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是黄河下游的起点,滚滚黄河在这里陡然扩宽了,滔滔东去。
在孟津县与孟县交界的黄河北岸,洛阳炼油厂于1978年元旦开始动工兴建。
石油部建筑一公司、河南省建筑六公司、河南省安装公司等数千名建筑工人和炼油厂陆续报到的两千多名职工,在这里展开了会战。
寒冬,黄河河道的西北风在空旷的原野上肆虐。睡在地铺,吃在工地,操作在露天的工人们毫无畏惧。
路,修起来了,铁路桥架起来了 …
百米烟囱、近六十米的炼塔立起来了 …
酷暑,河边杂草中的蚊子多得碰头;工棚里,煤油灯下,工程技术人员汗流如注在绘图、审图;干部们在认真地安排着明天的施工计划。
一年半,也就是五百来天的时间,占地六千二百多亩的洛阳炼油厂已经初具规模。按原设计,洛阳炼油厂在1980年要基本形成年加工五百万吨原油的生产能力。就在这本应一鼓作气拿下来的时候,1979年下半年,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压缩基本建设规模,洛阳炼油厂放慢了建设速度。很快,一年半的时间又过去了,1980年12月29日,接国务院通知,洛阳炼油厂被列为缓建项目。
一亿两千四百多万元的投资已变成了厂房、油罐等,另有九千八百多万元的设备搁置在露天,几千人的施工队伍撤走了,三四百名洛阳炼油厂的职工(其中许多中年知识分子)“改换门庭”,告别了寂静的黄河滩。
围墻,被推倒了 …
电缆,被割断了 …
迎着凛冽的寒风,洛炼厂长初万祥噙着泪水在炼油塔前如痴如呆地一站就是半天。终于,他单拳击掌下定决心,甘冒风险,上石油部、上国家建委、上国家计委奔走,大声疾呼:洛阳炼油厂不能缓建。其理由如原厂总工程师高士1981年9月5日向原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刘杰讲述的那样:洛阳炼油厂如继续缓建,五年时间,仅维护费就需四千二百万元,占用的二亿多元资金,银行损失利息为五千二百万元,加之设备、材料大量积压和锈蚀,将给国家造成多大的浪费!反之,洛阳炼油厂若能续建投产,按每年炼制一百万吨原油计算,仅解决河南省的原油出口、产品油进口问题,每年就可为国家节约五千万元的运费。
经多方的奔走诉说,终于取得了河南省的支持,取得了石油部的支持。1981年11月3日,国务院清理基本建设在建项目办公室、国家计委、国家经委、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联合签发了洛阳炼油厂续建的文件。11月23日,石油部批转了这个文件。
就在11月3日的晚上,“坐阵中军”的党委书记张立木就接到了厂长初万祥报告的续建的消息。喜讯,天大的喜讯!然而,张立木仿佛浑身没了丝毫的气力。缓建这近一年的时间,他太紧张了。抓工程维护、抓职工全员培训、安定人心、处理工农关系,费了多少心血啊!后来,省政府的一位领导中肯地对张立木说:你们是对人民、对国家负责的,缓建期间做到了职工照常上班,没有发生重大人身、设备事故和违法乱纪行为,你们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最直接的、最大的功绩就是你们保住了工厂,为续建创造了条件!
洛阳炼油厂的工人也是过得硬的。在缓建期间,为减少国家损失,他们自己组织起来,完成维护工程的施工任务。白天忙了一天,晚上又自觉地到厂值班巡逻,以保护工厂的财产少受损害。经他们的努力,主要设备没有因工厂缓建而锈蚀和损坏。
洛阳炼油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同样是过得硬的。工厂缓建的时候,许多技木人员充当了学校教师,认真搞好职工的文化补习和全员培训,为稳定全厂的局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叫人不能忘却的是,在工程暂时下马,工厂不知缓建到何年的时候,工程师吕宗升提出了“一百万吨常压渣油催化裂化”的过渡方案,为救活洛阳炼油厂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这一方案的提出和及时被厂党委采纳,使炼油厂在困难重重的条件下“绝处逢生”,提前走上了续建的道路,经两年多的续建,1984年10月27日,试运投产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新任厂长王安顺、总工程师周皓、副总工程师王兴年等领导同志在这关键时刻身先士卒,工厂离家只有十分钟的路,可他们坚持试运期间吃住在工厂。党委书记张希圣等领导干部,统统下到炼油的操作室。为了保证安全,维修人员挨个检查了三千四百多个阀门和十二万条螺栓。后勤的同志每天将四顿饭送到现场,医务人贝轮流值班巡诊在各个工位上,幼儿园的阿姨上起了夜班,政工干部的宣传鼓动工作做到了主风机旁 …
1984年11月26日,七万多吨大庆原油顺利地被炼制成了成品油,试运投产一次成功!
自此,洛阳炼油厂开启了建厂历史上的新篇章!
采编: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