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
企业家收藏
"
↑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
农历二月二,中国人用“龙抬头”的说法,暗示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人们舒展筋骨,振奋精神,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
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
龙在《易经》的第一卦,乾卦中就出现了。
古人用龙象征解释纯阳的乾卦。
某种程度上说,从远古图腾到《易经》,龙从一种有形的图腾转变成了中国人精神的象征,龙象征刚健、自强、变化、厚德利生······
二月二,龙抬头。
老祖宗定下这个节日,就是让后代子孙不忘龙的精神。
《周易》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他们的勤劳和汗水,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人们也土地的滋养中懂得勤劳与努力,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易经》里讲“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像龙这样的生物,在严酷的寒冷之下,也懂得先委屈自己一下,为今后的发展默默蛰伏,积蓄力量。
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若是时运不济,不妨耐心扎根。
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人们正月里没剃的头发,趁着龙抬头的日子剃掉,让自己精神焕发。
“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因为百虫都属于龙的部下,所以人们借着“龙抬头”的日子来驱虫。
春来草自青,秋来叶纷落,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遵循自然,应时而作,和天地万物同声共息,才是真正的和谐。
一天到晚都要心存警惕,好像有危险发生一样,只有这样才能摒除危险。
古人讲,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就是这个道理,一个谨慎的人很少出错,也必定能够平平安安,成就一定的事业。
人生懂得进退,方能成就辉煌;
懂得取舍,才能淡定从容。
远古时代,各个部族联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前身。
由于各个民族的图腾不尽相同,所以就各取一部分,组成了龙。
故而从外形上看龙不但集合了鱼、鳄、蛇、猪、马、牛等动物。
还身负风雨雷电等天象。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通过曹操之口,概述了龙的特点: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
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
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
这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懂得变化,变通。
《周易》上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可以说是人生至理。
作为吉祥嘉瑞的神物,龙能给他们带来绵延多多的幸福和好运,能为人间播撒甘霖。
正是从这两层意思上讲,我们说龙的精神也是造福人类的精神、厚德利生的精神。
除了留下了龙的精神。
老祖宗为我们留下了二月二的开运风俗。
人们相信,抬起龙的精神,遵从这些风俗,必然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旧俗把二月二这天理发称之为“剃龙头”,说在二月二理发,人就会像龙一样从冬眠中醒来,生龙活虎,龙马精神。
每到二月二这天,理发的人络绎不绝,都要讨个吉利,让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心情舒畅。
二月二这天,各地的饮食虽各有不同,但名字却都与龙相关。
比如说:
吃面条叫做吃“龙须面”,吃饼子叫吃“龙鳞”;
吃饺子的称为吃“龙牙”、“龙耳”;
吃米饭叫吃“龙子”;
吃馄饨叫吃“龙眼”。
龙,在古人的心目中占据着非常特殊的地位。
是祥瑞灵兽,是呼风唤雨的龙王,是天之子,是人间的帝王。
所以各种食物以龙为名,也是希望自己沾上一些不凡之气,能有所出息。
北方的很多地方,二月二清早有“引钱龙”的习俗,人们早早地挑水回家,倒入水缸,谓之“引钱龙”。
据说最先把水挑回的人家,是最早引到钱龙的,这一年里就会财运大好。
所以经常出现二月二凌晨争先恐后挑水的情形。
特别是做生意的人家,更是讲究这个习俗,每年二月二都是早早地去挑水。
现在,人们变通的做法是早早地从自来水管里接水,寓意财运更大、更好。
龙抬头这天,本有踏青的习俗,而且人们也习惯在饭后出去走走。
古人认为:
二月二这一天的飞星,八白财星飞临正西方,九紫喜庆星飞临东北方,一白桃花位飞临正南方,六白武曲星主事业飞临中宫,四绿文昌星飞临正东位。
所以古代做生意的求财走西方位;
求婚姻圆满的走北方和正南位;
旺事业的在家静养;
学子旺学业的走正东方。
二月二踏青也叫“遛百病”,借着春天来临,舒展筋骨,恢复阳气。
过去人们都是春游踏青,但是今年疫情尚未结束,尽量不要外出聚集,在家里、院子里走走也是一样的。
“二月二,龙抬头”,愿天下的中华儿女,秉承龙的精神,昂首挺胸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