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此间少年
我的少年在回家的路上,在夏日的湖中央,在只有朗朗读书声的学校,在和同学朋友嬉闹玩耍的天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洞见  ·  新的一年,做个不动声色的人 ·  2 天前  
深夜书屋  ·  今年别的书可以不读,但这本一定要读完! ·  2 天前  
洞见  ·  回家过年,我发现了3个残酷真相 ·  4 天前  
读书杂志  ·  新刊速递:2025年第2期封面+目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此间少年

我不知道该去哪儿 但我已在路上

此间少年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8-07 18:11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喜欢关注我们吧~


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留住你

我是小记 我依旧在等你



我不知道该去哪儿 但我已在路上






2017.3.20


三年前,我认识一个小个子的学弟,他很少发言,也极少表现,多数时候只是安静地坐在一个角落里听课,然后低头做笔记。他是唯一一个天天泡在图书馆的男孩。没有人会关注这个不起眼的男孩,二十岁出头的男男女女只沉醉在初识的兴奋中,然后成群结队地去聚餐。中专毕业考试的最高分是他,连老师都说,这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就这样,我和他玩在了一起,自惭形秽。他在毕业时候告诉我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想,在梦想的路上,我会做一个低头赶路的人。


年幼的时候,我们总喜欢谈理想,因为还没有长大,便以为有一条长长的路可以通向远方。就像你去问幼儿园的孩子,他们会告诉你,我做一名科学家,我要成联合国秘书长,我要成作家,我要成飞行员。可年少的我们,并没有为之努力,有的只是无休止地应付和疲惫不堪地做梦。等长大之后,发现梦还在嘴边,可曾经梦中的一切开始灰飞烟灭,而仅剩的理想,也不知该不该坚守。



惰性使然,现实总是残酷,有些人便一头把梦抛下,有些人的梦还是海市蜃楼,停滞不前。他们的梦中有无数美好的情状,却换不来自己脚踏实地的一小步。前几年,我去一个南下好友的地下室,他抽着烟告诉我,他想成为一名音乐人。当时,我只看到琴上有灰,曲谱都已折皱,地上有一堆的烟蒂,发霉的气味扑面而来。每次我去找他,他都在蒙头大睡。可在吃饭的间隙,他又生龙活虎地谈着他的梦想——比如以后想签约某某公司,以后想与某某某合作。而如今,他依旧没有走出他的地下室,有的只是越来越大的烟瘾和越来越发福的身材。白天睡觉,晚上便去泡吧,办了很多信用卡,负债累累。还是偶尔会提及他的梦想,只是他的梦想虽然明朗,却越来越远。


看过一段话是这么写的: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在越来越不确定的今天,我们看到偶然成功的同龄人,总会害怕被甩在身后,所以内心不安且焦虑。梦想近在咫尺又遥不可及,有时,我们甚至害怕自己成为玻璃瓶中的苍蝇,看得到远方却飞不出固有的天地,以为前途一片光明,却总是徒劳无功。在颠沛流离的生活面前,我们放弃了脚下蹒跚的每一步,渴望随时便能跃上天堂。



但我们朴实的梦想需要逐步地推进,我们不知道哪一刻就成功了,可是不努力,那一刻就不会来临。国外大学读研究生的朋友在某个夜晚发的煽情微信:这里的图书馆是没有夜晚的,每个人都在低着头看书,倦意是皮囊之外的事,只有一双双盯着电脑做项目、写作业的眼睛,整天面对自己的空乏。他去国外之前,还只是个小姑娘,手机里是停不下的流行歌曲,而如今是一大段一大段的英文书籍,她的社交网站上,不再是肤浅的自拍照和大片大片的心灵鸡汤,多的是那些息息相关的专业资料和业外人士不再识得的专业术语。


很喜欢这么一段话:我们虽不在同一个地方,却同样走过一样的夜路,路遥远,青春被现实甩干脱水。但大部分年轻人已不把梦想挂在嘴上,而是沉默地低着头大步赶路,直到黎明的风吹到脸上。


忽然想起小时候家人与我说过的话:“浅薄的人在谈梦想的时候,踏实的人已经离梦想更进一步了。”现在的我不知道该去哪儿,但我已在路上。




小记 / 作者    十八岁 / 音乐

堆糖 / 文章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