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精彩书摘、文摘,好书推荐,心得分享。用指间的碎片时间,品读政治学、国际关系,中国最大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社区,与您一同进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研大匠  ·  动真格!27名院士候选人,被处理 ·  昨天  
参考消息  ·  哈梅内伊告诉哈马斯:你们战胜了 ·  2 天前  
募格学术  ·  DeepSeek爆火!我们又该如何利用AI提 ... ·  3 天前  
NaturePortfolio  ·  超级计算机“前沿”的一天 |《自然》长文 ·  4 天前  
募格学术  ·  他是DeepSeek关键人才!差点留在美国…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邢亚杰:美国对华科技制裁中的“身份政治牌”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公众号  ·  · 2024-12-26 12:24

正文

点击上方可订阅关注我们哦!

邢亚杰:美国对华科技制裁中的“身份政治牌”

作者:邢亚杰,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
来源:《世界知识》2024年第21期;世界知识

制裁:美国常态化的外交工具

经济制裁是美国维护其霸权秩序的有力武器。美国经济制裁的发展与演变历程,成为美国问鼎世界霸权并护持霸权地位的缩影。在大国竞争时代,美国主打“身份政治牌”,积极调动经济制裁工具,对中国的高科技产业进行严厉打压,中国经济因此遭受严重影响。如何应对美国对华经济制裁,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期封面话题由四篇文章组成。 以下是第四篇:《美国对华科技制裁中的“身份政治牌”》。

——编者手记

近年来,美国不断强化对华科技制裁,试图遏制中国科技崛起。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成为美国发起与推进对华科技制裁的核心抓手之一。美国大肆滥用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等西方身份观、价值观要素,借“身份政治牌”维护科技霸权的野心显露无遗。


2019年6月22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参与超级计算机研究应用的中国公司和科研机构列入“实体清单”。被列入该名单 的包括中科曙光等五家公司与机构,及其所拥有的多个企业。

根据身份差异确定制裁目标

身份是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政治概念与现象。相同的身份,如阶级、国籍、种族、民族、宗教、性别、职业等,是把人们组织并凝聚在一起的重要力量,但也是制造“我们”与“他们”对立分裂的主要动因。身份政治往往被称为“认同政治”,有中国学者提出,身份政治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以及相关的政治行为。

美国操弄身份政治实施对外科技制裁的做法贯穿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商务部咨询委员会提出建议,要显著区分资本主义世界与社会主义世界,通过控制对外出口的手段实现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打压。杜鲁门总统采纳了该建议,发布了出口管制清单,并联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成立“巴黎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巴统)。巴统强硬奉行“西方和东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身份区分逻辑,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全面的战略物资与高新科技封禁。冷战结束后,虽然巴统解散,但美国政府实质上维持了巴统的身份政治思维,在对外出口中继续维持片区制、等级制等歧视性制度。

从美国对外科技制裁的历史看,与其身份差异巨大的国家往往成为制裁目标,而且美国通常根据身份差异的程度,动态调整制裁手段和强度。同时,身份政治还是美国引导舆论、进行动员的关键手段,通过反复强调“己优他劣”的认同感,以在本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获得广泛支持。


身份政治贯穿美国对华科技制裁全过程

美国之所以要发起严厉的对华科技制裁,与对华天然敌视的政治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坚持认为,美式观念、美式制度,乃至美国的人种都值得推崇,在一众身份“异者”当中,尤数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明与美国的差异最大,因此中国是美国最明显的“敌对者”。美国沉溺于这种身份“威胁”与焦虑不能自拔。在美国看来,科技上迅速崛起的中国有着更大的“野心”,即动摇乃至取代美国的霸主地位。美国坚持认为,中国科技发展成就给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本而言,美国的安全观、身份观、地位观蕴含着对自身优越身份的认同与捍卫,对“异者对手”中国的科技制裁既是对“国家安全”的捍卫,更是对霸主身份的维护。

在实施对华科技制裁的过程中,身份政治成为美国的鲜明旗帜与有效工具。美国认为,通过打“身份政治牌”,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第一,树立对华制裁“正当性”。科技制裁历来是霸权国的“特权”,美国利用身份政治,将中国污名化为阻碍与侵蚀民主科技发展的“异类”,持续抹黑中国的科技发展模式“充斥对人权的践踏和侵犯”,是“数字威权主义”,其目的是遮掩美国霸权与特权背后的不正义性。

第二,提升对华制裁共识。美国通过将中国确定为战略对手,在两党、传媒、智库,乃至普通大众中形成了广泛共识,使得美国政府对中国的科技制裁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

第三,划定对华制裁级别。从巴统时代到当下,美国的科技制裁体系离不开等级的划定。以现行出口管制体系为例,美国秉持身份差异与歧视的基本原则,将出口管制体系设置为不同等级,加拿大、日本等国享受最上等的优待,中国却被专门歧视打压,凡是涉华科技事务,往往都属于“雷池禁区”。

第四,完善西方世界对华科技制裁网络。美国通过不断鼓吹“科技民主”与“科技威权”的身份对立,贬损中国独立自主的科技发展道路与成就,妄图营造西方世界共同的认同与优越感,并利用七国集团、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美欧科技委员会、“五眼联盟”等具有共同身份的盟友网络推进对华科技一体化制裁。


继续操弄身份政治以扩大对华科技制裁

目前,美国正在从三个方面加强操弄身份政治,以扩大对华科技制裁的成效。

第一,炒作“他者”(中国)的“技术领先化”“技术武器化”威胁。美国不断夯实对中国实施科技制裁的“正当性”,鼓吹中国的“技术领先化”威胁。今年9月,华盛顿智库信息技术和创新基金会(ITIF)发布报告,宣称中国在电动汽车和电池、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发展飞速,严重挑战美国的科技领先地位。同时,美国还大肆污蔑中国正在推行“技术武器化”,“以技术工具构建全球监控链条,威胁西方自由世界的安全”。

第二,强调中国“身份原罪”,升级对华科技制裁。从华为到大疆,从腾讯到阿里,美国肆意炒作中国明星科技企业“统统都为中国政府的称霸野心服务”。在一系列炒作之下,美国对华科技制裁层层加码。除了加强对关键和新兴技术的常态化制裁外,美国还借“身份原罪”推进在关键基础设施和社交平台两大领域的对华制裁。在关键基础设施领域,拜登政府以振华重工为重点制裁对象,对其开展全面起底调查,提出加快港口起重机安全立法、扩大美国海岸警卫队的审查权与监管权、征收船岸起重机关税等多项制裁举措。在社交平台领域,自2019年以来,美国不断空口无凭地指责字节跳动旗下的海外版抖音TikTok“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在联邦与地方层面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打压运动。有分析指出,美国的根本目的是要将TikTok占为己有,对其进行美式“基因改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