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子发烧友网
关注电子发烧友网,即时收听电子行业动态,抢先知晓半导体行业发生的最新事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电子发烧友网

​美国挥舞关税大棒,中国芯片产业链底气有多强

电子发烧友网  · 公众号  ·  · 2025-04-10 07: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特朗普推行“对等关税”政策后,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巨大动荡,并且就在近期继续将对中国的关税上调50%。如此高昂的关税也让半导体行业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在高昂的关税政策下,几乎已经形成了实质上的脱钩,毕竟没有商品的利润比如今的关税更高,企业自然不会再去做亏本生意。
此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中国生产的传统芯片举行听证会,探讨进一步提高相关关税的可能性,而这些成熟芯片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洗衣机和电信设备等日常用品中。而此次关税的大幅提升,不过是将此前的谋划进一步落实。

中国对美半导体进口依赖程度摸底

目前,中美开始了新一轮关税大战,标志着中美贸易战正式进入2.0阶段。从趋势来看,短时间内很难扭转目前的局面,因此只能做好准备。
从进口数据来看,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进口自美国的产品总额约为1636.24亿美元(约合1.16万亿元),占中国全年进口总额的6.2%。
品类上来看,2024年中国从美国直接进口的集成电路产品为836.7亿元,仅达到整个集成电路进口比重的3.04%;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进口金额为319.5亿元,占比达到9.54%;从美国进口的半导体器件总额为74.2亿元,占比为3.91%。
IMG_256
总体来看,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半导体产品仅占到整个进口额的3.76%。目前一些全球半导体大厂,包括英特尔、TI、美光、ADI、Microchip、安森美、格罗方德等均在美国拥有晶圆厂及设施,一旦对华出口产品,就可能受到关税的影响。
当然,许多企业在全球都有布局制造基地。例如TI,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建有达拉斯厂和谢尔曼厂,缅因州的南波特兰厂以及犹他州的李海厂。但是TI在海外也设有多座制造和封装厂,例如德国的弗莱辛厂、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厂、菲律宾的碧瑶厂以及中国成都也建有封装厂。
因此TI的产品进入到中国,那些美国本土产的产品就会受到关税影响,其售价将不可避免地上涨。
在设备层面,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的进口主要以前道制造设备为主,2024年从美国的进口额达到48.13亿元,占比为12.7%,CVD进口额为3.35亿元,占比6.2%,干法设备3.33亿元,占比6.4%;还有极少部分的晶圆衬底设备,进口金额为800万元左右,占比为0.5%。
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朱晶认为,由于中国的关税反制措施目前未对半导体行业进行豁免,且措施规定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享受税收减免政策,因此这将对中国从美国进口集成电路和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产品带来一定的影响,直接增加了中国依赖美国集成电路供应链的相关企业成本,但由于从美国进口半导体产品的总金额不大,整体看对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影响有限。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韧性

需要承认的是,虽然整体从美国直接进口的半导体产品份额并不算多,但在一些CPU、GPU、AI芯片等高端芯片领域,以及半导体设备材料等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例如在CPU领域,短期内x86架构仍然受英特尔、AMD专利制约,好在国内已经有相应的替代方案推出,例如龙芯的LoongArch架构、申威SW64架构以及采用ARM架构的鲲鹏与飞腾的腾云系列在信创市场中已经实现了逐步替代。
长期来看,国内正在加大RISC-V开源生态的培养,例如睿思芯科推出了国内首款RISC-V服务器芯片,未来还将有更多企业推出基于RISC-V架构的芯片,进一步丰富国内RISC-V生态环境。
从替代率来看,2024年中国移动服务器采购中,国产CPU(鲲鹏、海光、申威、龙芯等)占比达60%,英特尔份额降至39.29%,金融、电信、政务等领域优先采用国产CPU,鲲鹏、海光等在云计算和AI服务器中表现突出,性能接近国际主流水平。
在PC市场中,英特尔和AMD仍占据超90%份额,但国产CPU(如龙芯、兆芯)在党政办公领域逐步替代,2024年国产化率约15%-20%。
在GPU/AI芯片领域,国内如壁仞科技、摩尔线程等企业已经开始推出对标英伟达的产品,不过受制于国内的先进制程技术,与国际领先产品还有一定的差距。还需要加上Chiplet等先进封装,以及制造工艺上的突破才行。
而在半导体设备上,尤其是半导体前道设备,包括光刻、刻蚀、薄膜沉积、检测等环节中,国内也已经有了全面的布局。
例如在刻蚀设备中,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已经打破应用材料、泛林垄断,新凯来发布的7nm以下CCP干法刻蚀设备,核心零部件100%国产化,直接挑战国际巨头。
此外,在薄膜沉积设备中,北方华创可以覆盖28nm及以上制程。CVD/ALD领域,拓荆科技在PECVD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新凯来推出原子层沉积设备,填补国内空白。
清洗设备中,盛美上海、至纯科技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达到30%,65nm及以上制程设备已批量供货,14nm产品进入验证阶段。华海清科的8英寸晶圆CMP设备已经实现国产替代。
检测与量测设备上,中科飞测、精测电子等国产设备市占率尽管不足5%,但28nm设备已通过中芯国际验证,国产替代正在加速。
此次的关税,将重塑芯片产业链格局,加速推进中国发展内需和国产自主芯片产业链。总体来看,半导体领域几乎已经没有多少产品必须从美国本土进口,国产企业已经蓄势待发。

写在最后

2024年,美国芯片市场达到1800亿美元左右,去年10月一个月内美国就买了全球186亿美元的芯片。为此,中国台湾的台积电、联电等企业加码投资美国制造,台积电将在美国额外投资1000亿美元再建三座半导体厂等,英特尔和台积电达成初步协议成立合资企业。
有趣的是,即便美国已经完成了制造业的回流,并完全进行本土化生产。但其高昂的人工成本也将极大地提升其产品的售价,以iPhone 16为例,只计算人工成本,在中国制造一台iPhone 16的成本为30美元,而在美国可能要达到300美元。
另一方面,美国长期以来用着印刷的100美元(制造成本仅为0.14美元)来收割全球的产品,如今却开始反过来认为全球占了美国的便宜。已经习惯如此暴利的美国,又真的会愿意回到亲自上手制造产品的时代吗?

声明 :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 ,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 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热点文章阅读



点击关注 星标我们



将我们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更新!

喜欢就奖励一个“在看”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