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
发布学院新闻报道,预告,通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顽主杯实盘大赛  ·  大娃封神一战 ·  2 天前  
顽主杯实盘大赛  ·  大娃封神一战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

【活动回顾】生成式AI+教育:潜力与挑战 研讨会成功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  · 公众号  ·  · 2024-05-17 16:50

正文

精彩回顾

5月1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与香港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及发展院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教务部协办的“生成式AI+教育:潜力与挑战”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举行。本次研讨会聚焦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其带来的变革。会议采取多种形式,包括主旨报告、专家讨论、专题辩论和工作坊,以全方位地探讨这一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就如何构建一个有利于智能教育发展的生态系统进行了共同探索,涉及政策支持、技术研发、师资培训等多个方面。此次研讨会的目标是深入讨论教育数字化的战略行动,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创新。研讨会由未来教育学院副院长孙波主持。



01

领导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未来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凯致开幕词。他首先热烈欢迎各界人士的到来,强调了汇聚多方智慧探讨该领域重要议题的必要性,他指出教育部近期推出了四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行动,旨在推动教与学的融合应用,提高全民素质,教育素养与技能, 开发教育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并规范人工智能使用的科学伦理 。本次研讨会旨在提供一个创新和交流的平台,共同促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合作发展。

02

主旨报告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欧洲委员会研究员Wayne Holmes为研讨会做主旨报告。Wayne从批判性研究的角度出发,呼吁必须谨慎对待AI在教育中的应用,他指出教育界在使用AI时需充分考虑其可能带来的个人隐私权益问题、人工智能系统对能源资源需求的问题,以及对教育行业职业结构的影响。在决策过程中,人类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预防机器完全控制教育过程。同时,应注重对学生的个体化需求的关注与满足,而不是仅仅依赖于AI所提供的同质化学习路径。此外,Wayne还强调了需要更多独立、大规模的研究来评估AI工具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在课堂上的积极影响。未来应审慎地探索AI在教育中的合理应用。

接着,北京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特色教育实验基地主任,教育部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虚拟教研室主任汪琼教授作为与会嘉宾,发表了主题报告。汪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AI技术不仅在文本防抄袭系统的研发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音乐和图像分析、科研图片的审查等多元化领域中展现了其广泛的适用性。这些应用不单单对教育研究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教学实践方式带来了创新和改进。同时,她也提及了包括学术诚信在内的一些重要议题。汪教授认为为了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需求保持同步,教育工作者应当从过去仅注重成果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性发展。这种转变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界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在人工智能日益普及的未来社会中,所必需具备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会上还讨论了如何在各学科中融入人工智能,包括医学教育的虚拟博物馆建设,以及智能教育软件在备课和教学中的应用等。案例显示,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例如,通过智能系统辅助,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适应性学习和个别化指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汪教授强调,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以确保AI技术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香港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及发展院院长、学习科学与技术讲座教授胡祥恩就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和应用发表了深入见解。胡教授指出,在公众讨论人工智能(AI)的论坛中,人们往往倾向于集中关注其即时或短期的影响。然而,这种倾向未能充分把握到人工智能本质的复杂性,特别是其固有的双面性。他强调这种双面性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相互并存。胡教授认为应全面认识到AI技术的优势与风险,相信每一个剖面都是构成其价值的必要部分。对教育领域应用AI,既有可能带来积极变化,又可能会引发潜在的问题,这将是个持续的过程。他强调了要根据不同教学情境对AI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以发挥其最大作用,提升学习效率和教育质量。同时,他分享了在美国和世界银行开展的关于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研究项目,深入分析了AI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基于此,他进一步探讨了在教育领域内,如何创新性地应用人工智能,以适应和引领劳动力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


03

辩论会

在下午举行的一场充满活力的辩论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国际中心教授、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实验室主任戴茂堂老师;奥斯陆城市大学高级研究员 Tore Hoel老师;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刘骥老师;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下一代互联网研发中心核心成员龚超老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胡斌老师;昆明度假区海贝中英文学校执行校长汪慧校长;清华附中国际部数学教师和AI负责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国际AI研究中心实践研究员龙宇清老师分别组成正方和反方辩论队,围绕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生成式人工智能(AI)是否应当被纳入课堂教学”,展开了深入探讨。这场讨论不仅关乎技术的前沿发展,也触及了教育哲学和社会责任的核心问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