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公社独家获悉,刚满周岁的微信公号“每日人物”,与创刊37年的《人物》杂志“合体”了。
By 熊少翀
如果常看《人物》杂志和微信公号“每日人物”,最近你可能会发现一件奇怪的事。
赵涵漠、季艺、谢梦瑶等《人物》杂志一众编辑记者的名字和稿件,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每日人物”上。
“每日人物”往期报道
这只是几次普通的转载吗?不。
2 月 23 日,刺猬公社(微信号:ciweigongshe)独家获悉,《人物》杂志与新媒体“每日人物”正式“牵手”,现正执行融合程序。
“每日人物”原执行主编张寒,从今年 2 月起,担任《人物》杂志主编。而一向以低调著称的李素丽,仍将留任“每日人物”主编一职。
合二为一后,“每日人物”和《人物》杂志将区别化定位。前者主打快速报道,突出每日热点;后者主打高端深度长文,大多是《人物》杂志在新媒体端的二次传播。
“就是‘短炮’和‘长枪’的区别。”张寒对刺猬公社解释说。
负责《人物》杂志运营、且是“每日人物”投资方之一的北京博雅天下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博雅天下”)相关负责人向刺猬公社证实,此次调整是博雅天下“站在新媒体风口上做出的决定”,意在“整合集团内部资源,拥抱变化”,并作为“打造新媒体中央厨房的第一步”,后续还将在视频、直播等领域做更多尝试。
“中央厨房”是在2016年初出现的新词。在餐饮业中,这是一种“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标准化生产”的大厨房模式,目的是通过集中采购、集约生产以降低成本。
而在媒体行业,所谓“中央厨房”大致说的就是,现在的媒体集团都太大了,有不止一个分发平台,记者出去采完一个选题回来后,可以根据不同分发平台的需求和特点,制作成不同的稿件分发出去。这一模式正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向市场化媒体集团扩散。
一位要求匿名的《人物》杂志记者告诉刺猬公社,在此次融合之前,分别在两个不同办公室办公的“每日人物”跟《人物》杂志之间,也会有同题竞争,而且采编是分两边进行,彼此之间可能有信息、采访资源的相互支持,但更像同行之间的帮衬,协同采写的情况很少。
如今,这两支采编队伍正在融合改造。博雅天下的要求是,“实现资源共享、品牌共建、版权合作、优秀人才形成合力,确保1+1>2”。
张寒告诉刺猬公社,“每日人物”和《人物》杂志的采编团队一共30人左右。从 2 月初到现在,两个团队已实现报道选题和采访资源共享,而编辑虽然需要兼顾两边,在分工时也会根据其更擅长杂志风格或新媒体风格而有所侧重。
博雅天下是国内备受瞩目的传媒集团。除运营《人物》杂志和“每日人物”外,还有《博客天下》、《财经天下周刊》两本高人气杂志,以及咋整、格林艾克、异想科技等新媒体公司和珠影雅年影业、博雅天下艺术等影视文化公司。
近年来,博雅天下在新媒体领域屡有手笔。2016 年 2 月 22 日,“每日人物”正式上线,并请来张寒担任执行主编。
《新京报》深度报道部前副主编张寒,曾被称为第一个把“气功大师”王林拉下神坛的媒体人。2015年 8 月,张寒跳槽到今日头条,担任运营负责人。
张寒
与出身同门的《人物》杂志一样,“每日人物”也专攻人物原创报道,而且无论在选题内容抑或调性风格上,二者都有诸多相似之处。
考虑到入场时已接近流量红利期的尾声,“每日人物”要想实现用户增长并不容易。
刺猬公社获悉,刚好运营满一年的“每日人物”,全平台用户已超过 70 万,主要以微信公号、头条号、企鹅号为主,其中微信用户约 20 万。相比之下,《人物》杂志的微信公号已拥兵“百万”。
通常来说,人们往往对那些动辄几千上万字的文章缺乏耐心,尤其是在移动端阅读时。所以尽管从这个角度上看,“每日人物”能在一年内圈住20万微信订阅用户,已属不易,却也不得不承认,要想继续实现更大的用户增长,“每日人物”压力不小。
创刊于1980年的老牌杂志《人物》,近年来一直跻身国内杂志第一梯队。它把目光聚焦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人物群体。王健林、柳传志、马云、曾梵志、林毅夫、袁隆平、张艺谋等都曾登上这本杂志的封面。
《人物》杂志曾聚集了中国一批顶尖的媒体人。而最近三年来,《人物》杂志管理层频繁变动。李海鹏、林天宏、张捷、张悦、张卓等人先后离开。在传统媒体整体衰落的大势中,《人物》杂志也亟需一场改造。
这场同门新旧媒体之间的“合体”,或许就是一个开始。
熊少翀
关注内容产业、创业投资,欢迎来撩
微信号:masonhsiung
添加时烦请注明姓名、机构、职务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精彩文章•
☞打垮实体书店的亚马逊,自己却开了9家实体书店,原以为只是噱头,体验后让我很惊讶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媒体
微博 @刺猬公社
合作、转载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站www.ciweigongsh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