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我给同学群分享优化普通口罩戴法的小视频。一个同学说"好办法",另一个立刻回复"外国骗子"。
行为:3个深呼吸到胸口,软化,有了空间,与情绪对话。
我是觉得有用,好意转发,他却无凭无据说人"骗子",太武断太不善意了,好像我是傻子,委屈,失望。
让我不舒服的是他,果绝、快速否定我的分享,我有被当成傻子的感觉,很像爸爸和老公以前的一贯作风,不做调查就下否定结论,且用词粗暴难听,太自以为是,不尊重,且恶意揣测他人,戾气怨气太重。
我需要的是什么呢?
我需要每个人的"善意"被看见,以及被“温和与宽容"对待,而不是一上来就评判对错,即便有不准确,也许有夸大,也无需恶意去惴测他人是"骗子"。更何况事先也没切实的调查,全凭自己主观,是不负责任的。
我带着"好奇"问了一下他为啥这么说,他的回复是见得多了。
他是网警,常年在负面信息压力中,看什么都会有怀疑排斥反应。
我的爸爸就是这样的人,一辈子真正全然放松的时侯很少,朋友也少,活得很孤独,全然愉悦的时间也只有在家人团聚时,很短暂。
老公也是。
好在老公近几年松驰了很多,把职场上的自己带入生活的时间越来越少,人开始活得轻松自在了。
相信有我的功劳。以前我会针尖对麦芒,被他激发对抗,这几年学习成长下来,我能接住了。
对他来说,与事实不是百分百符合,就是"骗子",医生或警察的职业本能,就是极度严谨高要求,要防止"伤害",初心是好的,但也易陷入惯性思维,经验主义。
对我来说,只要是确实有帮助的,即便用词夸张点,那也是善意的。如果要否定一个人,要有切实的调查证据,而不是自以为是的经验。
我还发现什么?
当我对他的表达想反驳时,也正是我的"评判,高要求"部分在线时,我对他有"要客观善意表达,先调查再判断"的要求。有对他"自以为是""粗暴""恶意揣测"的评判。
而且,我把他对视频的评判,自动转为对我的攻击指责。
然后,我想保护自己、证明自己,就想反抗。让我不舒服的,看似是他的话,其实是我内心过往造就的模式。
我看到了爸爸之前对我"笨蛋废物"的粗暴言语及高要求,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需要我更多认可自己,而不受他人影响。
我也看到不同的语境语气用词,传递的不同能量,善意理解温暖的词传递善意,粗暴攻击恶意的词激发负能量,让关系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