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思客WeThinker
微思客被永久封禁,这是新号:跨界思维,国际视野,协同探索,分享新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HINADAILY  ·  爆款安德玛冲锋衣终于补货了,手慢无! ·  3 天前  
求是网  ·  厦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  4 天前  
政事堂2019  ·  特朗普和他的“草台班子”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微思客WeThinker

日本调查报导网站「Waseda Chronicle」的一场社会实验 | 微思客*报导者

微思客WeThinker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4-25 07:55

正文

图片截取自Waseda Chronicle


林怡蕿| 立教大学社会学部副教授

本文感谢「非营利深度报导网站《报导者》授权转载」(https://goo.gl/Knaq0Q)



2017年2月1日上午7:23,日本第一个调查报导网站「ワセダクロニクル(Waseda Chronicle)」正式上线。


日本的公共、商业广播印刷媒体,网络社群爆料媒体,大小一应俱全。但与欧美先进国家相较,却至今从未出现一个以调查报导为主的媒体(注)。Waseda Chronicle的出现,填上了那个长久以来的空栏,它不仅是日本第一个专营调查报导的媒体网站,也是第一个由大学研究机构所主导的研究项目。


Waseda Chronicle的登场,同时意味着两个社会性实验的开始:日本的主流社会与媒体,如何看待,或是能否接受一个倡导非营利,由市民捐款作为唯一财源的独立媒体?或者更明白的说,日本的公民社会,是否成熟到养得起一个完全以监督权力与暴露社会污点的独立媒体?


另一方面,这也是肩负高等教育重大责任的大学机构,首度尝试以研究项目的方式,设立独立的调查报导媒体。这样的新尝试,是否能够得到保守的学术界的理解与支持?能为大学校园中的研究视野与研究方法,带来什么样的新契机? 这些问号,都是未知数。但至少在近来封闭又「自肃」风气浓厚的日本媒体与社会中,掀起了一些涟漪。


大学研究机构所催生的独立媒体


Waseda Chronicle上线隔天,就登上主流媒体的《NHK》与《每日新闻》的报导,社群媒体Twitter 与Facebook媒体上,出现了为数不少的转载与专访。位于美国的GIJN(Global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Network)也在2月3日的Newsletter上,刊载了Waseda Chronicle最新报导的链接网址。日本的英文报纸The Japan Times,则在4月1日的国内版,登出Waseda Chronicle总编辑的专访。面对Waseda Chronicle这个未曾有的媒体,《周间ポスト》形容它是「谜样的网络记者集团」,《东洋经济新报社》比喻它的出现,为日本媒体界与业界带来了「激震」。


Waseda Chronicle在网页或是捐助人大会中都有明白的说明,他们脱离一般的公司组织型态,以类似NPO的方式,将活动据点设于大学研究机构中。目的是秉持着调查报导(investigative journalism)的透明公开传统理念,挖掘被隐藏在权力者背后的事实真相,让被害者的正义在社会上能够得到伸张。作为市民社会的喉舌,不为特定的政治权力或是商业利益代言。


Waseda Chronicle的筹设构想,最早始于早稻田大学新闻研究所(Waseda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Journalism)的「Waseda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Project(WIJP)」研究项目。这个项目由花田达朗教授主导,集结了日本各大学的媒体研究者,以及实务界的资深记者数十位。


WIJP设立于2016年3月11日,东日本大震灾5周年当天,初期关注在如何以数据新闻学的方式,检验震灾动向与福岛辐射等问题,与意大利调查报导团体IRPI(Investigative Reporting Project Italy) 合作,做出了辐射与震度的动向网页。同时,WIJP的研究员也从社会科学的观点,对独立调查报导活动的经济模式进行研究,并试图开发出一个能够永续经营的模式。Waseda Chronicle就是WIJP的研究产物,或者应该说是WIJP开发出来的新媒体组织型态。

Waseda Chronicle总编辑渡边周。(取自Waseda Chronicle)


目前担任总编辑,同时也一肩担负起所有言论责任的渡边周(Watanabe Makoto),四十出头,曾经历任过电视台与《朝日新闻》的记者,专长医药医疗问题。渡边周在朝日新闻时代就有过独家报导被上头压下不发,对报社组织幻灭的经验,他在2016年毅然辞掉年收上千万日币的报社工作,投身Waseda Chronicle。其他的记者们,也几乎都是主流媒体出身,也就是一般所谓的「精英记者(elite kisha)」。他们不仅熟知主流媒体的采访运作逻辑,体验过一拿出名片的威风,也经历了精心挖来的独家却无法刊载的苦闷。这些独家,有的触及了广告企业的庞大利益,有的揭露了政治权力的黑暗面,但都在报社的「谨慎考虑」之下,无从见天日。


目前包括渡边周在内约有10名专职工作人员,以及十数名来自各大学的学生调查员,全员皆为志愿者,不但如此,Waseda Chronicle的办公室不到3、4坪的小房间,还是记者们自掏腰包向早稻田大学租借的。Waseda Chronicle虽然是早大新闻研究所开发的独立媒体,但是其财源与人事,以及报导内容皆与大学无关,保持中立的运作模式。Waseda Chronicle主要的,也是唯一的财源,是依靠一般市民的捐款,包括长期的小额捐款(每月1,000日币起跳),以及众募基金(crowd funding)。


第一波的系列报导〈被买卖的新闻(买われた记事)〉上线之后,设定了日币350万元(5月底截止,相当97万台币)的众募基金目标。7天后突破日币1百万,第12天突破了2百万,第19天达到350万日币的目标,目前还在累积中,截自4月初为止,共募集了约485万日币(约135万台币)。但目前的募款成效,仍不足以支撑整个采访团队的人事采访费用,因此目前渡边周等记者,仍是以专职但无给职的方式,每天继续挖掘新闻,希望未来财源稳定后能领取薪资。


「权力空间的探索」与社会不义的揭露


Waseda Chronicle出手第一招能够得到这些不小的回响,是因为他们直捣虎穴,挑战了一般主流媒体不敢碰的议题。第一系列所报导的对象,是日本最大世界第六大的广告代理商「电通(Dentsu)」与日本最大的通讯社「共同通讯社(Kyodo News)」,双方共同连手制造假新闻真广告的问题。


从2016年4月的准备期,就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一连串的采访取证工作。为了检证消息来源提供的内部数据,记者们「直击」问题的核心人物与组织,并活用信息公开法规,向政府相关单位要求未公开的数据与统计数据,细细推敲抽丝剥茧的调查过程中,一一将证言交互比对验证,揪出问题的核心。从开始采访到第一篇约5千字的调查报导和影像出炉,总共花了约10个月的时间,对此,渡边周说:「采访调查就算进行到9成,如果剩下的1成没有胜算的话,整个调查报导就无法完成」。这凸显出调查报导需担负大量的时间与风险成本的特色。


报导内容中揭露了电通如何透过子公司(百分百持股)「电通PR」内部的「健康日本21推进论坛」事务局,将有利于特定药商与药品宣传的PR稿,交由共同通讯社百分百持股的子公司「KK共同」记者撰写内容相似的新闻稿,再由共同通讯社供稿给日本各大地方报社登载。据Waseda Chronicle的调查,有14家地方报社直接一字不改的刊载共同通信的这个新闻稿。电通历年来在共同通讯社成功发稿之后,依每份报导的「份量」,给予几十至上百万日币的「成功报酬」。


电通PR内部「医疗新世纪」的企画文件。(取自Waseda Chronicle)


日本的厚生劳动省规定,需医师处方的「医疗用药品」不得进行任何广告宣传,因此药商与广告代理商们为了提高新药品的知名度与销售量,莫不绞尽脑汁。


根据Waseda Chronicle的报导,「电通PR」和「KK共同」巧妙地将宣传稿披上「采访报导」外衣,不直接提及药品名称或药厂,藉由业界权威的发言(以某某教授证言),引导读者某项新药品具有更好疗效,却未提醒读者相关副作用或是可能致死率。据Waseda Chronicle挖掘出的证言得知,这样的做法在业界已持续二十几年,几乎已成为常态。也就是说,攸关人命的新闻报导,背后却存在着买卖的事实。


虽然在现在法律层面上,并没有法条可以将其约束,但是从新闻报导的伦理层面来看,存有相当巨大,影响深远的瑕疵。如报导中的消息来源所说:「越关乎人命健康的新闻,越容易上报」。也就是电通和共同通信利用读者求药若渴的心态,让这类鬼祟的隐性营销(stealth marketing「假装中立的第三者」、「刻意隐瞒消费者」的营销推广手法,台湾常见的部落客试用文、置入性广告等都算是。)侵蚀了新闻报导原本应该有的面貌。


将这个行之有年的陋习揭露给读者的,不是日本的大媒体或是公共放送NHK,而是默默无闻的Waseda Chronicle无给职记者们。截至3月底为止,有关电通与共同通信社的假新闻真广告内幕,总共发表了以下5篇报导。

1、「从电通集团来的「成功报酬」」(电通グループからの「成功报酬」)(2月1日)

2、「用国家的招牌做生意」(国の广告牌で「ビジネス」)(2月9日)

3、「关乎性命的新闻最容易被刊载」(命にかかわる记事は载りやすい)(2月21日)

4、「共同通讯社来的『道歉』」(共同通信からの「おわび」)(3月2日)

5、「二十年前就开始了」(20年前には始まっていた)(3月27日)


每则报导的间隔,短则一星期,长则两星期以上,对一般求快求新的媒体或读者来说,或许会有稍嫌不足之感。但每则报导在上线之前,为求内容的精确与无误,记者与顾问律师再三的讨论各项事实,确认百分之百没问题之后,才上载提供给读者,或多或少破除了网络媒体就是求快求新的迷思。当然,如何「趁热打铁」影响舆论的形成,是Waseda Chronicle目前最大的课题,要快还是要正确?显然不是一个单项选择。


对于Waseda Chronicle所挖掘出的内幕,当事人的共同通讯社一开始表示这是「重大的事实误认」,并寄出存证信函表示抗议。但在之后又被披露出,共同通讯社承认新闻稿是由「KK共同」的内部人员撰写,并且主张收取的报酬属于合理的中介费,并无不法。而截至目前为止,电通与共同通讯社的社长,则一直拒绝Waseda Chronicle的采访要求。而其他主流媒体,则噤声旁观。

清洁人员擦拭电通公司的墙面。(摄影/AFP PHOTO/Toru YAMANAKA)


主流媒体调查报导的衰退


调查报导在日本,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掀开日本的战后媒体史,立花隆在1974年发表田中角荣的金脉与人脉报导,导致田中角荣后来不得不辞掉首相一职,堪称日本的代表性调查报导之一。其后如2010年,《朝日新闻》记者揭露大阪地检署主任检察官窜改证据的独家报导,也喧腾一时。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之后,部分主流媒体中的「窗边族」(日本词汇。指在职场内,不受重用的职员。)记者和自由记者,质疑政府发表的辐射数据,为求真相自行进入灾区调查访问,挖掘出很多不为人知的心酸血泪,刊出被当权者视为不妥当的信息,在欧美媒体一片批评日本媒体安于政府发表数据的声浪中,多少扳回了一点面子。


但整体来看,日本近年的报导言论空间,在安倍晋三政权下呈现一片紧缩的倾向。日本在「无国界记者组织(RSF)」所评比的媒体自由度结果中,由2010年的11名,剧降至2016年的72名(台湾51名,韩国70名)。其背后最主要的原因,除了2013年的「特定秘密情报法案」的国会强行审查通过,还有2014年《朝日新闻》因承认慰安妇与核能事故相关报导的错误,而受到同业与社会言论群起挞伐的事件,以及2015年以来多位以批判政权著名的新闻性节目主持人陆续被迫下台,(这些都)显示出近年来的日本的媒体言论,呈现了前所未有的保守化与自我审查的浓厚风气。


安倍政权对各大媒体,显露出毫无忌讳的「鞭子与糖果」两面对策。对愿意「揣测上意」、以官方发表的信息为主要消息来源的媒体记者,给予独家专访的机会。而对政权找碴多所批评的媒体记者,除了指名道姓拒之门外,就是干脆对电视台祭出「放送法」大铡,扬言取消营运执照。再加上大环境经济复苏未如预期,广告收入与读者订阅人数不见恢复,各媒体莫不纷纷裁减紧缩花钱又花时间的调查报导人力,以节省成本。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纯粹立基于新闻学基本规范的调查性报导,似乎遥不可及。但反观世界其他各地,2016年4月的巴拿马报告(Panama Papers)揭露出各国政治经济权贵如何「合法地」掩藏其庞大资产,震撼了全世界,也再次凸显了调查报导对民主社会的重要性与必须性。在面对新闻报导娱乐化,众人纷纷批评却又不见任何转机,及至目前进入后真相(post-truth)的报导危机之下,而有了早稻田大学新闻研究所Waseda Chronicle的出现。


Waseda Chronicle上线仅2个多月,要谈到它如何影响日本的媒体环境,以至于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还言之过早。它目前仍要面对财源基础如何稳固,以及如何在目前有限的资源环境下以最低成本完成最高质量的调查报导成品等课题。然而,在一个民主的公民社会中,记者不应该是义工,调查报导不应该是免费赠品,也更不是茶余饭后的闲聊八卦话题。媒体应该是一个社会自我审视的一面镜子,以及测量良识正义的尺度所在,而由市民社会支撑,支持其存在。


Waseda Chronicle是投向大海的一颗小石头,掀起了一片小涟漪,希望它的波纹,能够引起更多的共鸣,形成更大的漩涡,影响并改变已走向瓶颈的媒体环境。


注:邻近的台湾《报道者》与韩国的《News打破》,以及ProPublica为首的欧美各国诸多非盈利调查报道网站皆为前例。


编辑:xrj

[email protected]

微思客重视版权保护,本文感谢作者与「报导者」授权微思客推送,如需转载,请联系微思客团队或报导者网站(https://www.twreporter.org/)。本文根据大陆读者的阅读习惯对于某些用词和称谓稍作改动,例如,“渡辺周”改成“渡边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