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话剧中心看了传说中的神仙喜剧《脑蒸发》演出,轰轰烈烈。
用轰轰烈烈这样的词可能有人不理解,但是真的,观众的笑声热烈到我找不到词语来形容,毫不夸张的说,
每一秒都有人在笑
。
真
的说不清有多久没在小剧场看到这种质感的一部戏,不做作不煽情不刻意又好看,满足这林林总总的要求的小剧场作品,近几年极少甚至说没有,而《脑蒸发》能称得上是这样的一部戏。
冷静下来之后,我觉得有必要写一篇负责任的剧评,来安利一下这部神仙喜剧——脑蒸发。
话剧中心大修之后,座位变得非常舒服,人就特别爱瘫在里面,脑蒸发也一样。
脑蒸发演出开始前,我特意环顾了一下四周,几乎所有人都慵懒的靠在座位上,对即将到来的这一颗重磅炸弹的威力一无所知。
一段“没头没尾”的开头,到一段神经兮兮的自我介绍式的开场,观众的胃口慢慢被这群生活在精神康复中心的病人给吊了起来。
先是几个不痛不痒的笑点作为前菜,慢慢笑点铺陈更密更巧妙,反转一环接一环、节奏一码紧一码,最后演员一上场还没开始说话,观众就笑到不能自已,导演温水煮青蛙式地将观众一步一步引入捧腹的深渊。
我大概回忆了一下,官方宣称的“
五秒一次小笑点十秒一个大笑点
”居然不是吹嘘的,毕竟每一秒都有人在笑这件事真的不是每一部喜剧都能做到。剧情越往后发展,观众越是挺直腰杆向前倾倒,只为能更清楚看到舞台的每一处表演细节,一边笑一边还要挺直腰杆,这个画面想想都很搞笑。
说真的,如果可以的话建议染空间可以录一期观众反应合集,应该贼有趣。
跟我一起去看脑蒸发的小伙伴,走出话剧中心反复跟我强调:
这真的是我这大半年来看的最好看最好笑的小剧场了。
脑蒸发这个戏基本没有什么舞美可言,但灯光可谓恰到好处。
这个戏的灯光非常的蒸汽朋克,使用了大量的荧光色让剧场氛围看起来极其诡异诱人且神经!
尤其是病人私下密谋出逃的灯光简直是在剧场大搞朋克艺术,所有的荧光色让整个剧场更加迷离迷失与反叛,拍出来的照片绝对和整部戏的调性完全贴合,有理由怀疑这是整个剧组在一起夹带私货!
除了视觉之外,染空间的诚意在脑蒸发的更新迭代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量当下正火的元素,让观众产生极其强烈的共鸣。
甚至伴随一些音乐观众身体开始不自觉的摆动,在剧场的环境下能这么放松,多好!
小剧场演出还有一个迷人的地方在于观众与演员之间的距离感,演员近在咫尺表演的每一处细节你都能完全感受到,脑蒸发12位演员简直可以称得上卓越!
表演的张力拿捏得恰到好处,气场十足搞笑起来毫不含糊,感染力极强让我一个笑点极高的人都忍不住要为这部戏多几个哈哈哈哈哈!
关于脑
蒸发这部剧就不多剧透了,聊一点场外的东西。
9012年了怎么会有公司选择用这么一张烂纸做场刊?
!
9012年了怎么会有戏开场前工作人员在前厅撒泼这种情况?
!
场刊上印着“处方笺”的字样,派发场刊的工作人员一副医护人员的模样,旁边引导扫码的小哥随时随地准备犯病的样子也是非常有趣,回想一下这简直就是一次半沉浸式的体验嘛!
从你走进剧场那一刻,就已身处「白云精神康复中心」!
怎么办!
好喜欢!
不过说回来,染空间这个公司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据说是上海最具创意与活力的戏剧制作团队,做出来的戏,要么舞台华丽炫酷飞檐走壁上蹿下跳,要么舞台空空如也啥都没有,这种极致的反差本身就是一种神经质的表现了。
但是他们做出来的戏吧,又往往让人欲罢不能!
白夜行、仙剑......这些大剧场,再到脑蒸发这种小剧场,仿佛和染空间扯上关系的戏都有口碑爆款潜质......
诶!
果然只有神经病才能做出好东西!
总的来说,五年前十年前小剧场里那种昂扬向上的生命感、那种细致入微的剧场感、那种澎湃的激情......这一次的脑蒸发,全都有。
演出时间:2019.10.16-11.03
演出地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沙龙
出品制作:
染空间_上海欢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出品人/制作人:
梁一冰
项目经理:
顾聿惟
演出总监:
许翀烨
文本创意/首演导演:
吴熙
本轮执行导演:
许翀烨
执行制作人:
石东艳
服装设计:
张国文清
音乐:
EZ-Ven
灯光设计:
刘怡兰
舞台监督团队:
染Stage
舞台监督:
余晓捷、黄雅洁
舞美执行:
胡启寅
灯光执行 王宇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