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3DM游戏网
3dmgame(三大妈)国内综合游戏媒体,每天和大家分享一些游戏方面有意思的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日报  ·  乐山大佛旅投集团董事长杜华被查 ·  13 小时前  
四川日报  ·  痛心!一家5口遇难 ,小心冬日“隐形杀手” ·  18 小时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寒假,川大的你,在哪里,有什么故事? ·  昨天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寒假,川大的你,在哪里,有什么故事? ·  昨天  
四川日报  ·  创造历史!川妹子夺金! ·  昨天  
四川发布  ·  已救出2人!宜宾筠连通报山体滑坡情况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3DM游戏网

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光明的未来,网飞高达的主角决定杀他们的父母

3DM游戏网  · 公众号  ·  · 2025-01-03 23:00

正文

对于吉翁残党,既不抓捕也不接受投降,见一个图一个


你有近距离看过扎古吗?
没有这么近过。
它今天救了我的命,它拯救的生命多到超出你的想象。

这是网飞巨制《机动战士高达:复仇的安魂曲》中被载入史册的名台词,也是去年所有影视作品中最震撼人心的绝句。它凭借一句台词,就将这款一手促成了“向宇宙殖民地老乡投放神经毒气导致30亿人死亡”“向悉尼扔下人工殖民地导致20亿人死伤”的终极杀器,塑造成了伟光正的生命拯救者。

这句台词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是一名刚从战场上下来,手上可能沾了无数士兵、地球平民,甚至殖民地居民鲜血的吉翁侵略者,对着正在救治他的无国界医生说的。而后者在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奔走一整年,救回来的生命还不及面前扎古毁灭的零头。
可以断言,绝大多数观看过“机动战士高达”原作的观众,都被《机动战士高达:复仇的安魂曲》开幕的这句“倒反天罡”的名台词击沉了——我也不例外,在这部片子于两个月前首播之际,我仅看完了第一话,就裹挟着对吉翁佬最恶毒的咒骂与对导演最诚挚的问候,点击了右上角的红叉。

然而,在近期的互联网冲浪中,我逐渐明白了一个很浅显的原理,用屁股思考问题虽然能节约很多时间,得出的结论却会不可避免地受到舆论和情绪的影响。不论是被口诛笔伐成“4399小游戏”的《宇宙机器人》,或是出生就被冠以“乳了”名号的《雄狮少年2》与《活侠传》,皆在此列——它们都存在客观上的缺陷与问题,却绝不像网传的那般一无是处。
那么,这个理论似乎也适用于这部诞生即被贬为“最烂高达”的《机动战士高达:复仇的安魂曲》。我得承认,从最开始我就带着情绪看待这部影片,以至于我无法分辨观影结束后的愤怒,究竟是来自场内还是场外——现在来看,大概率是后者。
因此,在圣诞前夜这个以往都会留给巴尼与亚历克斯的时刻,我选择了尽可能刨除《机动战士高达0079》等作品留下的固有印象,站在“场内”重看这部被人口诛笔伐的影片。

先说结论吧。
经此一役,我确实发现了太多被情绪所掩盖的细节,无论是作为展现机甲战斗的机战片、刻画人物成长,还是作为描绘战争残酷的故事片,又或是作为一部“机动战士高达”,它都给我带来了难以言喻的震撼。

作为一部站在吉翁视角讲述一年战争的影片,电影的主视角给到了吉翁公国的“红狼”MS小队,这支战功显赫的部队早已习惯利用扎古压倒性的战力扭转战局,连他们的座右铭都是“狩猎愉快”。
这样一支习惯了追杀猎物的部队,在开篇不到半集便遭遇了地球联邦的新式武器“高达”毁灭性的打击——地球战场偶遇数值怪,光束武器强如怪物,月神钛装甲硬如钢铁,拼尽全力无法战胜。

猎人与猎物的地位瞬间逆转了。
战友的扎古被拥有战舰主炮威力的光束步枪一击秒杀,冲击的余波直接洞穿了扎古背后的大楼;出力低下的热能斧无法与光束剑角力,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削成人棍。

在绝对的战力差下,主角自己的座驾被轻而易举地瘫痪,眼看着高达举着光剑走到眼前尝试补刀,小队距离团灭全剧终只剩一个前走普攻的距离,他们要如何逃出生天呢?

制作方也想不出来。因此,他们给出的答案有且仅有一个——当时,高达的光束剑距离扎古的驾驶舱只有0.01cm,但四分之一炷香过后,高达的驾驶员就被背后几百米开外,蚊子咬一样的坦克炮击拉走了仇恨,放弃了这举手之劳一般的补刀机会。
你必须攻击那个具有嘲讽的随从。
说实在的,这种平庸到烂俗的技法哪怕只出现一次,都会让战斗的观感大打折扣,但在《机动战士高达:复仇的安魂曲》中,“拉仇恨”却成了全篇战斗的核心逻辑。
联邦的驾驶员仿佛只会点地板的简单人机一般,会被一切移动且会开火的事物吸引走仇恨,并立刻放弃进攻面前的敌人——巧合的是,每次主角遇到性命危机时,总会有那么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家伙吸走高达的仇恨,只为给她一个逃出生天的理由。

第一话结尾,这个“家伙”是百米开外的坦克杂兵;第二话,它是从天而降的老虎部队;第四话中,它是毫无火力的装甲车;甚至连吉翁军官肉身上前的大吼大叫,都能转移这些超大人形机甲的仇恨——拜托,你可是刀枪不入的联邦军MS,第一话里就展示了你被扎古机枪洗脸还毫发无伤的数值,真的有必要为了那个一米七三高的小蚂蚁,放弃唾手可得的战略目标吗?

顺带,制作组完全没有双线程能力,2V2战场的一方在进行时,另一方会完全静止
不仅如此,还记得刚刚那把无坚不摧,拥有“战舰主炮级威力”的光束步枪吗?按理来说,有了此等威力的杀器,主角团用破铜烂铁攒出的扎古定然毫无胜算。
然而直到剧终,这把武器的开火次数却能用一只手数过来——在全剧八成的镜头中,这把枪的唯一戏份就是被高达直接扔掉,“七步以内枪又准又快”在本剧中并不存在,驾驶员宁可用高风险低收益,还会被格挡反击的近战武器上去拼刀,也不愿意试试扣一下手中战舰主炮级烧火棍的扳机。

为什么不开枪呢?我猜,可能是因为开枪也没有用——剧中,这把光束枪的威力就和那些唐突跳出来拉仇恨的杂兵一样,完全服务于剧情需求,制作方想让它有多大威力,就可以有多大。
我细数了前五集中,高达所有的开枪场景:第一枪在开幕时秒杀了战友的扎古以塑造实力;两枪打在掩体和诱饵上烘托紧张感;一枪打在自家的杂兵机上堪堪破防;最后一枪打在破铜烂铁攒出的扎古上,被一根烂履带吸收了全部伤害。
或许,一根烂履带就是比扎古II的超硬钢合金外加一整栋大楼和一片森林,更能抵抗光束武器的伤害吧。
说实话,这已经无关乎“尊重原作”了——当这种程度的冲突在同一部影片中前后脚出现时,只能证明制作团队连最基础的设定统一都无法做到,带来的后果就是浓浓的“剧情需要感”。

好吧,机战片最有看头的战斗部分已经烂完了。
但好在,本作并不是一部单纯的机战片,它的舞台是整个“机动战士高达”宇宙的起点与中心:一年战争。如果能讲好一个故事、塑造好某个角色,或是还原出一年战争的宏大与残酷,《机动战士高达:复仇的安魂曲》或许也值得一看。
于是,我有幸看到了本世代最为流行的人物塑造方式——叠Buff。
最为典型案例的就是本作的女主角,她的初印象可以且仅能用“完美士兵”来概括,可谓是白纸一张,塑造空间巨大——他们完全可以按照教科书上描述的方法,在逃亡的过程中通过剧情中的种种事件展开人物的属性,描绘她的变化与成长。

然而,制作组偏要选择在毫无铺垫的情况下,突然展露她的“潜藏的特质”。
所以,当她作为败军之将从战场上逃走,来到军事基地时,她可以唐突地叠上一层“叛逆”的Buff,违抗想要低调保命长官的命令,用废料拼出扎古,最终引来了高达的袭击。
当她的队友在战场上想要补刀敌方的吉姆驾驶员时,她又叠出了“慈爱”的Buff,在毫无铺垫的情况下勒令队友停止射击,将敌人放跑。

到了最后,她还能在炮火横飞的战场上,唐突劝说刚认识的下属不要被悲伤冲昏头脑,大谈特谈“复仇什么都带不来”。
这种弹出式广告一般的低级呈现,根本无法为角色带来成长的弧光。
顺带一提,在她嘴炮的时候,高达全程站在跟前一动不动等她聊完,属实是武德彰显。

令人感叹的是,即便是这种程度的“塑造”,都已然是《机动战士高达:复仇的安魂曲》角色塑造的高光时刻了——对女主角外的所有角色,制作组干脆直接放弃了塑造,转而直接使用标签化的“预制人”充数。
有多预制呢?比方说全身文身,穿着鼻环耳环聚能环的叛逆吉翁女军痞,光是看一眼就知道她是个叛逆好女孩和崇尚自由的优质战士。
还有复仇上头的吉翁热血小黑,全剧出场为数不少的镜头里,他不是在红温就是在红温的路上——直到死掉的那一刻,他还在扯着嗓子嚷嚷。
更别提还有个打着中立旗号,嘴上永远只说一句“我要救所有人”,手上却在替吉翁人操控炮塔的“无国界医生”。

这些简单到极点的人设,做出的一切行动皆是点到点式的机械化行为。由他们编织出的故事,自然也毫无亮点可言——无非是敌人打过来我逃跑,队友死了我嚎啕。
更要命的是,不知你是否有注意到,上面提到的所有角色,要么是吉翁人,要么在跟着吉翁人跑——是的,占据了一年战争一半戏份的联邦一方,在《机动战士高达:复仇的安魂曲》这部剧中,完全没有得到任何的刻画。
不,这无关乎主视角的问题。
在以往绝大部分的“机动战士高达”系列作品中,在主角方行动的同时,也会在幕间插入对“主角对立方”的描写,这一方面能为双方的行动赋予动机,同时也让观众能从多维的视角观察战局,帮助观众理解新人类共鸣这种神棍设定。
在着重描绘战场残酷与人性黑暗中闪光的UC纪元,多视角更显得尤为重要——当剧中角色在思考对方的驾驶舱里是否也坐着和自己一样活生生的人,思考战争为双方带来了什么,又夺走了什么时,对“对立方”的刻画便能自然地对这种思考做出回答,而不至于让这些思考在观感上沦为“圣母的精神内耗”。

可在本作中,对联邦一方的刻画几乎为零——字面意义上的不存在,全篇完全没有任何一个有名有姓的联邦角色,哪怕是高达的驾驶员,在配音演员名单上也只写着“高达驾驶员”而已。
摄像机全程都死死跟在吉翁人的屁股后面,拍的却只有单纯的“人在动”,不论是联邦对殖民地的压迫,又或是吉翁军在入侵地球时的所作所为,在剧中都全无体现——说句难听的,哪怕是抗日神剧,都要写点鬼子视角来体现敌人的残暴,烘托战士们的英勇。
本作对战争的呈现,远不及抗日神剧。

唯一一小段描写:联邦大头兵排挤小孩哥

直到此处,《机动战士高达: 复仇的安魂曲》还是因制作方功力低下造就的平庸烂片——但别忘了,这部片子的前缀还顶着“机动战士高达”,扎古驾驶员还都是新人类,怎么可能不整点“相互理解”的致敬呢?

所以,为了给“新人类”制造共鸣的机会,强行插入了一个“进敌营偷吉姆”的环节,并在这个过程中安排了两位主角的会面——于是,在全剧的倒数第二集,我们才终于知道了这个开着高达的士兵原来是位小孩哥,还是个新人类。

双方只是打了个照面,就通过新人类感应的超能力明白了彼此从出生到上战场的一切,全程不到十秒钟。不用说,观众自然对上述毫无铺垫更无具体刻画的“相互理解”一无所知,只留下极为唐突的观感。
可就是凭借着这不到十秒的感应,女主就能在最终战的舞台上通过“我也是个母亲”“我只想见自己孩子”“我们以后不会再侵略了”的唐突嘴炮,让这位几乎不存在任何刻画,毫无人物弧光的小孩哥哑口无言、放弃复仇、放下武器,甚至在生死关头出手搭救。
这期间没有任何思想转变的过程——别问,问就是新人类之间的相互理解。

然后,全篇唯一一处体现“战争残酷”的描写,在这个时候唐突的插入了——面对着刚刚救助了自己友军的敌人,那个被女主角嘴炮“停止复仇”的战友从角落中突然杀出,一刀捅穿了高达的驾驶舱。
是啊,这才是真实的战场,哪有那么多等着你打完嘴炮再拔刀,拔根毛就能随意转移仇恨的人机战士呢?

在与儿童兵的共鸣与队友的“背刺”中,女主角终于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这场战斗让孩子踏上了战场……她发誓,要给孩子们一个没有战争的未来——无奖竞猜,在这个吉翁败局已定,大军撤退在即的情况下,我们慈爱的女主角是如何选择的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