果还将不断显现。总体来看有利于国内优质的临床必须用药的药品企业,能够帮助医院开源节流的商业模式,满足临床治疗水平提升的新型诊断技术和项目,以及能够迎合基层市场扩容需求的领域。
变局中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下,我们继续看好优质药品企业的投资价值和机会,包括现代制药、恩华药业、普利制药和上海医药等;消费品类公司广誉远和华润三九;商业模式和服务类公司迪安诊断和爱尔眼科;顺应临床需求的先进诊断和治疗技术类公司,包括东诚药业、艾德生物、华大基因、贝瑞基因和透景生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