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邵好 编辑 孙放
据上证报记者统计,截至7月16日,在煤炭、有色、钢铁、水泥等传统周期性行业,共有198家上市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158家预喜,占比达79.79%,远超沪深上市公司整体预喜比例。更"惊艳"的是,上述198家公司中,预增幅度超过100%的多达96家。
对业绩大增的原因,"产品价格提升"成为最普遍的因素。在分析人士看来,周期品价格上涨是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低迷,加上供给侧改革显效,相当一部分周期品供给出清,而同时,需求却未萎缩,甚至持续旺盛,从而导致价格水涨船高,推动中上游企业的业绩大幅增长。
在已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的周期股中,同力水泥"一马当先",公司于7月15日公告称: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1亿至1.4亿元,同比增长9930.66%至12666.3%。
锡业股份6月26日披露业绩预增公告至今,股价已经上涨了19.1%。部分个股近期才发布业绩预告,但股价已经上涨了一波。例如,首钢股份7月14日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而公司股价三周来的涨幅已经达到16.57%。
在市场人士看来,在业绩大增的预期推动下,煤炭、有色、钢铁、水泥等周期股已经走出了一波行情。要判断这轮行情能否持续,关键点还是这些周期品涨价能否持续,同时,涨价能否持续给公司带来业绩提升。
长江证券的研究报告提及,从亏损企业数量占比、企业单位总数、资产负债率以及行业集中度等多个角度来看,煤炭行业的出清效率要高于钢铁行业,同时分析产能利用率、资产负债率以及在建工程后得出"产能周期目前开启的概率不大"的结论。
西南证券则认为,煤炭、钢铁、玻璃、水泥等行业更多的是交易性机会,在下游房地产等行业难言持续乐观的情况下,其继续上升的空间有限。与之相比,其认为未来一段时间需求持续旺盛的周期品有望出现趋势性机会,例如有色产品中的钴、稀土永磁和电解铝,化工品中的钛白粉、PTA等。
分析人士认为,在市场整体仍震荡上行的大趋势下,周期品个股的股价弹性相对其业绩增长并不一致,随着周期股更多地占据业绩增长排行榜,不排除其因更多的市场曝光度而继续上扬。但同时要考虑市场情绪对业绩的异常敏感,倘若周期股未来业绩不达预期,市场的注意力转移也将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