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全媒派
腾讯新闻全媒体交流平台,提供行业动态、专业报告、沙龙活动等各类媒体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都市时报  ·  突发!演员王大陆被捕 ·  昨天  
南国都市报  ·  急寻!海口15岁女孩深夜离家,已失联4天 ·  昨天  
中国新闻网  ·  61岁乘客飞机上死亡,航司回应 ·  昨天  
人民网  ·  可恶!DNA结果确认,是史某! ·  2 天前  
扬州晚报  ·  上海黄浦江突发!刚刚通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全媒派

“为我们的友谊干杯...”为啥这年头年轻人都爱死了中老年表情包

全媒派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2-18 11:18

正文

继尼克扬和宋民国成为标配表情后,秉着生命不息,斗图不止的精神,网友们爱上了一款画风奇特的表情包,而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本正经的辣眼睛。


表情包中的爱豆们端着酒杯,比着爱心,捧着鲜花,梳着背头盘发,面带标准的8齿微笑,在画风颇为混搭的彩色背景中,全身起范儿地邀你“为我们的友谊干杯”,祝你“前程远大”。


本期全媒派(qq_qmp)就和大家聊聊,进击的老年人表情包是如何突破次元壁,冲杀到流行文化的急先锋阵营的。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两代人表情包的共性

年轻人好用表情包。他们用一个萌萌哒或贱贱哒表情来替代不太容易说出口的话,这似乎是一个表达情绪,化解社交尴尬的绝佳挽尊方式。

年轻人的表情包:又萌又贱

2016年初的“帝吧出征”事件就很能说明年轻人表情包的“贱”特点:名人表情、暴走漫画、影视截图等,简单且戏剧性的图片上可以任由网友自行创作。

当时的大陆年轻人为了就“爱国主义”问题与台湾同胞进行亲切友好的交谈,他们有组织有纪律地,携带干粮(表情包)浩浩荡荡出征台湾媒体Facebook,同台湾青年展开了热烈的(口)讨(水)论(仗)。


出征团里有专门制图组,贱是主要风格。他们要求图片足够戏剧性,可作多种解读,百搭最好。文字部分,制图组会提供配文字版,也鼓励吃瓜群众发挥创造力,自行填写,字体颜色以黑白红为主,长度不宜过长,简短精炼者为优。

这期间曾有人收到台湾同胞的私信: 求最新的表情包! 因为他们的“干杯”系列和大陆的“黄子韬”系列,似乎隔了一百个张学友。事件发展到后期,已经出现了“祖国山河好风光”系表情包,“祖国美食处处好”系表情包,谁也不曾想到,有一天表情包也成了文化交流的工具。


年轻人的表情包里另一大特点则是“萌”,他们钟爱卖萌的明星、儿童、宠物以及可爱动漫片段,对于增进谈话气氛,缓解尴尬大有裨益。


中老年表情包:不和谐是最大特色

在年轻人早已投入微信微博的怀抱,把斗图玩儿得风生水起之时,长辈大军也开始杀入,掀起表情包界的复古潮流。

中老年表情包的兴起,很大程度要归功于中老年网民群体的增加。2017年CNNIC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数据显示,抛开20-29岁的网民中坚力量, 网络在持续向40岁以上的中高龄群体渗透,与2015年相比,40岁以上的网民群体到23.1%,比2015年增加了0.8%。



另一个原因是社交媒体在长辈群体中的普及。2016年凯度集团发布 《2016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 70前的社交媒体用户群体比例从2013的6.6%升至2015年的11.7%,在2017微信公开课发布的报告上也可以看到,老年用户群体增长最为迅速。



话说回来,为什么你能一眼识破长辈们的表情包?先看看权威色彩机构潘通公司发布的近三年流行色,典型的低饱和度色彩(换句话说:高级),时尚设计紧随其后,自然也形成了年轻人的审美偏好。



而老年表情包们,典型特征是饱和度高、对比度高,绚到让你以为看到了90年代迪斯科歌舞厅的霓虹灯。这些表情包偏爱红玫瑰、黄玫瑰、粉玫瑰、向阳花,以及各种不知名但颜色绚丽的花,文字方面,字号多变,字体多变,渐变是标配,内容中规中矩,一切都是字面意思,伸一只手表示“再见”,一个红绿灯表示“注意安全”,还有一个谁都不知道是谁的女人举杯表示“干杯吧朋友”。


形成这种喜好,与父母所处的时代审美不无关系。知乎有个问题“如何拯救踏入器材党的中老年摄影初学者?”高票答案有一句, 这一代中老年人的特殊年龄经历,使得他们对于审美的认识主要局限于黄昏晨雾,亭台楼榭,花朵落叶 。他们容易被自然风景、花朵落叶所吸引,可能是深受红色文化和改革开放初期流行的影响,毕竟,那个年代的流行文化配色就是这样,饱满且热烈。


但有一点不容忽视,2016微信数据报告中曾提到,55岁以上的老年人用户发语音消息占比达到22%。或许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不少中老年人打字不熟练,字号大、色彩绚、表意清晰的表情包能够满足正常问候和关心,中老年表情包就成为了他们的最爱。


年轻人也爱魔性中老年表情包

在一份2016年的年度表情包榜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表情包分别是鬼畜系、我好方系、名人系、影视系、社会事件系、萌/贱系、emoji,年轻人们挖掘出了身边热点的另类趣味,如吃瓜群众,蓝瘦香菇、一脸懵逼的黑人, 这些并非为表情包而生的热点,迅速成为年轻人的调侃对象。


年轻人的流行趋势往往毫无规律可循,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因新鲜事物分散。最初在动漫上兴起的吐槽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意见表达方式,逐渐渗透到年轻的网络用户群体中。 相比于上一辈,他们的表达方式单刀直入得多,用简明犀利的语言表达情绪,大多数时候无伤大雅,但也容易因为文字过于直接导致聊天变得尴尬。表情包加上的文字则能够很好地缓解紧张氛围,既是吐槽,也是调侃。


而长辈们的表情包凭借年轻人完全不可接受的配色和文字迅速占领家庭群组,和满屏的表情包三巨头、黄子韬等表情包相比,它们就像一股清流, 以“魔性”而迅速得到年轻人的关注,这种新鲜和另类正好触动年轻人的神经。 年轻人一边吐槽这些表情包俗气的配色和过于直白毫无隐喻的文字,一边沉迷于其中,群聊时扔出一张,先引起群嘲,再引发跟风使用,然后与时俱进,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创作。


表情包变迁史

一部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史

1982年,Scott Fahlman率先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科学BBS上使用:-)及:-(,通常认为这是表情包或颜文字的鼻祖,当时的表情包还停留在符号表情阶段,毕竟,万能的PS第一次发布商业版已经是1989年了。

其后是日本一家公司在1999年创造的第一套用于移动通信的Emoji表情符号,当时的主流通讯还是短信,人们想用表情去表达情感,通讯技术却不支持。于是,编码和表情结合的Emoji应运而生,而且迅速在日本流行起来,随着编码标准化,以及与IPhone的合作,Emoji开始火遍全球。


Emoji在全球的兴起,与社交媒体不无。以Facebook和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在2004年和2006年相继成立,带动全球青年在网络上分享彼此的文化与情感,“表情”这种交流工具也随之迅速推广开来。

同时期发展起来的还有1999年腾讯发布即时通讯工具QQ,在4年的发展中,QQ在国内迅速推广,2003年用户累计达2亿。当年QQ也发布了第一款小黄脸表情,替代简单的文字交流形式。除了默认表情外,这段时间网友也开始自行创作,也就是我们嫌弃的老年表情包。 也许是网友嫌弃小黄脸颜色太单一,这一代的自定义表情包往往配色大胆,风格出挑,甚至掀起了一阵新表情风潮。


2011年,日本的LINE极具个性的贴图迅速俘获年轻人的心,成为新一代表情包的代表。自LINE起,表情形式不再是一张小圆脸,而是独具个性的动漫人物,馒头人、布朗熊和可妮兔,适用于年轻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表达。



#视频:line town


而国内网友深爱的三位,姚明、崔成国和花泽香菜,则是兴起于2007年左右。三人分别在公开场合或综艺节目里因为笑到露出后槽牙被网友关注,直接晋升为国内表情包三巨头。网友把他们夸张的表情移植到各类黑白漫画中,重新配上文字,竟然产生百搭的效果,在贴吧、微博得到大范围传播。后来的表情包大军里,也新增了张学友、周杰、黄子韬等人。 真人表情包主人从无奈接受慢慢转变成主动创造,表情包成了全民娱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技术的进步对于表情包文化的兴起也极为重要,在制图软件还不够智能的年代,贴吧和微博上曾有教你用PS制作表情包的帖子,颇受欢迎。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表情包的制作已经不再是一道道繁琐的程序,手机端的App也能够实现,操作便捷,涵盖所有流行元素,为网友提供了自主创作的空间。

或许可以说,技术的发展其实是对人性需求的契合。一代又一代工具的更新进化契合的正是人们更丰富和多样的表达需求。


中老年表情包

另类复古潮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