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赛柏蓝
赛柏蓝(Mic366),中国领先的医药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医药精品资讯分享,准确、及时、有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赛柏蓝

医药代表是吃青春饭的吗?

赛柏蓝  · 公众号  · 医学  · 2019-06-12 19: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来源:罗湿兄


1


药企招聘信息,经常会出现两点限制条件。


一是要求本科学历,医学药学相关专业,二是年龄在35岁以下,或者90后优先。


第一点告诉我们,药企已经过了野蛮增长时期,行业日趋成熟,所以对学历和专业的宽容度越来越低,以后其他专业的人想进入医药行业会越来越难。


这其实和医改和备案制没什么关系,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点就有趣了,年龄大的,我们不要。


现在35岁的代表,我想问问,有几个是没有经历过行业红利期的,几乎没有,他们在35岁的转折点,就已经挣到了年轻药代一辈子的钱。


我认识的35岁以上的代表,都特么在北京有车有两套房,好些人还是全款买的,车贷房贷都没有,手里还握着大把行业资源,和这些人谈年龄限制,是不是有点扯淡。


这特么其实就是给90后赤裸裸的警告,小年轻们,趁年轻好好干哦,年龄大了就不要你们了。


35岁,一个不那么友好的年龄。


那么,药代是不是在35岁之前没能往管理层发展,就不能干了?就必须转型了?药代是不是吃青春饭的呢?


不着急回答,我们先来了解下美国的药代。



2


从MedReps发布的2018年度美国医药代表薪酬报告可以看出,抽样人群中,41-60岁占比52%,收入最高,20-30岁占比才12%,收入最低。


从事销售10年以上的占了48%,11-20年占比33%,20年以上占比15%,2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药代,总收入也是最高的。


美国药代是越老越值钱,很多人把药代作为终生职业。


在美国,不仅是药代,其他很多职业也是,很多经验极其丰富的高水平中年人,他们都在第一线工作。


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年”很多时候相当于中国人说的“老年”,35岁对于他们来说,才是开始,60多岁根本不当自己老,该干啥干啥。


而在中国,35岁的药代好似已经死了,企业变着法裁员,好些药代都在默默转型。


那么,35岁的药代只能往上发展或者转型了吗?


和大家讲一个有趣的现象, 一些外企地区经理主动转做某外企的代表 ,原因不明,可能是为了挣更多钱?更好地发展?不想带团队?


肯定有人又要diss我瞎编了!庸俗!你没见过的东西多得去了。


原因不重要,重要的是, 能力强的人,想什么时候做药代就什么时候做,哪有什么年龄限制!


经常听到有人说,35岁不往上发展,有家有贷,拿什么去和25岁的年轻药代拼?


说出这句话的人,都承认一点,自己的经历不值钱,这些年增长的徒有年龄,那你真是没法和年轻人拼。



3


前段时间甲骨文裁员900人,在被裁的中国研发区员工中,绝大多数都是37岁左右的工程师,都是毕业于北清大的高材生。


被裁之后,找工作并非顺利,还街头拉横幅抗议。不是他们年龄大,而是安逸惯了,能力欠缺。


你看,再优秀的人,在温水里煮久了,也会慢慢死去,何况是我们这些普通药代。


我们的经验可能不值钱,但背后积累的资源和人脉,极具价值。 工作这几年,见过一些年龄大的资深代表,一个人能顶一个团队,你能说这些人35岁没企业要?


35岁拿什么和25岁药代拼?10年的时间给你成长和积累,你说拿什么和25岁的药代拼,你确定不是在搞笑?


从毕业到35岁,十几年的时间,你成天混日子,35岁之后,就算你转型,也是什么都干不成。


企业不招35岁以上的药代,那都是写给弱者看的,有能力有阅历的药代,完全不愁工作,都是被企业被猎头各种挖。


在职场中,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才能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在美国,社会宽容度高,人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经历,哪怕年龄大一点,仍然有机会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 事实上因为经历丰富,综合能力强,年龄大不但不是劣势,反而是优势。


虽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还赶不上美国,包容性也没那么强,但请相信,能力是不会辜负你的。


说什么药代是吃青春饭的,只不过是在为瞎混的自己找借口罢了。


职场那么长,35岁只不过是又一个开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