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吃了一年9.9的年轻人,冲向599的海鲜自助 ·  7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如何做出最完美的煮鸡蛋,终于有答案了 ·  8 小时前  
码头青年  ·  当白宫开始朝鲜化 ·  11 小时前  
新周刊  ·  全国重名率最高的路叫啥? ·  18 小时前  
读者  ·  晚安一句话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人到中年,我被人工智能诊断为癌症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2-18 12:27

正文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苗千

各位或许可以把这看做是 之前一个故事的续集 。是的,这件事发生在去年5月,距今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大约也只有在这段时间之后,我才能平静地回顾它对我造成的影响。其实我知道这件事对我的影响还没结束,或许会一直持续下去。

如之前所述,我在去年5月里颇经历了一些有关医疗的惊吓。先是在广州的一个午夜里,我把一个朋友送上了救护车;一周之后,我又在上海的一个凌晨被电话吵醒,懵懵懂懂之中赶去医院,为另一个朋友送上现金,并在她的的“病危通知书”签了字。好在这两次事故都是有惊无险,如今这两个朋友都已经恢复如初了。 在这一周之后,我躺在了北京一家医院的消化科病床上,准备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上一个故事就在此处结束。

《风雨送春归》剧照

可生活不是微信文章,不能随意在某处结束。 当我从全身麻醉的深渊中苏醒,医生告诉我检查已经结束,休息一会就可以回家时,我还没意识接下来要面对些什么。在几个工作日后,我去医院打印出这次胃肠镜的检查报告,又拿去给消化科医生。医生看了报告之后,告诉我这次检查总体没什么问题。不过肠道上有一处最好还是注意一下。虽然这可能只是普通的炎症,但还是不要大意,去做一下病理检测。

“您认为这是什么问题?”我问医生。
“从照片来看,这很可能只是普通炎症,不用太在意。”
“但如果是小概率事件呢?”
“那可就麻烦了,可能是淋巴瘤。所以我建议你再去做一个病理检测。”

遵医嘱,我赶快又申请做病理检测。我的理解是,病理检测是把胃肠镜检查取得的采样从分子层面进行鉴定,几乎不存在误诊的可能。这次匆匆就医之后,我紧接着要去一趟成都,也立即预约了在一周之后再去医院的消化科检查——那时我应该已经取得了病理检测报告。

几天后,我从成都返回北京。下了飞机我没回家,而是直接去了医院。当时医院门诊已经下班,我走进空荡荡的门诊大楼,在一台机器上打印出了自己的病理检查报告。

《县委大院》剧照

拿着报告,坐在走廊里,我一时有点懵。这张报告单上列出一连串我不认识的名词,伴以“+”和“-”等符号。拿着这张神谕一般的纸,我完全无法从中解读出其中蕴含的意思。

我灵机一动,想到某个人工智能服务已经有了可以读图的功能。于是我用手机拍了一张病理检测报告的照片,再将它发给人工智能。我问它:“从这张报告的检测结果来看,我有没有患淋巴瘤?”

它的反应很快,仅仅几秒钟过后,就给出了回复:“是的,从这个报告的结果来看,您有很大的可能患有淋巴瘤。”——接下来是一段冗长的分析,其中包含对“T细胞”和“B细胞”的分析。我觉得这两个名词有些眼熟。这才想起我上次看到这两个名词还是2018年去瑞典采访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詹姆斯·阿里森和本庶佑因为发现了抑制免疫负调节的癌症疗法而获奖时第一次看到。是的,看来它们确实和癌症相关。

我又问了人工智能几次同样的问题,反复将这张检测报告发给它。它的回答越来越快,越来越坚定。没有任何怀疑的空间。我使用这款人工智能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它能够接触几乎所有的互联网知识,它受过严格训练,之前它给出的任何答案几乎都是专业性的。

当我走出这家医院时,已经确信自己是一个癌症患者。

《我是余欢水》剧照

一切都变了。回到家后,我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 不过在冷静下来之后,面对癌症,我觉得自己还算是一条硬汉。因为吃不下任何东西,我去健身房一口气跑了10公里 (因为担心在开始治疗之后会再没有体力去跑步) 。再回到家,我感到巨大的隔阂与寂寞。感觉和周围的世界忽然之间产生了一层无法穿透的隔阂。我有很多话想说,又不知道该对谁说。

这一夜我不断躺下又起来,不断打开电脑,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对自己进行诊断。根据病理报告和人工智能的推断,我已经初步可以确定,我患的是一种名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症,是一种恶性肿瘤,属于癌症。乐观来看,这种癌症的生存率并不太低,也已经有了成熟的化疗方案。一般来说刚开始化疗时的效果会很明显。当然,悲观来看,用“1”减去其生存率,得出的就是另一个结果。

我是个年逾40的北漂,这几年都是一个人生活。初期治疗,我肯定要自己一个人面对。我开始盘算该在什么时候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现在肯定不行,还太早。我的初步计划是在化疗开始一个阶段后,头发掉得差不多,但也开始起到明显效果的时候再告诉在老家的父母。 想到这,又开始后悔至今没在北京买房。

这几年父母一直催我,家里赞助一些,我自己拿出存款,外加贷款,尽快在北京买房,算是有一个自己的家。我一直反对,坚持每年租房,也不愿意背上沉重的房贷。我租住的房子还有不到两个月就要到期,必须马上去找新的住处。若是到时还没有着落,而我的父母又从老家赶来,局面必将一团混乱。

《滚蛋吧!肿瘤君》剧照

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能够搜出各种各样的结果。原来有很多名人都曾经患有此症。我还看到几年前有一部电影《滚蛋吧!肿瘤君》,其原作者得的正是这种癌症。她在30岁时因此去世。

在各种各样的胡思乱想之中过了一夜。 第二天,我依旧没吃任何东西,傍晚时又去健身房一口气跑了10公里。回家称重,短短一天多的时间,我的体检下降了4公斤多。我忽然感觉到一种巨大的讽刺。我身高178厘米,体重多年来一直在78公斤到80公斤之间徘徊。我一直梦想着将体重减到70公斤,却屡败屡战。如今一天时间,我的体重就到了75公斤。可我现在想的却是如何保持住体重。 暗想在化疗开始后一定要注意营养,不能让体重掉到65公斤以下。

又过了一夜,到了之前我预约去医院找医生复查的日子。此时我既然已经知道了结果,便感到复查的意义已经不大。或者说,这次复查的目的在于尽快开始治疗。我给自己打气,病症发现得早,趁着现在还没什么表现抓紧治疗,也是一种优势。

回到那个熟悉的诊室。 我一边坐在椅子上,拿出我的检测报告,一边故意用一种特别勇敢,甚至有些粗鲁的口气对医生说,我已经知道自己得了淋巴瘤,咱们赶快确定治疗方案吧!

医生拿着报告看了一会,又看了看我,然后小心地对我说,“你这个报告显示,只是普通的炎症,没有淋巴瘤。”我急了,用我昨天从人工智能和网上搜来的术语给医生讲:“你看这里显示有什么B细胞,T细胞……都表示有癌症!”医生的口气有些无奈,“你检测的是淋巴组织,当然会有这些细胞。”

《善良医生》剧照

听到医生的解释,我并没有感到喜悦,只是觉得焦躁,觉得她医术欠佳,或者就是在有意骗我。 医生反复对我说了多次我并没有患癌之后终于耐心耗尽,对我说要是还不相信,不如换个医院检查。

我将信将疑地离开了医院。其实不用医生建议,我已经挂了第二天一早北京肿瘤医院的淋巴瘤科。

第二天上午,我坐在北京肿瘤医院的诊室里。一位医生看着我的检测报告,依然给出了我只是普通炎症,并没有患癌的诊断。我又一次在诊室里和医生争论了起来。之后这位医生的耐心也被耗尽,不客气地对我说,“我已经说了,您没得淋巴瘤。您要是还不信,那就是这的问题了 (他指了指脑袋) 。这种问题不归我管。”

走在北京宽大的街道上,我并没感到任何的喜悦或是释放,而是一种巨大的不知所措。 在我的生命里忽然出现了一个深渊,然后这深渊又忽地消失不见。 那么,它去哪了呢?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再没有使用那款人工智能应用。我无法理解它为什么会做出明显的错误判断。我经历为此了一场巨大的折磨,却不知道其究竟源自何处。

几个月之后,我又打开那款人工智能。我对它说:“之前我让你帮我分析一个病理报告,你告诉我得了淋巴癌,结果只是普通的炎症。我差点被你吓死。”

它的回答四平八稳,“我真的很抱歉给你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我的回答并不准确,病理报告需要由专业医生来解读,我的分析可能导致了误解。在面对健康问题时,正确的做法是依赖医生的诊断和建议。再次对给你带来的担忧表示歉意!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需要帮助,随时告诉我。”

《玫瑰的故事》剧照

这不是一个抱歉,其中不包含任何感情色彩。 其实,我也无权要求一个人工智能向我道歉,因为它不具备人的属性,更不具备成为医生的资格。 所谓“医者父母心”,讲的正是一个医生对于病人痛苦的切身体会,这是人工智能所不能具有的。

但人工智能与医疗的结合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 不断有关于人工智能辅助进行医疗诊断的新闻传来。在经过了训练之后,据说人工智能在分析一些医疗影像报告的准确率已经远超人类医生……

未来已经到来,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医生的超级助手,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帮助医生做出判断。 但是,在医疗这个极其特殊的行业,人工智能仍然无法全面代替人类——其中的原因我已经深有体会,即便是人工智能极小概率的误诊,也可能成严重的后果。 最终的诊断结果只能有医生做出。

是的。在面对健康问题时,正确的做法是依赖医生的诊断和建议。我为自己对人工智能的狂热和盲目信赖付出了代价。 大半年时间过去了,现在我已经知道,我生命中那个深渊并没有消失,而是已经成了我的一部分。尤为可悲的是,我的体重也史无前例地达到了82公斤。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排版: 初初 / 审核:雅婷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 《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图片

大家都在看


图片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