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发起的大规模中美贸易战是最近大家关心的话题,在对华高举自由贸易大旗,反复审核中国市场经济资格持续近二十年后,倒是特普朗总统领导下的美国显得更不像一个奉行自由贸易的市场经济体了。
关于中美贸易逆差的讨论,这段时间已经很多了。中美的贸易结构,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工业化大国,其贸易出口支柱是天量的工业化制成品,事实上整个美国社会的有效运转和高生活水平是极大受益于中国的贸易输出。同时很多人也已经注意到,合资企业在对美出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是国际资本,也包括美国资本伴随着中国工业化的成长,通过全球贸易在不断获利。另一面,美国对华出口,除了占据优势地位的高科技产品,资源输出也是一大类。在讨论对华贸易逆差的同时从来不应该忘记,中国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市场主体。
实际上
美国的
贸易输出,它既
有基于唯一
超级大国
地位
的的
强大
资本输出
和
技术领先优势的高等级工业产
品
输出
,
又有得益于
天然
资源禀赋的原材料输出
,
都是高度有赖于外部市场
,主要
是那些具有足够购买力的工业化国家。
如果说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赖于大规模工业化和随之而来的全球化的贸易输出,美国人也同样如此,他的贸易结构比起中国来说,更依赖于全球贸易,显然美国人更需要全球市场来支撑美元体系,来销售芯片、客机,玉米和天然气。中美贸易是一种你中有我的态势,彼此有着巨大的依赖性,事实上是难以隔断的。
美国的一些人一面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帜,一面却去指责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美国经济。要知道中国经济最近三十多年的发展恰恰是美国主导的全球贸易发展的结晶,更从来不存在某些人所说的中国摘走了自由贸易之花,而让美国走向衰微的问题。
创新
能力是不会被偷走的,把中国经济
和
产业结构的提升
这样
完全符合市场规律的事情认为是对美国的盗窃才是强盗逻辑
,
莫非只有中国永远只能对美国出口衬衣和袜子才是合理的
?
强行要求减少对华贸易逆差是很有特普朗式风格的决策。实际上特普朗的政策往往是直线式的,有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特质。存在巨额逆差,那么就进行贸易制裁,要维持全球体系的各种支出已经难以承受,那么就直接宣布撤军,要求盟友承担更多的义务。将美国经济自身存在的问题,归结于外部世界当然是不合理的。
试图
减少贸易逆差的贸易战
本身
是对美国传统工业衰退
和
自身占据体系顶点日益力不从心的反应。
它直接涉及到美国以传统五大湖工业带为核心的铁锈带,这也是影响上一次美国大选和
也将
影响
未来
中期选举的的重要因素
。
美国所面临的问题几乎全世界都存在,那些传统工业带的衰退,资源型城市的萎缩,老工业城市的没落。曾经作为美国标志之一的五大湖工业沦为为铁锈带就是其中的典型。
意图
通过
市场
保护主义
抵制
外贸来复兴传统工业
,
保护国货,看上去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这个想法的
有
多少可行性是可疑的。
美国传统工业的衰退其来也有,本身是一种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从根源来说这是全球化的直接后果,一面资本涌向更能盈利的非实体经济导致经济的虚拟化,空心化,一面实体经济流动向更便利的投资环境,导致去工业化。很多时候人们会简单的认为中国工业制品的竞争力来自物美价廉,但在背后支撑这种物美价廉是整个中国庞大的物流体系和工业配套体系。
作为一个人均马上突破一万美元的国家,中国已经逐步摆脱单纯依靠人力密集型产业来支撑经济增长的结构,而走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
中国
工业的优势来自一个齐全的工业门类体系和一个灵敏的物流系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
巨大
工业化实体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优势,更有一个全球最大
的
市场来支撑。
类似
铁锈带这样
完全衰败
的传统工业带,
在经历多年后,各种配套体系早就分崩离析,熟练的技术工人老去,工程师训练体系走向荒芜,它所需要的是漫长的重建而不是短暂的复苏,这不是依靠单纯的贸易保护和行政命令能解决的。即使通过行政强力手段迫使这些资本回归,以闭关锁国的态度保护国内市场,但支撑这个体系的外部市场在哪里?且不说美国国民能忍受由此带来的消费产品的大规模上涨和匮乏吗?在分秒必争的全球竞争中,美国社会能忍受由此可能引起的新一轮成本上涨和带来的竞争力衰退吗?即使美国能拒绝中国货,不代表美国的外贸体系就不存在,外部竞争依然是存在的,很可能不过是迫使中国人进行转口贸易而已了,除了成本上涨,其实一切照旧。而我们都知道当代最有希望最大的市场恰恰是在中国,总不能像一些人妄想的美国一面抵制中国货,一面要求中国向它敞开市场吧?
短期贸易战固然可以依靠总统的政策和命令在执行下去,但长期的贸易战真的维持吗?
从
中美
贸易的结构来说,恐怕也是不能的。至于
把
贸易战作为一种遏制中国的手段,恐怕也是难以为继的,就像遏制中国的政策一样,成本将高的不是哪位总统能承受的。
我们前面就说过了,振兴美国国内工业,特别是传统工业改善美国社会结构,固然是当前美国政府的诉求,但美国外贸出口涉及的大宗还包括,金融资本的输出,大量原材料的输出,即使是美国一直以来严防死守的高科技领域的产品和技术输出也都非常依赖于庞大的中国市场。全球贸易的直接结果就是彼此对对方市场的依赖,这是世界范围的彼此竞争和彼此依赖共存。
从
更为实际的角度说,美国人应该接受现实,并尽力守住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不是不切实际的要恢复全面优势,
反而
累及
了
相对健康的部分。
在
全球贸易体系里,
打算
所有的好处都吃尽,恐怕没有
哪
个经济体有这个胃口,即使有这个胃口,由此导致的
其他
经济体的萎缩
也就是
全球市场的萎缩也绝不是好事。
从政治上说,美国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一面是处于衰退的传统制造业工人和企业主,一面是钱袋满满,人多势众的华尔街金融家和中部农场主,从长期政策来说,结果不难想象。
必须承认美国依然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享受着美元霸权下的全球利益输送,但是这个超级大国也面临着我们可见的衰退的困扰,这是世界格局走向多元化的表现。
这场
贸易战
,更像
恶
地主
遭遇
荒年
后的
加租,
绝不会
仅限于中国,只不过可能只是在中国表现为
大规模
贸易制裁,而在其他国家表现
为
另外一种形式
的
责任分摊或者利益榨取。
以自由市场自居的美国,依仗居于整个世界经济顶端的优势历史上多次进行过这种收割。
这种
试图通过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压榨来维持美国优势地位的做法,
就像
兴奋剂一样,能维持一段时间,但绝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同样在这场贸易之争中,我们除了要看到中国优势以外,也确实应该看到中国存在的劣势。中国今日的发展直接得益于全球化贸易。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同样是巨大的,不仅仅是经济上外贸带来的利润,维持国民生产增长有赖于大量的资源进口,无论是粮食安全还是能源安全,我们需要进一步保卫粮食和能源安全,更迫切扩展新的渠道。在技术上,我们对高科技领域,特别是核心科技领域,依然存在着很大的依赖度。同时我们的产业结构还十分迫切的需要升级,特别是技术含量不高的一些代工产业不可避免的受到外贸导向的影响,十分的脆弱。
可以比较有把握的说,由于美国社会对中国工业产品的长期依赖,中国出口贸易支柱的机电制成品受到的影响并不会太长和太大。
相应的
,作为资源输出国的美国,
很可能
试图以贸易制裁为手段,进一步抬高
包括原材料
和能源在内的价格,
并以此
作为对中国其他领域贸易松动的交换,来达成彼此谅解。应该
说
,在这轮贸易战中,
最
不可避免的,是美国将进一步加强对高科技领域的贸易管制和收缩,这一点之前已有,之后也将高树贸易保护的大旗
,尽力
阻止中国企业对美国国内市场的
渗透
,这
既是
美国的一贯政策,
很可能也会
是
本轮
贸易战的长期遗
存
,要做好心理预期。
但政策上的扶持,企业的努力,只要不停止技术进步的努力和世界范围内新市场的拓展,甚至美国的贸易制裁很可能反而造成原本外资占据的国内的市场份额出现新的空白。
中国人
有句古话,福祸相依,未必就不是国内产业升级的一轮新契机。
这一点作为更具活力的新兴经济体,应该说,中国是有希望的。
减少对华贸易逆差不过是中美博弈的一部分,比起改善逆差,那种把美国工业体系的衰败和全球霸权的衰落归结到中国的挑战上,试图以一个外部敌人来掩盖内部矛盾,其实才是更应该反思的。
中国人
有句话叫
蜗
角争锋
,
在全球面临的深刻问题上,一味的试图依靠遏制中国的政策去
守住霸权恰恰
是争的蝇头小利。
中国作为一个发育日渐成熟的超巨大工业体和巨大市场,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发挥其作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绝不可能只提供市场而不参与竞争。
衰老
的特征之一就是
守旧。美国人
应该熟悉英国人的历史,
试图通过
阻止后来者来
维护
一个旧时代,
是
从来保不住霸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