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教育电视台
上海教育电视台秉持“立足教育,面向社会”的办台理念,努力追求“让教育插上电视的翅膀,让电视播撒教育的阳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教育电视台

高校“综评”改革  招办主任、教育专家带你看门道

上海教育电视台  · 公众号  ·  · 2018-06-29 18:3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6月28日、29日,上海9所高校的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校测面试规范、平稳、有序进行。

☞☞九校"综评"校测今天开始, 传递哪些素质教育"风向标"?

从2015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两所高校率先试点至今,这项改革举措已稳步推进4年。高校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意义何在?传递出什么导向?听听高校专家怎么说。


招办主任怎么说?

通识教育人才培养从综合评价选才做起

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潘伟杰


科学选拔符合本校人才培养理念的学生,是一流本科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十多年来,尤其是“两依据一参考”模式实施以来,复旦大学探索出一套具有科学性和广泛社会基础、具有鲜明复旦特色的人才选拔办法。在“高考+入学申请+面试”的选拔过程中,面试环节是最有复旦特色的举措。教授在面试中自主命题与评判,考查学生无法通过笔试反映的素养,这一过程充分融汇了学校人才培养理念,展现复旦的学术涵养与文化积淀。更重要的是,大量教学、科研一线教授直接深入参与面试等环节,成为学校人才选拔的主体力量。教授选才突破了招生与教学“两条线”的旧形式、旧观念。教授将学校人才培养理念融入人才评价标准中,又以选拔的理念反哺日常教学,通过人才选拔主体的作用实现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的对接。


规范化招考机制

保障综合评价公平有序科学选才

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王琳媛


各高校在综合评价试点工作实施过程中,既要保障招考工作公平有序,又要将学校人才培养理念和特色在校测环节予以体现,提升人才选拔科学性是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综合评价试点工作是按综合成绩进行录取,其中校测占30%比例,是体现试点高校自主性与人才选拔要求的主要方式,高校要在校测中积极凸显自身的人才培养理念及特色,形成招生培养一体化格局。上海交大的人才培养理念与人才选拔紧密契合,将招生培养结合在入口关,选拔符合学校培养目标的学生。从对在校生GPA表现的统计来看,上海综合评价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与面试成绩均与在校GPA具有线性关系,且面试得分相比高考成绩与考生在校GPA具有更高的相关性。这也表明科学合理的面试模式,让每位考生都能多方位地发挥、展示出最真实的自己,也有利于学校选拔出与交大特质和精神相契合的优秀学子。


践行多元录取理念

提升综评双方获得感

华东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濮晓龙


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工作,是上海新高考方案的一个重点和亮点,不仅在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在推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培养理念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对于高校和考生双方来说,秉承“多元录取”理念的改革也给予了双方更高的获得感。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方案的实施,其重点是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特色,在平面的高考分数之外,通过多维的评价方式,在与考生的互动和双向选择中寻找到与学校更匹配的人才。而素质更综合、更全面的生源会推动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也会随之进一步更新与拓宽,从而进入一种良性的循环。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增加了高校与考生双向选择的自主权,既为考生进入理想高校增加了机会,又为高校遴选合适的人才提供了更多途径,更是推动了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改革。


教育专家怎么说?


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有三大亮点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张端鸿


首先,综合素质评价有助于克服“唯分数论”的单一评价模式。基于“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方法,上海积极探索高校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目的就是克服“唯分数论英雄”的单一评价方式,将综合素质更加全面、优秀的学生选拔进高水平大学培养。近三年来,上海高中阶段非常重视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积累,高校也积极致力于充分、科学地使用考生高中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相关高校的综合评价校测环节非常灵活,杜绝了提前应试准备的可能性,可充分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其次,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在坚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进一步保障了高校招生自主权。最后,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校测面试,也是教授治学在招生领域的具体体现。教授们真正懂得学校办学特质和学科特色,由他们构成校测选拔的专家主体,不仅有效落实了教授治学,也有利于保障选拔的科学性。


综合评价录取改革彰显高考改革趋势导向

华东理工大学相关面试专家


评价的标准和方式,是教育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高考“综合评价”作为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与趋势导向,对高校人才选拔和教育公平等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综合评价”的本质内涵在于,要根据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学校招生需求的独特性,来构建符合新时期下多元化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校招生评价体系。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逐步改善“一考定终身”的局限性; 二是逐步完善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匹配;三是促进高校自主招生的能力。“综合评价”的目的是要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即对人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应包括价值理念、道德情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考试分数。同时,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来看,每个层次的高等学校都应该有不同的培养方式、学术标准、质量要求、入学条件,而“综合评价”恰恰能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以综合评价促进因材施教  培养创新人才

东华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姚卫新


作为多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校,东华大学更侧重于在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校测面试中考察学生在各专业领域的兴趣和创新潜质。对高校来说,除了把好人才选拔入口关,还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和改革,更好地因材施教。近年来,东华大学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成才创造条件。学校依托各类创新中心、学科团队,组建了多个“拔尖人才创新实验班”,例如 “民用航空复合材料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知识产权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实验班”等,选拔一批有潜质、有特长或兴趣爱好的学生进入这些实验班,让学生在完成自己本专业学习的同时,修读跨专业的拓展课程,参加校企合作培养和实践,优先参加校内外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和竞赛,努力学习、发展成为符合创新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综合评价录取改助力高校量才选录

上海大学钱伟长学院副院长

“东方学者”特聘教授 姜颖


在对学生的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综合考察的同时,上海大学综合评价录取面试时更注重考察学生在理想信念、思想品德、逻辑推理、表达理解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在不降低学业水平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评价录取有利于高校更加全面客观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有利于学校依据自身办学特色遴选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契合度高的学生。例如,上海大学钱伟长学院作为国家试点学院和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其人才培养目标是未来的学术领军人才,在培养方案上也更加重视学术引导。因此,在综合评价录取面试时,学院更加注重从不同侧面考察学生的学术志向和科研所必须具备的坚韧不拔的精神特质。总之,综合评价录取方式不仅能更客观反映出学生的整体水平,有助于学校选拔到符合培养目标和定位的学生,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在提升学业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塑造。


转载声明 :本文转载自「上海教育」




更多精彩 锁定绿叶

欢迎长按 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上海教育电视台微信公众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