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个北漂的山西姑娘,在北京的地铁站为一个陌生老人指路,并给了老人100多元现金,还留了自己的电话号码。没曾想,半个月后老人不断打来电话要地址,姑娘只好留了公司地址,结果竟然连续7年收到快递。
2018年9月19日,一个普通的周三,北京地铁5号线,人潮涌动。
25岁的贾永婷,在北京漂泊着,晚上9点才下班,拖着疲惫的身躯,她只想赶紧回家,结束这忙碌的一天。
在地铁站,她碰到了一个找不到路的老人家,75岁的孙洪正从山东莱州来北京办点事,一个人在这陌生的城市里迷迷糊糊的。他已经在大街上露宿了两晚,身上只剩下几百块钱,每天啃馒头度日。
看到迷路的孙洪正,贾永婷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她不仅告诉了老人怎么走,还亲自把他送到地方,还给了他一百多块钱,让他去住一晚。
贾永婷觉得这不过就是帮个小忙,很快,对方就会忘了这事儿。
没成想,过了半个月,贾永婷突然接到山东那边打来的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孙洪正激动的声音,夹杂着浓重的山东方言,表达着感激之情,并表示要给她寄送家乡特产。
一开始,贾永婷极力推辞,觉得这是小事一桩,不用这么客气。孙洪正的真诚和执着,最终还是打动了她,她答应了这份心意。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贾永婷陆续收到了从山东寄来的包裹。
六月是鲜红的樱桃,十月是饱满的石榴,十一月是香脆的花生。每个包裹都承载着孙洪正的感激,也像一根无形的线,将两个陌生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除了特产,孙洪正还会寄来手写的信件,他在信里用很朴实的词句道谢,读着感觉特别实在,感情很真。
他会详细描述寄来的物品,甚至会在酸石榴上贴上“酸”字,在甜石榴上贴上“甜”字,生怕贾永婷弄混。
贾永婷也会回寄家乡的特产,一来一往,持续了7年,快递数量不下30次。
这不仅仅是东西的互换,更是心与心的沟通,是彼此心灵的契合。
2019年,贾永婷决定去山东看望孙洪正,她心里有点紧张,走进了那个没见过的村子。
孙洪正一家对她非常热情,就像家人一样,她看到了孙洪正简陋的住所,也感受到了他一家人的淳朴和善良。
孙洪正激动地拿出自己的党员证,向她证明自己不是坏人。他带她逛了自己家,给她摘了树上的无花果,还给她看自己养的金鱼。
中午,孙洪一家在自家的餐馆热情接待了贾永婷。出现一大桌子好吃的海鲜,贾永婷感觉挺高兴的,她懂这些老人平时都是自己不舍得享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