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就是一种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把坚持原则、敢于担当作为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杆。
他认为,“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他提出,领导干部“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他要求,“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是中国共产党人担当精神大放光彩的五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面对一个又一个险滩、深水区、硬骨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靠着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和补天填海的英雄气概,靠着巨大的政治勇气和使命担当,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善接最烫的山芋,一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们靠担当夺取胜利,我们还要靠担当赢得未来。
“
敢于担当,是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而不是个人风头主义,飞扬跋扈、唯我独尊并不是敢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值得每一个领导干部深思。共产党人讲担当,前提是为了党和人民担当,在这一点上不能有任何杂质、任何含糊。“
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说出的“不变的信念”正是共产党人担当的灵魂。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明确宣示:“
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我们党之所以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从根本上说,就是始终为人民担当。担当必须勇于直面矛盾、敢于较真碰硬,但直面矛盾、较真碰硬决不是搞飞扬跋扈、唯我独尊,不是搞个人风头主义,不能只为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更不能只想着为个人和小集团营私。我们的每一言每一行都要扪心自问,是为人民谋福利、为党添光彩了,还是损坏了人民的利益、败坏了党的形象?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敢于面对、敢于碰硬,始终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这才是共产党人的担当。
党的十九大为中国发展的未来擘画了最新最美的蓝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吹响了新的集结号。现在的关键是行动、是落实。
落实,一要有落实的自觉,二还要有落实的本领。敢担当是主观自觉,真本领是客观保证。
既不能不担当不作为,又要有过硬本领作好为,不乱作为。政治不过硬,没有为党和人民的担当精神,本领越高,危害越烈。但空头政治,徒有一腔担当的热血,没有本领落地,也难有大作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是要讲两点论:既要大胆讲政治,又要善于讲政治;既要矢志抓发展,又要善于抓发展;既要勇于抓改革,又要善于抓改革;既要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又要善于化解矛盾和问题;既要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又要有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
迎接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既需要应战新挑战的勇气和担当,还需要适应新特点的本领和能力。“
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