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些碎碎念:
01
最近在网上追凯特王妃的八卦。其实我好几年前就买了一本她的传记,每次读一点就读不下去了,昨天我又拿出来读,发现还是觉得索然无味。
可能真的是,我对她这种殚精竭虑嫁入王室的故事,没有任何一点点好奇心。
因为这样的故事里,梦幻爱情,荣耀繁华都是表象。成功上位又有什么滋味呢?本质上,权力极度不对等的关系,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尊重,爱和自由的。
以及,在强权面前,一个平民是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的。
因此,当她永远优雅完美,无可挑剔,兢兢业业地站在大众面前的时候,我看到的永远是背后的隐忍,压抑,以及凶险。
不过在网上看了一些她的照片和往事之后,发现有几张“夜店照”还挺有趣的。那时她和她的王子都很年轻,看起来有点点贪玩,有点点放纵不羁,比较像个“活人”。
02
看了《鹦鹉杀》。
竟然意外地好看。
电影拍得很克制。但
整个观影的过程中,情绪是拉满的。你只是看着他们唱歌,吃饭,喝酒,但是感觉到杀气重重。
故事是强设定,非现实的,就像那个永远笼罩着雾气的小岛,因此也不必追究是不是太多的“巧合”。
结局的爽也只是很短暂的刹那,爽过之后会有很长时间的钝痛和失重感。她最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我相信有很多个瞬间,她是犹豫过的,迷糊过的。
周冬雨演得很好。她很薄,很脆,又有点轴,你相信她会干这样的傻事。而且你会担心她因为几句甜言蜜语,又重蹈覆辙。她似乎总有种受伤感。而且她把对骗子的那种复杂微妙,绝不仅仅是“恨”的情绪,演得非常好。
现实中我也认识几个被“杀猪盘”的女孩。
很奇怪,我问过她们,她们对骗子似乎也不仅仅是“恨”,更多的是空茫的失落感。或许,除了恨之外,她们也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裂缝,缺失,以及因此带来的强烈的,不切实际的渴望吧。
03
看童谣和陈晓主演的《小日子》,开头真的好好笑。俩人结婚七年了,工作日还要抽空出来开房,这是什么神仙夫妻?
更好笑的是,婆婆发现了她开房的发票,跑去她工作的画廊找她。
得知儿媳没有出轨之后,还不依不挠,找到她的妈妈,劈头盖脸质问一通,理由是,儿媳妇太能花钱了,开个钟点房要800块……
这剧我真的是一边骂一边追的,觉得里面的好多人物都太疯了,故事情节脱离现实,为了戏剧冲突而强加冲突。
但是看到后来,忽然觉得有点羡慕童谣的那个角色。她不就是现在小红书晒命贴里的,江浙沪独生女好命的一生吗?
她家境优渥,长得美,工作有趣体面,老公帅,女儿乖,唯一的bug就是公公婆婆比较奇葩。但她随时可以全身而退,父母永远能为她的人生兜底……
看到现在,我最喜欢看的就是童谣的穿搭了。心里想的是,算了,看个剧不要那么认真,不过就是个消遣而已啦。
有意思的是,我最近常常有一种“算了”的感觉,也常常有一种,什么都不想再关心,只要自己活得开心一点就好的感觉。
可能我以前真的是活得太严肃,太较真,也太悲观了。
但愿以后常常轻松,乐观和开心。
04
我和孩子都在生病,本来只是在外面玩受了一点风,给孩子做了推拿,泡泡脚,我自己吃了药,都快好了。但是前两天忽然停暖气,我俩的感冒又反复了。
其实带孩子最怕的就是和孩子同时生病。孩子不舒服就会一直缠着妈妈,我太累了,会忍不住吼孩子,然后又后悔。
每当这个时候,我也会宽慰自己说,我只是个普通人,做不了完美妈妈,我们只要平平安安活着就已经很好了。
05
周末在奥莱逛街,我什么都没买,花30几块钱喝杯咖啡都有觉得贵,朋友笑我怎么这样节俭。
想起几年前,我刚开始写《独居》的时候,采访莫盈盈也是约在奥莱,那时我花几千块买一件没用的小东西毫无感觉,也是唏嘘恍然。
想想前几年,日子真是好轻松好好过啊,随便接接广告收入就非常可观,只是这样的好日子,现在回想起来已经觉得很遥远很虚幻了。
06
前几天看到小朋友背书包去幼儿园,可能她实在太想上幼儿园了,就回家跟我讲,妈妈我想要一个自己的书包,我想要紫色的。
跟我唠叨了五六次吧,我就在拼多多给她买了一个紫色的小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