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享
智库灯塔旗下微杂志,主要分享强有力的设计作品、产品咨询、动态,是设计师及产品经理的智慧分享平台。设计是信仰,产品是追求,请将您想推送的图私信发给我们。智库灯塔专注于产品经理和UI设计培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发布  ·  早安四川丨一起翻开“城”长日记 ·  21 小时前  
中国市场监管报  ·  一图读懂 | ... ·  2 天前  
中国市场监管报  ·  一图读懂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享

张小龙微信公开课 PRO 演讲:信息互联的 7 个思考

智享  · 公众号  ·  · 2020-01-09 11:14

正文


本文转自: 微信公开课(ID: wx-gongkaike)



视频内容


×××


公开课的朋友们,大家好。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微信公开课。很抱歉这次没有来到现场,在这里跟大家打个招呼。


其实我是故意不来现场的。记得第一次公开课,我提到说,参加各种会议可能是很浪费时间的。


我还说过, 用产品说话,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大家也看到,微信从来没有开过发布会。我认为,新版本的启动页,就是微信的发布会,它直接覆盖几亿用户。


但同事们说服我说, 公开课不是发布会,而是面向开发者的会议。 确实,外界可能也会对微信有好奇甚至误解,所以公开课确实是一个微信对外阐述自己想法、理念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但去年,我就想,微信团队现在这么大了,我们面临的问题,从早期的“怎么做”,到现在的“做什么”。早期我们聚焦于每一项功能,思考怎么做才是最完美的。


现在是思考, 什么才是我们应该去尝试的,以及如何组织起来做。 对团队来说,早期是考验我们的产品能力,现在更考验的是我们的组织能力。


我希望我们团队,在每一个领域都有杰出的深入的思考者。所以去年,我就在想,我不一定每年都来公开课讲。今年,我更乐意把时间让给我的同事们,让他们来给大家带来我们团队的思考。


当然,我个人也有一些小的思考点,可以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信息互联的影响


可能从来没有一个时代,每天有数亿人花这么多时间,花在手机里面浏览各种信息。而微信,可能是人们花时间最多的应用。


所以我也经常会思考 ,微信作为一个基础的信息传递的工具或者说平台,我们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能会引起信息洪流的流向的变化。


我们知道,基因编辑是一种非自然的选择。因为人类强行的改变了自然进化的进展。类似的,技术的进步同样改变了自然的选择。


人们看到屏幕上的视觉信息,超过了现实中眼睛看到的信息。人们看到的是远方的图像,听到的是远方的声音。从前一个人的世界,他的大小,是由他的脚的行走半径来决定的,现在一个人的世界的大小,是由他所获得的信息的宽广度来决定的。 信息的宽广度和质量,一直是微信要解决的问题。


但人类对于信息的广泛连接带来的影响的思考,是落后于网络的发展速度的。网络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人都随时在线,并且面临海量的信息。


这在历史上,甚至十年前,都是难以想象的。人们真的能驾驭这种信息互联吗?还是说,技术在引导甚至控制人们的生活方式?


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一看这种影响,包括 隐私的出让,信息获取的被动,社会关系的扩大和复杂,信息传播的快速,信息选择的困难、信息的多样性,搜索的困难。



一. 隐私的出让


从历史来看,科技越发达,个人隐私会越少。人们在获取便利性的同时,其实也在不知不觉地一点一点把自己的隐私范围缩小。


比如精准广告和用户隐私其实是有矛盾的。作为平台,因为我们有大量的数据 ,什么该用,什么不该用,其实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我们在这里也倡导同行一起重视这个问题。



二. 信息获取的被动


你所看见的,或者说,你所阅读的,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互联网让信息唾手可得。可是,从信息的海洋中获取什么样的信息是个很有挑战的问题。


事实上,很多人并不愿意主动去获取信息,而是更倾向于被动获取。记得好几年前,我说过一句话, “推送改变世界,因为用户更懒了” 。包括微信,也是基于推送的。你收到的每一条消息,都被你把优先级排得比你要真正要获取的信息的优先级要更高一些。


那么, 推送什么信息,决定了用户会看什么信息,决定了他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 这是一个我们要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努力的方向。


所以, 我很少说分发这个词,我觉得推荐可能更尊重一些。



三. 社会关系的扩大和复杂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如今,社会关系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微信好友,群,朋友圈的互动里面。比如,中学、大学同学,因群而活跃起来。


过去,学术上有个词,叫邓巴数,是说一个人最多有150个好友。但在微信里,显然它被打破了。人们对于好友的维系能力,和移动互联网之前的年代相比,突然增大了很多。


之前我们限定一个人最多5000个好友,现在有 将近一百万人已经接近5000好友。 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友,但也促使我们要扩大好友数目了。


我记得附近的人上线时,我自己其实都有隐隐的不安,因为从前我们和附近的人的界限将被打破,我不知道它是好是坏。


这种思考,其实会一直贯穿在微信的进化里面。 就像我们扩大5000好友这个限定非常容易,但是对于它带来的影响,说实话诚惶诚恐,我们会反复思考。



四. 信息传播的快速


一方面,是信息比之前更快速地传播,可能一个瞬间,一个事件就可以迅速在很多个群里面,迅速的几何级数的传播。


另一方面,有一句话叫“谣言传千里”,耸人听闻的内容,可能能获得更大的传播机会。这是人性使然。


我们可能很难用技术手段作为一个判定内容的质量的标准,但作为信息传递的平台,我们也有很多办法,譬如说 用更多的参与者和强大的机制,来帮助平台作出仲裁,就像我们对待原创和抄袭的做法很类似。



五. 信息选择的困难


看似我们面对海量信息可以自由选择哪一些看、哪一些不看,但事实上,我们不可能有时间去一一筛选,导致我们看到的总是局部。


包括公众号,看似可以随便关注,但是你的选择其实是有限空间的。我们在看一看里实验了 社交推荐 ,看起来效果还不错。它是 一种通过好友之间的互相推荐来扩大人的选择范围。



六. 信息的多样性


虽然头部大号会有最大的浏览量,但是在一个人人皆可创作的年代, 我们希望长尾的小号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这也是之前公众号一个忽略了的部分。等一下会再讲一下。



七. 搜索的困难


与web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的各个app更加割裂,信息难以打通、搜索。我们做小程序,就有一个梦想, 希望搜索能进入到每一个小程序的内部 ,这样海量的小程序可以支撑起各种长尾的搜索需求。


当然,小程序仍然是我们一直要改进的领域,只有小程序足够繁荣,才能支撑起搜索的内容的丰富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