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的缘起,还是真是久远呢。大概十四五年前,那会儿还是网络论坛社区红火的时候,论坛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不但可以看到新闻,更重要的是可以买到二手便宜的天文器材,而且有时候还会有点惊喜。记得一日,一位业余圈的资深天文爱好者发了一个求购贴:诸位诸位,我想淘一物,许久没能如愿,日日思念,百抓柔肠,谁能帮个忙啊?人们纷纷回复,不知您求何物啊?他说,我想买五十年代苏联的广角望远镜。人们纷纷回复,啥啥啥?没听说过,溜了溜了。这下勾起了我的念想,因为这位老兄说的苏联广角望远镜,可真是个好东西啊。
苏联AT-1型广角望远镜
广角望远镜的观测
话说在50年代末,因为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为了进行轨道测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设备进行人造卫星观测,因此苏联制作了AT-1型广角望远镜,也叫人造卫星望远镜。为了加大观测范围,赠送给中国百余台,像沙河观测站、广州人卫站、乌鲁木齐人卫站等机构都有这种望远镜。不过现在想看这个望远镜,可以在青岛观象台,或者国家授时中心的时间博物馆里看到。
国产广角望远镜
为什么喜欢这个望远镜呢?因为它萌。
这种人造卫星望远镜设计小巧,倍率很低,与一般望远镜不同的是,它是向下看的,因为在前端往往有一个平面反射镜,这样在桌子上用就很方便。后来国产也有自己的人造卫星望远镜,日本的一些厂,比如swift也产过小巧的人造卫星望远镜,我收藏过一个。不过这也就是收藏,因为曾经红极一时的业余人造卫星观测这门手艺,早就已经失传了。
当年苏联sputnik卫星发射之后,不仅仅是科研工作者,广大的天文爱好者疯狂起来,想看看这个人造卫星。50年代正好是天文爱好者大发展的第一波浪潮,其实不光是爱好者,大众也想看。于是这种广角人造卫星望远镜出来了,免去了仰头之苦。
家庭主妇的人造卫星观测
于是乎,一个叫做Moonwatch的项目启动了。Moonwatch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美国当年蓬勃发展的业余科学家文化,美国当时拥有数千名业余天文学家。Moonwatch项目是是哈佛天文学家惠普尔Fred L. Whipple倡导的,作为史密松天文台主任的惠普尔提出,业余爱好者可以在追踪第一颗卫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力排众议,为业余天文爱好者划出了一席之地。
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家庭主妇,业余天文学家,学校教师和其他公民在全球的Moonwatch团队中服务。每晚有数十名观测员观测天空。惠普尔和他的同事们组织了世界各地的业余爱好者。公民在全球各城镇组建了团队,建造了自己的设备,并向赞助商求助。在许多情况下,Moonwatch不仅仅是一种时尚,还是对科学的真正兴趣。到1957年10月,Moonwatch已经有大约200个团队,其中包括夏威夷和澳大利亚的团队。
Moonwatch业余观测者
工作原理
各种logo
Moonwatch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引起公众的注意。报纸和流行杂志定期刊登有关月球表的故事,洛杉矶时报、纽约客、纽约时报都刊登了数十篇文章。与此同时,在美国本土企业赞助了一些团队。团队的范围变得更广,秘鲁,日本,澳大利亚甚至北极经常将他们的观察结果发送给史密松天文台。
日本的观测团队
菲律宾的观测团队
南非的观测团队
Moonwatch是有史以来运行时间最长的业余天文活动之一。随着卫星观察的热潮过去,史密森重新设计了活动。它鼓励专业业余爱好者团队为卫星跟踪提供越来越精确的数据。 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他们参与了卫星重新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定位,观测极其微弱的卫星等工作。有时专业的业余观测者的精确观察和计算超过了专业人士。其中最著名的工作就是
1962年9月Sputnik 4再入大气层,业余观测者观察到这一事件,并分析了苏联卫星的几个碎片。
史密松研究所研制的铝质人造卫星望远镜
学生的观测团队
各种广角望远镜
萌萌哒。
撰文/张超
天文博物馆,
被尘封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