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是想给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上次大家没抢到的
红山动物园科考营
,这次我又帮大家安排上了!
之前给大家团购,因为是第一次合作,我们虽然策划了很久,但是没有放出太多名额来给大家参加。
而且我们合作的老师并不多,个个都是顶尖的自然科学老师,所以也没有那么充足的人手同时开好几期。
群里到处都是没抢到的小伙伴们,问我们什么时候再返团:
我们上次举办的红山动物园的研学营,有一个很大的特色,那就是,我们会通过这次研学,教孩子如何写一篇关于动物的科考报告,
并且参加“十万个为什么科考报告大赛”。
这项赛事很牛,它是
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协
参与指导,大赛直接在
上海市政府的官网报道
。
而上一批学员的科研报告都已经撰写完成,我们的老师已经帮孩子们提交了上一次研学营的科考报告。
因此,现在我们终于有空腾出手来,组织下一次红山动物园的研学活动!
上次的整个研学营活动都非常成功,每个孩子回家之后都给自己家长分享了见闻和感受,我在屏幕外看得非常感动。
有兴奋和父母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体会的:
有积极把自己笔记分享给群里伙伴的:
还有年纪小的孩子第一次参加独立营,不仅没有害怕反而收获满满的:
因为是科普研学营,我们会给孩子安排好多个探究的主题,孩子们需要在营期中注意自己的项目内容,从老师的讲解中不断完善内容,最终完成笔记。
我随便找了几个孩子交上来的选题和大纲报告,你看,这每一个都是项目制学习:
也许孩子并不完全清楚项目制学习的具体流程,但是在两天一夜行程中,他们自己确定选题再分步探究,最后结合生活实际得出结论。
这正是美国小学最喜欢用的PBL项目制学习法,而我们的夏令营能让孩子一边亲密接触大自然一边燃起对科普的兴趣。
而孩子们沉浸式学习后做出来的笔记也非常认真!
他们会写自己在各个动物园区的见闻,学习丰容的概念:
他们会观察动物的行为和习性,听老师讲解动物和环境的相互适应:
他们会分析食肉动物食草动物的粪便,以此来分析食物与粪便的关系:
他们还会学习环境保护的概念,了解动物园如何做到碳循环和变废为宝:
你看,短短两天的内容,孩子们能从整个生态环境学习到生物个体,快乐和意义并存!
最开始我萌生合作研学营这个想法时,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十万个为什么”科普品牌。
《十万个为什么》系列引导了千千万万青少年走上了科学探索的道路,并被《人民日报》誉为
“共和国明天的一块科学基石”
。
他们有一个非常低调,但是含金量特别高的比赛,就是“十万个为什么”品牌旗下的
科考报告大赛
!
这个大赛在
上海市政府的官网
就有报道,下面这个就是上海市政府对“十万个为什么科考报告大赛”的推荐!
而且,这个比赛是
上海市教委和科委
作为指导单位组织的,所以如果获奖的话,奖状上会有
上海市教委的落款
,含金量很高!
整个比赛的参赛评委都是来自中科院、博物馆、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等高校研究所的专家教授。
这个比赛已经举办过一届了,今年会举办第二届。
我曾经看过去年孩子的获奖论文,其中有一篇的主题是——
“静止水域水与流动水域水生植物叶面特征对比”
孩子需要实地考察和调研之后,进行对比分析。
像下面的数据,就是报告里的
植物生长情况的对比
:
除了数据记录图表,报告里还会有
孩子们对于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思考,最终得出结论
的过程。
这篇报告是一个4年级孩子做的!
一个10岁不到的孩子竟然能
探究命题,实地考察,最后写出一篇科研论文
,他们的能力真让我惊讶不已。
这个比赛因为
我自己被聘请为了评委
,所以比赛的要求我是很了解的,需要有专门的指导老师才行。
而且比赛只是一种手段,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科研论文的写作,了解科学探索的方式,最终激发孩子的科普兴趣!
于是我在想,如果我们能组织一个类似的研学,有专家老师带着孩子去研究一个主题,最后让孩子写出一篇科研论文,并参加“十万个为什么科考报告大赛”,那是多么酷的一件事情!
在科研场景的选择上,我选择了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
,这是国内最好的动物园之一了,而且是一座网红动物园,热度堪比迪士尼!
他们自己本身有一个非常好的研学教育的品牌,叫做“多样星球”:
动物园自己有独立的教室,标本实验室还有做手工的小基地,整个硬件设施是非常配套非常完善的。
我当时去考察的时候,带队的讲解老师非常专业。
不仅对每个动物都像对自己孩子一样了解,
最重要的是,她讲的内容通俗易懂,就连我这个对动物没有太多兴趣的人都听得津津有味!
在整个团队中,无论是带队老师还是讲解老师都相当有“来头”!
他们都是自然生物相关专业出身,还都获得了自然与森林教育的专业培训。
在我们的研学营中,所有的孩子会穿着统一的着装听老师讲解,一个队伍大概十几个小朋友,配了五六位老师,安全是非常有保证的!
平时想来红山动物园还有点“费劲”,因为红山动物园热度太高了,爆满!常常因为人太多连门票都预约不到!
但是我们的科考调查活动
会有专业的老师带队,专门去预约空档时间
,保证不在游客很多的时间进行!
每个孩子手里都会有我们专门做好的学习手册:
还会有文具品牌的赞助,让孩子无忧无虑地写写画画:
在这次行程的规划中,我们
特意给孩子们开放了很多
游客不能去到的“工作人员”区域
,带娃真正做一回饲养员。
我们会
深入到大熊猫园区的竹子种植基地
,边观察不同竹子的形态特征边学习有关大熊猫的生物冷知识:
我们会带娃
亲手制作动物的丰容装置
,孩子们还能亲眼看见自己的作品变成动物们玩耍的好朋友:
我们还会带孩子
走到神秘的便便有机肥基地
,深入学习动物园中生态环境运转的奥秘:
我们甚至会带孩子亲自观察给老虎喂食的过程,特别有趣:
这些独特的体验,红山动物园都愿意开放给我们!
考虑到气温和时间的原因,我们这次的营地是
两天不过夜
,除了
在动物园里实地的探究式课程
,最后还会
有专门的任课老师来指导孩子输出一份科考报告
,最后参加“十万个为什么科考论文大赛”
我们给大家设计的行程分为两个部分:生物与生态的科考课程,生物多样性的观察课程。
在科考研究的行程中,我们给孩子安排了两个大课题,
核心内容都是生物与生态的关系
,孩子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报告主题进行细分研究。
我们会讲
生物与食物链
。
比如大熊猫,它爱吃的竹子有非常多的种类,在红山动物园就专门给熊猫们种植了三种,这些竹子的形态和口感都有很大差异:
我们会讲
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
。
比如在著名的冈瓦纳展区,就展出了非常多种的动物:东非黑白疣猴、红背须僧面猴、松鼠猴、巨嘴鸟、白面僧面猴等等。
比如红吼猴、自脸僧面猴吃完的水果,一些果皮、果核和残渣掉下来,黑凤冠雉和刺豚鼠就会在底下捡食:
我们还会讲
不同的生物关系
,比如海葵和小丑鱼是如何互相保护的,在专门的展箱里也给孩子们呈现出自然活泼的状态:
动物在生态环境中有合作也有竞争,红山动物园的很多展区都采用了混养的模式,给孩子们一个更接近真实野外的课堂。
粪便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内容,不同生物的粪便在形态,内容物和对环境的作用上都有显著区别。
所以,我们会研究
不同生物的粪便形态
。
有大熊猫的,大象的,长颈鹿的,还有考拉的:
然后我们会
从粪便形态讲到粪便内容物
。
粪便的内容物往往能反映生物的食性,比如大熊猫是食肉目,还是直肠子,比如长颈鹿的食性是草食性,喜欢吃树叶:大叶女贞、刺槐、苜蓿等等。
最后我们还会带娃
从粪便内容中学习生物与环境的交互关系。
考拉的粪便能反映生育繁殖的奥秘:
考拉宝宝一般5-6个月时开始断奶,12个月左右完全断奶。在5-6月的时候考拉妈妈会产生一种类似流食的盲肠便,考拉宝宝可以从中获取肠道菌群,以便于开始断奶和消化桉树叶。
红山中的便便堆肥基地则会让我们看见动物粪便与人类的交互关系。
除了科考内容,我们在课程里还设置了重要的观察内容,那就是生物多样性。
我们会带孩子观察
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比如大象的身体特征就与这些器官在野外的使用息息相关:
大象鼻子作用:觅食、吸水、洗澡、抵御危险、交流沟通的工具
大象长牙的作用:自卫防御、挖掘水源、吸引伴侣
大象耳朵的作用:降温,扇虫子
不同地区的大象器官也会有差别,这反映的也是一种生物适应性:
而园区内的设施就是最大程度还原和模拟大象的生存环境,孩子们看了就能明白大象发展出各个器官的原因:
讲完了生物自身的结构,我们的老师还会给孩子讲
生物与环境的多样性。
我们会探索中华大熊猫苑,了解大熊猫野外栖息地环境与习性。
在大熊猫展馆的户外展区,我们能看到工作人员依山而建的特定环境,坡度,植被,湿度,这些都是为了模拟大熊猫真实的生活环境。
我们会带孩子深入“冈瓦纳”这个古老的地质区域概念,带孩子感受地球演化过程中慢慢出现的物种多样性。
冈瓦纳大陆在古时候是一块完整的大陆,随着板块移动逐渐分化成了非洲,南美洲,南极洲以及澳大利亚等地区。
在冈瓦纳板块的逐渐分离过程中,每个大陆的动物都在做着独立的演化并且自适应出了一套生物多样性系统。
这些有趣的知识听的人特别入迷,我想,人要想有所成就有所发展,最要紧的就是有一颗敬畏自然,尊重其他生灵的心!
除了科考报告和探索生物多样性,红山动物园还想把“
尊重生灵,让动物有不被窥探的自由
”这个理念传递给所有的孩子。
所以,我们的研学营里还有专门的
丰容
学习内容。
丰容是一种动物保护概念,意思是在圈养条件下,丰富野生动物生活情趣,满足动物生理心理需求,促进动物展示更多自然行为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
老师们会带大家了解各种各样丰容的概念:
再去参观各种各样的丰容设施。
比如“天猫通道”连接了虎馆的内舍和外运动场,便于虎展出地的互换,给虎提供在高处巡视领地的方式,给了虎更多选择和探索的空间:
比如我们会人为制造很多动物喜欢的环境,例如猫科动物喜欢的石头,灵长类动物喜欢的攀附设施等等:
在馆与馆之间,设计师们还做了管道连接,让动物们时不时换一下熟悉的栖息地,感受一下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气味,这也是一种丰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