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神农投资
关注神农投资,关注阳光私募基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ETF和LOF圈  ·  麻绎文:为何现金流能长期跑赢红利? ·  2 天前  
饕餮海投资  ·  高开迎金蛇? ·  3 天前  
调研心得  ·  假期,两个超级利好!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神农投资

【极品投资】世上最成功的失败是怎样的?

神农投资  · 公众号  · 投资  · 2019-01-30 07:49

正文

做极品投资,与伟大的企业家同行,向伟大的时代致敬!


相比于天花乱坠的成功者故事,失败的分享更真实、也更可贵;成功不常有,失败却是每一位创业者的必经之路。


今天的分享,我们不谈论某一次失败,而是聚焦于失败本身。也许你未曾想过,失败也分两种:有益失败与消极失败。前者是成功之母;后者则应尽量避免。更重要的是,学会从全新的视角看待失败,看待创业与人生,你将可能收获更大的成功,体验层次更为丰富的人生。

作者:Aytekin Tank

来源:IDG资本

对许多创业者来说,失败好比是荣誉勋章。而以“快速试错、快速失败”闻名的失败学,甚至在硅谷催生出了一家专门拥抱“失败”的公司:FailCon,人们在FailCon的组织下互相帮助,分享自己的失败经历和经验教训。

“在创业的世界里,失败几乎等同于涨知识。” 找保姆平台Sitting Around创始人Erica Zidel表示。

如果你是一个有失败经历的创业者,那么你就可以向外界传达这样的信息:xx路径我已经走过了,行不通。或者是,我踩了xx的坑,后来者不要再踩。

然而,一个残酷的事实是,虽然创业者都奉守”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条真理,但大多数创业公司其实在最后一轮融资的20个月左右就不得不关门大吉。这让人不禁问两件事:

1、在通向成功的路上,一次失败的创业经历是必须的吗?

2、失败是否也有限度?过犹不及?


当你仔细审视曾经的失败经历,你会发现它们可以基本分为两类:

一类是有益的失败(Productive Failures)。你犯过的错误会教给你很多,不管是在业务模式、公司管理,还是企业家精神、自我认知等层面。这样的失败,甚至能成为你成功道路上的催化剂,助你前进。


另一种则是不必要的消极型失败(Unnecessary Failures)。这类错误基本都可以想办法避免,比如通过提前规划、调研,或是在某种经验的指导下。

我想说的是, 切忌将上述两种失败混为一谈,更不要刻意美化失败本身。 并不是所有的失败都值得赞扬和歌颂,如果是理应避免的失败,我们就该反思,为什么还犯这样的错误?“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懂。


Pixar联合创始人Ed Catmull也强调两种失败的区别,他表示,要将有益的失败与消极失败区分开来确实不易,失败几乎是在尝试新事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但是,打不倒你的最终会使你更强大。

那么,有益型失败究竟是如何使人成功?

有研究指出,失败可以促进更深入的学习与思考,更有利于创新和产生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式。

如我们所知,科学家爱因斯坦、动画大师华特·迪士尼、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都在迈往巨大成功的途中遭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史诗级的失败。


比如华特·迪士尼,他就曾被报社编辑批评“缺乏想象力,不够灵光。” 所幸华特·迪士尼并没有把编辑的话太当回事,还是坚持将他那几个“失败”的作品发表了出来。

固然,每个人对待失败的处理方式和态度都是不同的,但我发现,往往那些最终成功的人,会以类似的处理方式对待失败。 归结起来,“成功的失败”是这样的:

消除打击噪音

很多人是从小被教育要虚心接受批评的,所以,对于失败和错误的指责,他们也理所当然地承受。哈佛商学院教授Amy Edmondson指出,她所了解到的不少精英人士比如金融业、医疗行业,都备受这种文化的折磨,他们往往对于工作中的挫折“逆来顺受”。因为在他们的工作环境中,如果犯错了不挨批,怎么保证他们更努力、更拼命地展现最佳工作状态呢?


但其实,这种思维方式有一个前提假设,那就是大多数错误是“明知故犯”、“有意为之”;但事实上,研究表明,大多数错误其实不该被指责,有的原因非常复杂,还有的是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试错所致。


当我问这些精英人士,他们认为真正该被责怪的错误比例是多少?他们给出的答案是,只有2%-5%,但实际情况是,他们犯错后被指责的几率高达70%-90%。


正是由于“害怕犯错”这种心理以及企业文化,许多错误被隐瞒或者不上报,于是,本该在这次错误中学习到的有价值的东西也随之封存了。

要改变这样的现状,营造一个包容错误、更加透明的工作氛围很重要;同时,当事情发展不按原计划进行时,心态也该更加平和,更重要的是面对失败,认真复盘究竟哪些地方做错了;这样一来,事态才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小步试错

成功人士似乎都深谙小步试错的道理。 不管在哪个行业,新点子都会先从可控风险水平开始尝试,而不会一上来就冒个大险。


如果你听过现场脱口秀并且了解一些其中的机制就会知道,新的表演者、新段子都会在小场先进行练习、试演,等练习差不多了,才会正式进大场表演。


类似小步试错的概念和做法在商界也非常普遍。

不管是创办了Amazon的杰夫·贝佐斯,还是Linkedin 的里德·霍夫曼,都是实验创新的实践者,类似的概念Eric Ries的《精益创业》一书中也有提到,比如用MVP(最小可行性产品)去快速迭代。

我知道很多人还是会把失败、犯错认为是个人能力不够所致,从而千方百计地想要避免,一味追求成功。但如果转变视角,将最终商业上的成功看作是此前一系列实验的组合叠加、循序渐进,那么你就会理解到, 失败其实是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环节。

找出真正原因

失败在如今的商业社会越来越常见,也更频繁地发生了。这与鼓励创业创新不无关系。


失败总是与创新相联结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家公司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背后,君不见,也许有成百上千家做类似生意的公司都面临惨淡的前景,甚至直接被洗牌出局。互联网更是放大了这一头部效应。因此,失败是互联网创业的题中之义。


在失败后进行反思和总结是大多数人都会进行的一个步骤,但难点是,你是否足够勇敢与诚实地去直面自我与现实,而不是找一堆借口,甚至把锅甩给他人。这就是在反思这件事上, 90%的人都做不到的事——找出真正的原因。

游戏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