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演员请就位》迎来终极就位盛典,导演和演员带来作品短片,一众特邀嘉宾助阵,最终,牛骏峰凭借出众的表演摘得“最佳演员”荣誉。
表演和作品之外,导演们的针锋相对也增加了看点,陈凯歌直接“怼”郭敬明作品:“金靖的表演在具体的细节上表演的很好,但是电影本身要真实,逻辑上要自圆其说,虽然电影需要煽情的时刻,要达到这个点就要做到小真实,用小真实来达成大真实。”
相较于决赛的表演片段,陈凯歌这一“怼”似乎更具吸引力,#陈凯歌点评郭敬明AI#在热搜榜高居不下。除了表演片段,节目展现出导演之间观点的碰撞,甚至是观点的直接对冲。
如果说电影电视剧是表现“表演”,那综艺节目便是表现“表演以外”。
以演技为主题的竞演综艺,经历了2017年《演员的诞生》初步试水后,终于在2019年第4季度迎来集中爆发——腾讯视频的《演员请就位》、浙江卫视的《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率先播出,优酷的《演技派》姗姗来迟,爱奇艺的《演员的品格2》、湖南卫视的《闪耀的路人甲》仍旧蓄势待发。
漫长的蓄能期背后暗藏了演技类综艺必须解决的核心难题:
观众为什么要通过综艺节目来看演技的比拼?
看电影、电视剧也能感受到演技优劣,那么为何要看演技综艺呢?
观众看的真的是表演吗?
恐怕不是,观众更想看的是制作过程、行业生态、冲突争执。
想要演技竞演类节目“出圈”,“演技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故事好”“冲突强”。
演技竞演类节目的先驱《演员的诞生》给综艺同业者上了生动一课:“蚂蚁竞走十年了”、袁立怒撕节目组、章子怡当场变脸……作为一档演技综艺,《演员的诞生》最终出圈的并非超绝的演技,或是任何与表演、演员身份相关的讨论,反而是这些“花边新闻”。而这可能恰恰指明了演技类综艺的出路:演技的优劣或者表演内容本身并非核心看点,反而是与表演相关的台前幕后,所呈现出的演艺圈复杂而充满魅力的行业生态,更吸引观众的目光。
同为竞演类综艺,演技竞演与歌舞竞演不同:歌舞可以单独成篇,但演技不能。作为剧本、影像、表演的集大成者,好演技的成功缺一不可,任意一环拖了后腿,都很难激发观众的共情。何况现场竞演的片段往往是经反复打磨与市场验证的优秀片段,现场表演与观众脑中的美好回忆竞争,往往容易输得片甲不留。
观众期待看到的是,演员与演员之间、演员与导演之间、导演与导演之间审美观的碰撞、专业力的磨合、不期而遇的艺术火花、经验与天赋的彼此角力……这些能够让消费者“知其所以然”的猎奇与刺激反过来加持了欣赏表演片段这“知其然”的享受。
在演技竞演类综艺的模式点设置上,
一切都要以“呈现演艺圈复杂而充满魅力的行业生态”为目标。
《演员请就位》何以获得话题与观看量双爆?通过哪些设定来吸引观众?
从大框架到细节设置,都贯彻了节目的目标,勾勒出影视行业生态,让观众感受到台前幕后的“冲突”和“故事”。
作为内容制作者,
要先
搞懂观众“怎么想”
(观众如何认知演员、表演、影视行业),
再
决定“怎么做”
(将这些认知应用到综艺节目设置中),
这样才能
把控观众“看什么”
(抓住观众眼球)。
今天的观众不但能够了解电影、电视剧、话剧等表演形态对表演的差异化要求,也会基于演员本身的出身背景综合评测其业务能力。
观众能头头是道地讲出话剧表演要求“夸张肢体与表达,且要坚持整个片段不能NG”,电影则要求“细节细腻、表现力强,且导演风格明显”,而电视剧的要求相对较低,“能够接受标准化演技,但拍摄期间需随时入戏。”
面对年龄、戏龄深浅不一的演员,观众也会有差异化的要求与评价:年纪小、戏龄浅的演员但凡能够诠释角色不让观众出戏,消费者就乐意买账,近期《少年的你》中易烊千玺就是实例;而年纪大、戏龄长的演员,消费者在评判态度上更为苛刻,但难以讲出表演与表演之间的细微门道。
《演员请就位》抓住了观众对于“演员”的理解,从演员出场方式选取可见一斑。
演员按照戏龄分组出场,同时介绍其表演经验,让消费者对演员的背景有基础了解;演员构成涵盖电视剧、电影演员,以及商业片、文艺片、古装片、偶像剧、正剧等不同类型的演员,呈现多样化的演员生态。不仅如此,四位导演背景不同,针对演员的表演能给予差异化的判断、指导和输出,主持人与固定助演嘉宾也是资深演员,能够补充导演的视角。
观众评判表演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能够入戏不出戏,而不出戏的关键就是让观众相信正在发生的一切是合理而真实的
。
观众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结构下判断表演的合理性,因此观众总能敏锐地感知到什么表演是差劲的,但说不太出来好表演的优点以及表演的难度。
今天观众欣赏水平升级的地方还在于能够敏锐地感知到情绪被过度渲染,以至于自己被绑架的时刻。他们讨厌刻意的煽情、厌倦频繁的爆发式表演。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演员开始为类型化表演去魅,比如周冬雨说“秒哭”是演员必备的技能点,郝蕾说爆发戏是表演专业大二就要达到的水准……
《演员请就位》的表演片段选取类型丰富的影视片段
,有不同题材,
比如古装、青春、伦理、喜剧等,容纳了差异化的表演类型与方式,比如情绪爆发式的表演、隐忍克制式的表演、细节取胜的表演等等。让观众了解到行业中如何评判演技层次。
观众看完“差”的表演,能通过点评理解调整方向及具体做法,进一步体会到表演的难度,从而习得进阶的评判技巧。
观众熟悉影视作品成品,但对于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一知半解,
虽然现在花絮、片场访问、探班类内容屡见不鲜,
但真正对影视制作过程本身的揭秘并不多
。消费者对时常在娱乐圈报道与八卦文章中出现的
“片场传说”
好奇倍增:比如X女郎,导演看人的眼光到底是怎么回事?比如为啥一个演员在某个导演手上就演技大增,但脱离这个导演就一言难尽?比如导演和编剧是什么关,导演能不能现场改剧本,演员能不能现场改剧本?演员和演员之间对剧本到底是在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