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如果你有6位数的年薪,至少有一套房子,还有100万美元可投资资产。这显然表明你已经是"成功人士"。而且按照全球的标准来看,你也已经非常富有。不是吗?
显然不是。
跨国金融服务公司瑞士银行最近对富裕的美国投资者进行的调查发现,在达到这一标准的人中,有70%不认为自己有钱。只有资产达到或超过500万美元的人才对未来怀有充分的安全感,而其他多数人仍然担心一次挫折就可能对自己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连百万富翁都觉得自己没钱,我们这些普通人又该如何是好?如果我们无论赚多少钱都不太可能"感觉"自己有钱,那又是否值得追求这一切?
停下脚步
数十年来的心理学研究已经否认了"金钱能买来长期幸福"的说法,甚至有一项研究表明,彩票中奖者在获得大奖后最终并没有感觉更加满足。而《纽约时报》今年2月还报道了亿万富豪因为个人问题而接受定制治疗的情况大幅增加。
"随着人们越来越富裕,他们最开始感觉满足感提升,但到了某个阶段,满足感就不再增加了。"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财富悖论》(The Wealth Paradox)的作者之一乔兰达·杰登(Jolanda Jetten)解释道。
她表示,有很多高收入人群无法停下脚步,即便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幸福和生活品质已经进入平台期之后同样如此,因为他们太过看重财富。
她解释道,这是因为有钱人跟没钱人一样,总喜欢跟比自己强的人攀比,拿自己的收入、房子、投资或财产跟那些更加富裕的朋友和同事比较,而没有跟普通大众对比。
"你赚钱越多,就越想赚更多钱——就像上瘾一样。"她说。
皮亚·韦伯(Pia Webb)这样的生活和职场教练对这种情况十分熟悉,她专门为欧洲的顶尖管理者提供指导。即便是在她的祖国瑞典这种以生活和工作平衡而著称的国家,很多人仍然会因为跟高收入人群对比而感到失落。
"瑞典没有人因为你工作时间长而仰慕你。但仍然有跟他人攀比的压力,他们会通过其他方式展现自己的财富,包括跟家人一起度假、买邮轮或者度假屋。"她说。
韦伯让她的客户列出他们认为能够给自己带来个人满足的体验或物品,而不要一门心思只想着为了满足社会和亲友的期望而多赚钱。
"具体到财富,很多人认为金钱是关键。但如果你现在就能快乐地生活,那就不需要太多钱。"她说。在10年前经历挫折之前,韦伯也十分看重财富,但她现在更享受洗桑拿、林间漫步、与亲友聚会这些简单的快乐。
快乐的乡下人和痛苦的百万富翁
杰登的研究表明,生活贫困的人已经习惯了寻找各种方式来提升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而不再局限于金钱和物欲。例如,他们更有可能花时间跟家人相处,或者参加社区志愿活动。
"与幸福感密切相关的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社会资本发达程度,以及人们与周围其他人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她解释道。
"在发展中国家,虽然用不了多少钱就可以对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帮助他们超脱最基本的需求——但没有多少钱的人也不会因为可能失去什么东西而太过担心。"她补充道。
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卡罗尔·格雷厄姆(Carol Graham)曾经将这种悖论称作"快乐的乡下人和痛苦的百万富翁问题"。
"与贫穷国家相比,较为富裕的国家平均幸福感更强。但除此之外,这个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她在2010年的一篇论文中写道。她当时的研究表明,阿富汗人的幸福感与拉美持平。
"自由和民主使人快乐,但当这些东西不太普遍时,重要性就会降低。人们可以在灾祸中保持天然的快乐状态,但也可能在什么都不缺的情况下感觉痛苦。"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应该就此认定越贫困越幸福(在联合国最新的《世界幸福指数报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中,富裕国家仍然占据主导)。但格雷厄姆的研究表明,较为富裕的人或许比他们想象得更能适应收入的负面变化。正如杰登所说,富人会经常设想更为理想的生活方式,他们可以通过"跟他人相处"学到很多东西,而这种相处方式在较为贫穷的社区和社会中更为普遍。
尼泊尔登山向导克里希那·普拉赛德·迪米希纳(Krishna Prasad Timilsina)发现,在2015年经历了该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后,尼泊尔人的韧性加强了。那场地震造成8,000人死亡,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但秉承着"比下有余"的心态,很多尼泊尔人还是感觉很幸福。
"地震导致很多东西遭到破坏,但人们依然很幸福,因为如果他们没有失去家庭……情况可能会更加糟糕。"36岁的迪米希纳说。
事实上,虽然作为尼泊尔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在地震之后遭受重创,该国在2017《世界幸福指数报告》中仍然上升8位,在155个国家中位列第99位,领先于南非、埃及,甚至邻国印度——这可是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然而,迪米希纳并不认为他的国家可以完全不受攀比心态的影响——要知道,这种心态一直以来都在困扰着我们。
"在城市里,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对生活反而更加担忧。我的父母没钱,但他们比我快乐。"他笑道。
财富的未来
随着对收入和幸福感的研究越发细致,越来越多的专家也开始质疑传统的财富象征——例如有房有车——即将转变,因为很多国家的千禧一代变成了第一代收入低于父母的人,很难再靠自己的收入买房。
尽管千禧一代颇感沮丧,"但可能也意味着这代人将会更少地展现财富所产生的负面效果,例如自私自利、自我陶醉和权利意识。"杰登说。
还有迹象表明,即便是可以选择投资股票或房产的高收入青年才俊,反而越来越多地投资于一份美好的回忆,而不再单纯关注金钱。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1987年以来,生活体验和娱乐活动的消费开支相较于总消费开支增长了70%。
家住巴黎的25岁美国时尚摄影师艾琳·卓(Eileen Cho)在西雅图一个富裕的社区长大,但在她看来,为了攒钱或买房而赚钱"就像坐牢"。
尽管父母想向她提供财务援助,帮她买套房子,但她还是选择跟自己的男朋友一起租住在一套30平方米的公寓里。
"我们每个月房租是950欧元(1030美元),但仍然能有足够的钱每月出国旅行一次。"她解释道。
"对我来说,这是在感受世界,寻找快乐。我明天要去西班牙,下一站是马拉喀什。"
皮亚·韦伯教练也支持这种方式,尽管她认为,年轻职场人士应该多加小心,避免旅行和其他体验活动变成新的"财富"攀比标准。
"旅行是好事,既能了解其他文化,还能认识自己,甚至可以在世界各地寻找属于自己的地方。但这也可能上瘾。她解释道。你会因为体验新东西而感觉刺激——就像购物一样。但这可能意味着你的根基松动,或者错过了跟家人一起欢度美好时光的机会。"她说。
"我认为最好的建议是做适合你本人的事情,无论你身处何地,都要学会从生活点滴中寻找快乐。"
来自BBC:http://www.bbc.com/ukchina/simp/vert-cap-40120129
欢迎加入我们小密圈,感谢您的支持!
目前有760+资深用户和1400+最新TMT行业文档。
| NOTICE |
微信公众平台目前已经推出订阅号置顶功能
点击我们的主页
将置顶公众号勾选
及时捕获精彩内容
感谢阅读 文末 “ 阅读原文 ”获取 “ 最新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