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传媒研究
传媒圈里圈外,新闻台前幕后,这里大概是离新闻一线最近的地方,给你不一样的视角,新闻从未如此有趣。关注我们~~~因为你除了帅,还有脑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核集团  ·  中核集团各系统召开2024年度工作会议① ·  21 小时前  
中核集团  ·  今日开工,DeepSeek对核工业人说…… ·  2 天前  
中核集团  ·  节后上班指南,请查收!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传媒研究

媒体发声,能否叫停“调休”?

新京报传媒研究  · 公众号  ·  · 2024-04-16 19:18

正文

文 / 王可(新京报传媒研究院)


很多人刚刚发现这件事: 五一其实只放一天假?

01

“凑假”引热议


清明节后第一周,“打工人”的六天工作日总算熬过来了。但紧接着官方发布的“关于2024年劳动节放假安排的通知”引发了又一轮的热议。


“调休”作为关键词,一时间冲上热搜。


清明节和劳动节放假,却调出三个单休周末。这样的“调休”方式算下来,五一其实只有一天真正的假期。


对此,多家媒体以各种形式对“调休”的话题进行了探讨。


新京报“北京知道”采访了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国际旅游研究院院士吴必虎,就“调休制度为什么改变不了?”“放假安排有没有优化空间?”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中国新闻周刊》在社交平台做了话题为“不调休不能放假吗”的投票活动,结果显示,“不调休,也要长假”的选项成为了远超其他放假模式的大众选择,而跟随其后的是“假期长短无所谓,不调休就行”, 可见“调休”与否,对于民众的假期体验影响较大。



澎湃新闻则从“目前中国的休假模式有何利弊?与其他国家相比,假期真的少吗?”这样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从舆论层面可以看出,目前公众对于调休“凑假”模式,意见很大、希望政策得以调整的呼声非常高。究其根源,在于调休“凑假”模式是没有增加大家的假期总量,只是在拆东墙补西墙,让公众在享受假期之后就必须“还债”,把欠下的工作日给补上。这种模式的导向很明显,不是为了让公众真正“休息”,而是为了集中假期、方便拉动消费经济。所以公众对此意见很大,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02

“调休”已多年


我国自1995年开始实行双休制度,到现在已经接近30年的时间。


1999年起,为了促进旅游消费,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开始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成长假,“五一黄金周”“国庆七天乐”随之成为国人出游的旺季。


但节日不一定都紧挨着周末,调休就这样应运而生。前几年,由于只有元旦、春节、五一、国庆四个节日放假,偶尔调休似乎不太影响人们的心情。


但为了解决集中出游带来的诸多社会矛盾,2008年起,五一减少为1天假期,增设清明、端午、中秋各1天假期。这一年,调休制度也正式开始实施。


但不同以往的是,假期更分散后,调休变得更加频繁。


“调休”模式被网友称为“年年被骂年年骂”,今年不仅要继续,而且还翻出了很多“老黄历”。


被称为“打工人互联网嘴替”的歌手那英,在十余年前就曾在社交平台吐槽过调休制度:



2022年央广网的发声也曾被认为是可能撬动调休制度的有力抓手:


03

媒体入场能否撬动政策?


媒体入场,舆论升温,放假模式是否可能在媒体的关注下获得调整?


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社会政策信息系统、公众舆论和大众传媒是影响决策的因素,其 持续传播、各方参与、深度互动的属性对于政策的走向有一定影响力。


而这其中,网络媒体发挥着互动中介的作用。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帮助下,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政策决策的过程简化、成本降低,由信息技术发展不均衡带来的“信息鸿沟”逐步弥合。


不同于网民在社交平台上的随意“吐槽”, 新型主流媒体通过从用户角度出发搭建沟通平台、设置民生话题、聚焦民意关切的行动,不断凝聚社会共识,对于民众关心的话题深入造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能力引起相关部门的关切的。


期待这次媒体集体发声,对"调休"有所触动。



校对 | 刘越





最后,告诉大家一件事

新媒体文案怎么写才有看头?

辛苦拍摄的短视频为何没人点?

各平台账号涨粉越来越难?

策划方案怎么总是差点意思?

......


针对大家遇到的各种难题,新京报融媒共享平台推出 新媒体策划及运营、短视频制作及运营、舆情分析及风险处置等培训课程 ,去年开班13期, 合作单位包括 政府机构、媒体、企事业单位 等, 参训学员500余人,均满载而归。


今年,更多量身定制的培训课程陆续上线,欢迎前来新京报交流,一起进步。


独家课程 量身定制


提供融媒课程定制服务,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和预期的学习方向,量身打造专属课程。

“沉浸式 ”跟班学习


培训期间,跟班学员以现场观摩、全程参与、互动交流等方式“沉浸式”跟班学习。

重在实践 不搞空谈


根据培训学习内容,围绕重点工作策划宣传方案、拍摄作品,导师现场点评,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

开拓视野 开放交流


走进互联网大厂,实地参观拓展视野,与行业大咖在交流互动中吸取经验、促进提升。

More


点击查看部分培训实录


>>北京发行集团培训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