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
3
月新闻发布会提及
2
月民航客流量同比增
187.1%
,约为
2394
万人次。各航司披露
2
月运营数据,因春运就地过年政策及局地疫情反复影响,运投及运量环比
1
月有所下降。此外,《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正式颁布,将于今年
9
月
1
日正式实施。
2021
年春运相比
2020
年更为特殊,就地过年政策导致出行需求被冻结,但随着各地疫情被及时扑灭,节后客流显著恢复,春运整体客流呈现前低后高趋势。近期,随着两会闭幕,限制旅客出行的隐形障碍逐步消除,客流逐步恢复,居民出行需求有望在清明、五一、暑运、国庆等时段集中释放。
我们认为当前国内敏感人群广泛接种疫苗使国内疫情再度反复的概率大幅下降,国内需求持续向上的趋势大概率长期持续。民营航司凭借精简的机队、相对高效的运营能力及相对较高的盈利水平,运营率先恢复,将充分受益于国内市场的回暖。
大航盈利能力的全面复苏大概率需等到国际线逐步放开,而我们认为放开国门更需要依托我国居民自身的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标准形成群体免疫。参考海外疫情失控苗头显现时我国对全球而非针对某个国家封锁国门,同时考虑到历史上航空公司国际线主要集中于日韩东南亚及欧美澳发达国家,预计国门开放之时大部分目的地国家也可以完成对居民较高的疫苗保护率,因此我们认为当疫苗接种率接近或达到群体免疫时,我国将有望重新对全世界开放。
长期看,《公共航空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强化了市场主导民航运营的体制机制,利于航空公司产品及营销创新,提高辅助收益,利于运营高效的航空公司的长期发展。
推荐吉祥航空、春秋航空、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关注南方航空,华夏航空。
2月民航客流量同比增187.1%,各航司披露2月运营数据
2021
年春运相比
2020
年更为特殊,就地过年政策导致出行需求被冻结,
2
月民航数据环比
1
月有所回落,但随着各地疫情被及时扑灭,节后客流显著恢复,春运整体客流呈现前低后高趋势。分航空公司来看,各航司运营数据均同比
2020
年大幅增长,但相比
2019
年同期仍有相当的降幅,国内线环比
1
月有所降温,国际地区线继续低位徘徊。
三大航运营状况基本一致,南航稍好,民营航司中春秋依然保持行业领跑,吉祥紧随其后。客座率方面,
2
月大航整体客座率在
60%-65%
之间,春秋吉祥在
70%
左右,但因就地过年政策影响,五家航司相比
2019
年同期仍有
20%
左右的降幅,预计
3
月起各航司运营数据均有望大幅改善。
国内市场将持续复苏,国际线后续放开将成就大航盈利恢复
我们认为当前国内敏感人群广泛接种疫苗使国内疫情再度反复的概率大幅下降,国内需求持续向上的趋势大概率长期持续。清明假期将近,去哪儿网订票数据显示清明假期订票量接近
2019
年同期,五一假期订票量已经超过
2019
年同期水平,需求持续复苏。民营航司凭借精简的机队、相对高效的运营能力及相对较高的盈利水平,运营率先恢复,将充分受益于国内市场的回暖。
大航盈利能力的全面复苏大概率需等到国际线逐步放开,而我们认为放开国门更需要依托我国居民自身的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标准形成群体免疫。参考海外疫情失控苗头显现时我国对全球而非针对某个国家关闭国门,同时考虑到历史上航空公司国际线主要集中于日韩东南亚及欧美澳发达国家,预计国门开放之时大部分目的地国家也可以完成对居民较高的疫苗保护率,因此我们认为当疫苗接种率接近或达到群体免疫时,我国将有望重新对全世界开放。
诚然,当前我国疫苗接种率仍然较低,3月15日卫健委副主任表示,截至3月14日,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已达6498万人次,疫苗覆盖率大概在4.5%左右,相比2月底提高约0.9%。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按照当前疫苗产量,中国应该能在今年年底至明年年中时达到70%-80%的新冠疫苗接种率,我们认为当前疫苗接种率依然偏低的原因一方面是春节期间疫苗接种整体停摆,一方面也是由于国内疫情管控良好,居民接种紧迫性不强。考虑到我国在过去一年时间内疫情管控全球独一档的领先地位及强大的政府动员能力,如能够实现广泛宣传及出台对完成疫苗接种人群给予进一步出行便利的政策,疫苗接种率有望快速提升。
2020
年我国民航整体巨亏,全年飞机引进大幅放缓,且由于大航因国际线尚未恢复,盈利短期仍有压力,叠加海航系整体破产,
2021
年我国航司飞机引进整体速度大概率仍然保持低位。
2017
年控总量调结构政策出台及
2019
年
B737MAX
停飞后,各航司通过提高飞机及时刻利用率创造超额供给的空间已经被显著消化,且由于飞机交付周期的限制,供给弹性明显不足。
反观需求,民航需求的核心驱动力是经济增长及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疫情后经济迅速回暖将拉动需求快速回归自然增长曲线。短期看,即便国内疫苗接种率仍较低,但重点人群的广泛接种大大降低了海外疫情再度输入的风险,积压的需求有望迎来报复性反弹,清明及五一的预定火热也印证了这一判断。因此如需求快速复苏,民航市场有望迎来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弹性可期。
长期看,民航服务新政进一步破除了民航差异化服务创新的枷锁,勇于创新的航空公司有望通过精细化运作,差异化服务定价持续获得超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