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慈怀读书会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凤凰网读书  ·  抢先一步吸饱春天 ·  2 天前  
十点读书会  ·  记忆中的大S往事 ·  3 天前  
龙岩图书馆  ·  我们的节日·春节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慈怀读书会

一个最大的本事,不是能力,不是头脑,而是这6个字

慈怀读书会  · 公众号  · 读书  · 2024-09-02 06:30

正文

作者:诗漫·秋楠琦
来源: 诗漫读书会(ID:shimandushuhui)
编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 兹心说 //

红尘即道场,人生是修行。

欢迎添加慈怀小编(微信号搜索:chdshme),小编将拉您进慈怀创始人陈晓峰老师领读的“因书明理线上读书会群”,以文会友。

一股“上夜校”的风潮逐渐流行起来:


书法、舞蹈、朗诵、咖啡、美妆、八段锦、唢呐……内容五花八门,有的热门课程,开放报名1分钟内就被抢光。

越来越多的人白天全力打拼 事业,晚上全心打磨技能,正在奉行终身成长。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人们总希望通过更 多尝试,练就更多本领,让人生之路走得更加顺畅。


世界上能让人安身立命的技艺林林总总,但越往前走,越发觉得一个人最该练就的本事,便是不慌、善忘、自知。

关注上方视频号,收看更多精彩内容

处事不慌


有句歌词唱得好:“人生可比海上面波浪,有时起有时落。”

风平浪静时,大家都能轻松地扬帆起航,勇往直前;


波涛汹涌时,只有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的人才能一如既往。


有网友分享过这样一次经历:


某著名跨国公司举行校园招聘,到最后环节留下来的都是来自各个名校,过五关斩六将的佼佼者。


最后一轮测试要求是,在15分钟内解答40道题目。


这些题目涉猎范围非常广,大大出乎所有应聘者的意料。


时间紧,题量大,很多人一拿到试卷就埋头做了起来,一秒钟也不敢耽误。


15分钟很快过去,速度最快的一人也只答了29道题,但所有人还是不得不交卷,


接下来主考官现场评卷,最后他找出5份试卷,宣布这5人被成功录取。


这5份试卷有一个共同点,都 是从38题才开始作答。

在应聘者们的惊讶和质疑声中,主考官给出了解释:


答题的关键点在37题,这道题目里写明了,前面的题目都可以跳过,答好最后三道题即可。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还有人想起发卷时,主考官曾经提醒过大家先浏览试卷,审清楚题目再动笔。


面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能保持头脑清醒,在复杂局面中细心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的人才能在职场中承受更大压力,走得更远。


曾国藩说:“凡遇事须安详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

生活没有彩排,每一刻都在现场直播,明天和意外总是随机播放。


遭遇变数,最有力的反击就是让心先安静下来。


处事冷静理智,从容镇定,忙而不慌,急而不乱,便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烦事善忘


弘一法师曾说:“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生活总是八九分痛苦一两分甜,谁也无法逃避。


但我们可以在事后,学会把烦恼翻篇,对痛苦释怀。


若一味沉湎于烦心事,就只能深陷命运布下的沼泽,无法前行。


大学毕业后,我为了有更好发展,来到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


没有亲人,没有同学,也没有朋友,我把全部心思都扑在了工作上。


努力很快有了回报:工作刚满两年,我就被破格提拔成基层主管。

上任之初,尽管我小心翼翼,可面对新的业务和复杂的人事,还是连续出了几次错误。


季度会议上,我被领导当众点名批评。


从小听惯表扬的我,玻璃心碎了一地,接下来好几天脑子里都是例会上难堪的一幕,吃不香也睡不安。


工作上的不顺,我不好跟同事讲,更不敢跟父母说,打电话向朋友倾诉,得到的安慰也都很笼统。


挨到休息日,我鼓足勇气联系了原来的主管,希望得到指点。


一阵寒暄过后,我还没来得及诉说自己的困扰,主管就问:

“你要是有空,能不能来我家,帮我闺女参谋下高考志愿?

你念过名牌大学,又刚毕业不久,肯定比我强。”


整整一个下午,主管的女儿拉着我问东问西,我们讨论了城市、专业、就业各种问题。


我熟悉的,尽量详细解答;不知道的,就联系以前同学询问。


晚饭时候,我又陪她们母女满怀憧憬地策划高中毕业旅行。


不知道那天主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工作上的事儿,她只字未提。


当彻底从工作中抽离出来 ,我也感受到久违的放松。

那一天我顿悟,原来忘记是走出困顿的第一步。


生活本就不易,要学会爱护自己,何必再用昨天的糟心事给今天增加烦恼呢?


有句话说得好:“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事来,全力以赴; 事成,总结经验;事败,吸取教训;事后,昂首奔赴下一个战场。

放下昨天的忧愁,才能拥抱今天的快乐;告 别过去的阴影,才能看见光明的前路。

学会善忘,也是成长的必修课。



清醒自知


最近常听到身边的人讨论一个词:“中年危机”。


畅销书《中年之路》的作者认为,人从小都是生 长在别人的期待中,戴着“临时人格”的面具。

当成年人开始独立生活,自我真实愿望与“临时人格”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这种撕裂感即是危机的根源。


深以为然。


一个人能越早地认清自己,平衡好外界期待与真实自我的关系,就能越早摆脱危机。


去年,朋友给我推荐了一家藏在居民楼里的理 发店。

老板一个人打理生意,手艺不错,价格也实惠。


我开始固定找他剪头发,也慢慢熟络起来。


今年年初,我看到附近有个位置不错的临街店铺转让,就问理发店老板要不要搬出小区,开个大点的店。


没想到,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听过老板一番分析,让我对这个看上去平平无奇的中年男子刮目相看。


老板说,他们这个行业,像吃饭穿衣一样是刚需,而且手艺越熟练越吃香,所以他从来不担心失业。

现在这个房子是自己家的,如果找商铺开大店,要重新装修、要交房租、要雇人,收入是多了,花销也大。


老板说:“我是个散漫的性子,开个大店面,人多事儿就多,不自由,人还是有多大本事干多大事儿。”

而且他媳妇有固定工作,加上他这小店收入,够一家三口花销,还能存下点,客人少的时候也能陪陪孩子和老人,挺好。


跟老板聊了一会儿,他却分析清楚了事业的底线,个人的秉性还有工作和家庭的关系。


这样的清醒自知,不禁让人佩服。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现代人之所以很焦虑,就是因为信息时代我们了解得更多、想要得更多,但是个人能力成长却跟不上欲望膨胀的速度。


想摆脱焦虑走出痛苦,首先要看到自己,明白自己的优势和短板,清楚自己的好恶,找到合适的目标。


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想成为谁,才能不在意别人的评价,只在乎内心的答案,最终活出自己满意的样子。


泰戈尔说:“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本就是一场与种种困境无休无尽的斗争,一场以寡敌众的斗争。”

生活总是磕磕绊绊,所有的苦难最后都得自己直面。


处事不慌,是走出困难与险境的定力;


烦事善忘,是摆脱烦恼与纠葛的智慧;


清醒自知,是脱离焦虑与痛苦的要义。


红尘即道场,练就这三种本事,便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兹心批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