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北京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特色教育实验基地主任,教育部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虚拟教研室主任汪琼教授作为与会嘉宾,发表了主题报告。汪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AI技术不仅在文本防抄袭系统的研发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音乐和图像分析、科研图片的审查等多元化领域中展现了其广泛的适用性。这些应用不单单对教育研究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教学实践方式带来了创新和改进。同时,她也提及了包括学术诚信在内的一些重要议题。汪教授认为为了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需求保持同步,教育工作者应当从过去仅注重成果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性发展。这种转变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界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在人工智能日益普及的未来社会中,所必需具备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会上还讨论了如何在各学科中融入人工智能,包括医学教育的虚拟博物馆建设,以及智能教育软件在备课和教学中的应用等。案例显示,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例如,通过智能系统辅助,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适应性学习和个别化指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汪教授强调,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以确保AI技术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