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有4家全国性的公司,分别是中国信达、中国华融、中国东方和中国长城。
其中,中国信达(HK01359)已于2013年12月12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中国华融(HK02799)也于2015年10月30日步其后尘,预计中国华融2017年也将回归A股。
在中国经济向好的背景下,中国信达和中国华融有无投资机会?若有,哪家最优?本文试着对两家公司做一些分析,探讨一下它们的投资价值。
近3年经营业绩概览
中国信达2014年至2016年的经营业绩如表1所示(点击查看大图)。
中国华融2014年至2016年经营业绩如表2所示(点击查看大图)。
从上述叙述中可以看出,中国信达和中国华融规模相差不大。从成长性、净资产收益率和成本收入比三个指标来看,中国华融略胜一筹。
2016年,中国信达的成本收入比同比提高,是受2016年收购南洋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所致。2016年南洋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高达41.16%,比目前中国内地的股份制银行高多了。
近三年估值及分红情况
中国信达近几年股价如图3所示,其估值情况如表4所示(点击查看大图):
图3:中国信达2014年5月16日至2017年7月31日股价走势
从上述叙述中可以看到,中国信达的股价在2014年5月16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仅在2015年上半年有一波上涨行情,于2015年5月22日达历史最高点5.04港元,最高点时其市值达1827亿港元,市盈率11.27倍,市净率1.56倍。
除了2015年上半年上涨行情外,从2015年5月22日到2016年12月31日基本上处于下跌和调整状态中。
2017年在中国经济逐步向好的背景下,中国信达的股价也有所上涨,从2017年年初的2.81港元上涨到7月末的3.25港元,上涨15.65%。
2017年7月31日,其收盘价为3.25港元,对应2017年的市盈率为6.01倍,市净率为0.96倍,仍处于历史上的最低估值区域。
中国华融于2015年10月30日公开上市交易,2015年10月30日至2017年7月31日的股价走势如图5所示。其历史估值情况如表6所示(点击查看大图)。
图5:中国华融2015年10月31日至2017年7月31日股价走势
中国华融自2015年10月31日首次上市交易后,到2016年年末,其股价基本上以震荡调整为主,随着净利润的逐年增长,其估值逐步降低。
如同中国信达,中国华融的股价,从2017年年初的2.79港元上升到2017年7月末的3.2港元,涨幅14.7%。
2017年7月31日的收盘价3.2港元,对应2017年市盈率4.8倍,市净率0.79倍,处于历史最低估值水平。
主营业务及成长潜力
中国信达、中国华融、中国东方和中国长城四大资产管理是目前中国不良资产一级市场的主要接收方,也是中国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主要处置方。从1999年成立以来一直是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主导者。
自2012年以来,银监会批准了多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当地的不良资产的经营管理,截止到2015年上半年主要涉及到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北京、重庆等11个省市的资产管理公司, 除此外,也有一些其它参与者(见中国华融招股说明书)。
但在可预见的将来,这四家仍将是不良资产行业的主要参与者。而中国信达和中国华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中国信达和中国华融的主营业务就是从银行等金融金钩收购不良资产(目前主要是收购银行的不良贷款),或从非金融机构收购不良资产(目前主要是不良的应收账款)然后进行处置,从而获得利润。
2010年至2014年,中国信达的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总额以及净资产,都比中国华融略胜一筹,居于行业领导地位。
但自从中国华融2015年上市后,中国华融后来居上,这些指标全面超越了中国信达。预计中国华融回归A股后,两者差距可能逐步加大。
中国信达不良资产情况如表7所示。中国华融不良资产情况如表8所示(点击查看大图)。
从上表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从2015年起,仅债转股资产中国信达超过中国华融,不良债权资产净额和重组类不良资产净额,中国华融已经超越了中国信达。
中国信达在2014年至2016年新增不良债权资产如表9所示(点击查看大图)。
中国华融在2014年至2016年新增不良债权资产收购成本如表10所示(点击查看大图)。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2014年中国信达加速收购不良资产。2015年步伐放慢。
而中国华融在2015年和2016年,尤其在2016年加速收购不良资产,从2015年开始,中国华融的不良资产净额超过了中国信达。
站在当前时点看,2016年第4季度中国经济开始企稳向好,中国华融在经济底部加速收购不良资产,下了一步好棋。
上市后历年融资及分红情况
中国信达和中国华融上市后历年融资情况如表11所示(点击查看大图)。
中国信达上市后分红稳定,每年现金分红占当年净利润的比例为30%左右。中国华融2015年未进行分红,2016年现金分红占当年净利润比例为30%。
中国信达和中国华融难分伯仲
2011年至2016年第3季度,中国GDP增速持续下滑。2016年9月份,PPI同比增长0.1%,结束了自2012年2月以来的月度同比下滑,也结束了长达54个月的工业通缩。从2016年第9月份至今,中国经济逐渐企稳向好。
中国信达和中国华融都从事不良资产的经营。在经济收缩期,一般来说大家都普遍对未来感到悲观,同时不良资产供给充足,通常都能以比较优惠的价格收购不良资产。
而当经济处于扩张期时,低迷期被收购的不良资产从被低估到估值合理,也可能当时经营不善的公司在经济转暖时又开始变好了。
这些都有利于资产的价值重估,从而加速利润释放。
当然也有不好的一面,在经济扩张期,不良资产一般会供应减少以及由于乐观使得收购价格会略微抬高,从而使得公司成长性略显不足。
中国华融在2015年和2016年加速收购不良资产,从2015年起,资产总额、净利润、不良债权资产净额全面超越了中国信达。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2014年起就优于中国信达。
另外中国华融的估值也比中国信达略低些。并且中国华融也将于2017年登陆A股,这些都有利于中国华融。
遗憾的是中国华融目前暂不能通过沪港通或深港通买入,而中国信达则可以。从交易便利性来说,中国信达又略胜一筹。
中国华融和中国信达的估值都处于历史最低估值区域,并且资产面临价值重估,从而净利润可能加速释放。不用精确的计算,这两家公司很可能被低估了。
就业绩、成长性和估值来看,中国华融占优。
但是目前仅中国信达可以通过沪港通或深港通买入,可能享有一定的流动性溢价。综合以上考虑,中国信达和中国华融难分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