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超级学爸
三个孩子的爸爸,毕业于中国科大,爱跑步,爱生活,爱孩子。既要做好事业,更要做好父亲。致力于少儿科普,致力于孩子的快乐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学英语,这台小机器有大用!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超级学爸

开局一碟醋,新中国包出全球最美味饺子

超级学爸  · 公众号  · 育儿  · 2024-09-28 20:57

正文

全文7800字,分为四大部分,为大家详解新中国如何抓住有利时机,凭借一碟醋就把包饺子肉和面,都端上了桌,相信会对您有所启迪。音频在文末。

(一)开局一碟醋,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二)中美的缓和,中苏冲突的统战价值

(三)卫星已上天,温饱还没解决的根源

(四)时机已成熟,馅儿和面都端上了桌

(一)开局一碟醋,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如果评选史上最牛创业团队,排名第一的毫无争议,那一定是中国共产党,可以说是终结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创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以前写过今天不再赘述。

但是如果评选第二那争议就大了,有人会选秦始皇团队,有人会选汉高祖刘邦团队,有人会选明太祖朱元璋团队。蛋总倾向于朱元璋,毕竟人家开局只有一个碗。

说起开局,新中国成立之后创业史开局也挺惨的,也就是毛主席所说的一穷二白,但现在我们已经建立起来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业增加值占了全球的30%

蛋总认为,新中国的工业,就好比开局只有一碟醋,然后硬着头皮西家借肉、东家借面、南家借韭菜、北家借锅碗瓢盆,竟然很快就吃上了全球最丰盛的饺子宴。

一穷二白我们说过很多次了,新中国人均钢产量半斤,不够做一把菜刀或者锄头。有人说洋务运动不有一批企业么?这些企业经过帝国主义的盘剥、官僚资本主义的卡拿吃要、战火的摧残,已经所剩无几。

汉阳铁厂,1913年就被小日子控了股,然后小日子又独占了中国当时最优质的铁矿——大冶铁矿。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匆匆忙运走了一小部分设备到重庆,搬不走的全炸了。

说起炸,最令蛋总伤心的是钱塘江大桥。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说,钱塘江大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自行设计(茅以升主持)、自行建造的现代化大桥。

然而这座桥19371117日建成通车,当时淞沪会战打得正酣。刚通车一个月,茅以升就接到国民政府的密令,为了阻挡日寇进攻,对钱塘江大桥实施爆破……

江南制造总局,是江南造船厂的前身。1949年国民党溃逃台湾前夕,把江南造船所(厂)贵重的机器设备和工具全部运走了,然后把剩下的厂房设备悉数炸毁。

创办于1872年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发展到1937年时,总吨位大约七八万吨。为了迟滞日军进攻,招商局在长江航道凿沉3.4万吨。抗战结束时运力只有2.5万吨了。

1949年,招商局总部跟随国民党的残兵败将迁往了台湾,并带走了86%的船只总吨位和全局三分之一以上的员工(后来经过我地下党员的工作,有13艘轮船在香港起义并返回大陆)。

总之,洋务运动是中国尝试发展近代工业的开端,但这个尝试不是很成功,且饱经内外反动势力的反复摧残,到新中国成立之时,洋务运动的遗产已经差不多被败光了。

因此,主席说新中国一穷二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在这样的条件下, 建立起一套强大而完备的工业体系,无异于痴人所梦,也好比穷光蛋家里啥食材都没有,偏要吃肉馅儿的饺子。

吃饺子,我认为最关键的食材是肉,肉最香,当然也最贵。这就好比工业中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实际上直到现在,全世界也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吃肉,也就是拥有独立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大部分国家只能喝点汤,甚至连汤也喝不上,只能滚点面汤、或者蒸点馒头、煮点面条而已。有的甚至只能吃野菜(没有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也没有轻工业)。

那我们是怎么做到的呢?简单来说,是从苏联借来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而则是从西方发达国家阵营借来的(改善民生的民用工业)。

其中从苏联借肉,也就是著名的一五六工程,我们通过一五计划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工业体系;而从西方借面,主要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四三方案(四三工程)。

本篇着重写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烧饼——四三工程,也就是中国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这也是付费合集“伟大复兴强大的七个烧饼——新中国荡气回肠、空前绝后的创业史”第七篇(共18篇)。

第一篇:沉着冷静、稳字当头,去迎接龙年的惊涛骇浪——当中国龙熬上美国鹰

第二篇:再强的科技树,也得有根——评Sora的问世

第三篇:当美国的霸权红利,遇见了中国的毛泽东思想红利

第四篇:当美国的金融海啸,遇到了中国的工业海啸,瑟瑟发抖的却是日本

第五篇:(补音频)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些年逾七十的老战士,还在默默地顽强战斗着

第六篇:新三线建设——产业再备份,一个事关国运的战略大手笔

借东西其实也是很难的,第一是你得有筹码,不管是苏联还是西方阵营,都猴精猴精的,都不会轻易借给你;第二借来你得用得好,不能坐山吃空,吃了上顿没下顿,何况还有利息。

我们的筹码就是一碟醋,简单来说就是抓住和利用了有利国际形势。该选边站队就果断选边站队,该大打出手时就大打出手,该翻脸时又翻了脸,该缓和时关系缓和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选择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又果断出兵朝鲜,既捍卫了国家主权,也打出了军威国威,更打出了统战价值,苏联不仅对我们刮目相看,更是倾囊相助。

与其说我们借苏联的肉,不如说借的是猪崽。等我们发展出自己的猪场时,我们不仅还了猪崽,还有了自己的猪肉。我们一直坚信,只有自己养,才有吃不完的肉。

印度就不行。苏联对印度的援助其实规模更大,但架不住印度来一头杀一头,吃一天快活一天。以至于印度现在还得到处借,到处招摇撞骗。

上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国面临美苏的夹击。为了确保肉不被破坏,我们搞起了三线工程,把这些猪场分散在了西部的大山中。

(二)中美的缓和,中苏冲突的统战价值

但很快有利的国际形势就来了:美苏争霸体位突变,从美攻苏受转变成苏攻美受(1970年)。当时的苏联经济上气势如虹,军事上咄咄逼人,气势上如日易中天。

而美国则陷入了越战的泥潭,财政上赤字严重,经济也受到欧洲日本的挑战,出现了严重的滞胀。不能说内外交困,也得说捉襟见肘。

美国甚至还受到了盟友的背刺。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不顾美国反对,执意要把家里所有的美元兑换成黄金。19674月,法国基本上拒绝了一切与北约有关的行动。

在这种大背景下,美国萌生了退意,甚至想放弃盟友。19697月美国尼克松在关岛发表谈话,期望亚洲国家自己承担安全和防务(你自个的屁股自个擦),我会在后边保护你(关岛主义)。

同样在1969年,有两件事对尼克松触动很大,一是19693月的中苏珍宝岛冲突,二是19698月的铁列克钦冲突。

尼克松发现,在抗苏问题上还是东大给力啊,我们抗了这么多年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只敢搞搞冷战,最多搞个代理人战争,但人家是真刀真枪真敢上啊。

尼克松发现,中国对苏联起到了极大牵制作用。他们估计,至1969年底,苏联在远东部署的地面兵力,将会比在东欧部署的还要多。中国极大地消耗了苏联的军费和国力。

中国对苏联的牵制,让尼克松长出了一口气。因为算下来,美国可以节约150亿美元的军费。总之,美国逐渐认识到了中国的统战价值。

19697月,尼克松通过巴基斯坦籍及罗马尼亚领导人,向中方捎去口信,表示有意改善中美关系,且表示不会与苏联合谋反对中国。

10月中旬,美方再次通过巴基斯坦渠道转告周恩来,美国决定从台湾海峡撤走固定巡逻的两艘驱逐舰,有意同中国和解。

19691017日,美国国家安全会议出具了一份报告,建议美国政府要在公开场合对中苏分歧表示中立,但同时则需要发展美中关系。

需要注意,这个中立可不是真正的中立,而是偏向中国的。美国警告苏联,如果苏联敢突破底线,美国不会坐视不管,将会对苏联进行多方面施压。

美国还制定了绝密级的应急方案(应急措施):如果苏联敢动用核武器,美国将严加谴责,并暂停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对苏施压;如果苏联封锁中国沿海,美国将以航行自由名义,挑战封锁。

同时,美国会管好自己小弟和宠物狗,不许他们趁机欺负中国。如果苏联敢在新疆西藏等地煽动叛乱,美国将支持中国领土主权与国家完整……这剧本台词有点怪怪的,好像拿错了。

美国释放出信号之后,中国立刻心领神会。1969年的12月,周恩来也通过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向美国回话,尼克松如要同我接触,尽可利用官方渠道。

于是1970120日,中美暗戳戳地恢复了大使级会谈。19714月,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并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1971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2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欢迎。228日,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总而言之一句话,中苏友谊靠美帝(上世纪50年代),中美友谊靠苏修(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美关系好了,中日关系、中欧关系也跟着好了起来。

关系好了之后,很多事也就好办了。实话实说,上世纪50年代苏联老大哥对我们的帮助是非常慷慨的,我们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直接拔地而起。

但有个问题,苏联的工业体系本身是畸形的,轻工业非常糟糕,这我们也知道。打个比方来说,我们想吃饺子,但从他家只能借肉,借不到面。中美关系缓和后,我们借面的路子也打开了。

(三)卫星已上天,温饱还没解决的根源

1970年前后,中国虽然已经有了两弹一星,但是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一是粮食产量赶不上人口的增长,二是穿衣全靠棉花,而棉花产量也有限。

解放前,中国人的日子是非常苦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说,关键是填不饱肚子。一方面,水利年久失修,完全靠天收;另一方面,土地肥力不够。

旧中国的农民有多惨?《悯农》里根本没有夸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在华北、江淮等地,其实连地主也不能保证一年到头都能吃上白面馒头。

解放前,小麦亩产不足100斤。解放后中国成立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平整土地、兴修水利、垦荒屯田、改良品种等,小麦亩产也只能达到一百多斤。

我们用数据说话。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52年每公顷(15亩)的平均产量只有731.68公斤,折合亩产97.5斤,玉米亩产177斤,全口径粮食亩产176斤。

到了1970年,全国已经新建了很多水利工程,粮食亩产大幅度提高,但依然不尽如人意。小麦亩产提高到了152斤,玉米278斤,全口径粮食亩产268斤。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给大家看看现如今的粮食亩产。小麦780斤,玉米858斤, 全口径粮食亩产773斤。在河南这种产粮大省,小麦亩产上千斤,玉米亩产1500斤都是稀松平常事。

亩产提高了十来倍,有种子的原因,有农药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化肥的功劳。有句俗话说得特别好: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只要肥儿多,粮食堆成垛。

没有肥料,粮食产量就上不去。建国初期粮食产量增长缓慢,主要原因是土地肥力不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几个不知道这道理?有几个不是泥腿子?

建国初期,我们国家是非常重视肥料问题的,一方面号召农民多积肥,向厕所要肥料,向泥塘要肥料,向牲畜要肥料,向大自然要肥料,那段时间我国农民在积肥上有很多创造和发明。

那个时候,人类的粪便那可是战略资源。现在我们上完厕所,抽水马桶一按完事。在建国初期,这是一种可耻的浪费,不是浪费水,而是浪费肥料。

当时城里的公厕以及各单位厕所的粪便,都是抢手货。需要注意,那是的厕所都是旱厕,屎堆的跟小山似的,不过定期会有人掏粪。所以郭德纲的相声很写实,包括于谦老师吃的虾仁。

郊区生产队定期用粪车进城拖粪,除了缴纳费用,额外还得带点土特产,讨好看厕所的小头头。但就这,还时常发生粪被偷抢的事件,甚至还会引发打架斗殴。

后来,为了规范管理,很多地方统一印发了粪票,规定生产队要凭票进城拖粪。而各公厕、各大单位厕所管理人,必须按月上交一定数量的粪票,违规者将会被追究责任。

这并不荒唐,因为大粪的确是优质农家肥,旧社会还有粪行粪霸,北京城靠粪吃饭的,约有四五千人,又称粪夫。可人都吃不饱的年代,大粪能有多少呢?这也注定了大粪的稀缺性。

过去形容有人抠门,说在路上突然想大便都会憋着,一定要憋到自己家田里。路上看到同一泡牛粪,两个人可能会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会打一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