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都在参与的“百亿大项目”你参与了吗?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达100亿元,成为我国影史首部百亿元票房影片。我们围观的仅仅是主角哪吒吗?不,还有作为配角的她们。
在传统叙事中,母亲要么是温柔隐忍的“慈母”,要么是严厉掌控的“虎妈”,但殷夫人却跳出了这一框架。作为陈塘关的降妖女将,她身披铠甲、手持长枪,却在哪吒面前卸下盔甲,化身“踢毽子专业户”。这种反差感,恰恰是当代母亲最需要的松弛感。
殷夫人从未因公务繁忙而缺席哪吒的成长。即便在与妖怪厮杀的间隙,她也会挤出时间陪哪吒踢毽子。毽子在空中划过的弧线,是母子情感的纽带,更是她传递的信念:爱不是24小时贴身守护,而是每一次用心地在场。这种高质量陪伴的理念,与家庭教育促进法中“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的核心不谋而合。
哪吒的家庭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刻板印象。李靖为哪吒上天求符,殷夫人则用日常照料填补父爱的“物理空缺”。当哪吒因魔丸身份被误解时,两人共同引导他直面偏见:“你是谁,只有自己说了算。”
面对哪吒的叛逆,殷夫人没有强行压制,而是尊重他的天性。即便哪吒闯祸,她也选择“严慈相济”——批评错误,但从未否定他的本性,这种教育智慧,让哪吒在规则与自由中找到平衡,从未失去本心。
殷夫人的角色,撕掉了“为母必须完美”的标签,让我们知道母亲不必是超人,而是成为孩子心中“永远接得住情绪”的港湾。
如果说殷夫人是理想母亲的投射,石矶娘娘则是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镜像”。这个曾经在《封神演义》里被哪吒烧成灰的反派,在《哪吒2》中逆袭成“萌系顶流”,靠的不仅是反差感,更是她身上那股圈地自萌的生命力。
石矶娘娘的日常是什么?窝在骷髅山对镜自恋,沉迷于“谁最美”的灵魂发问。这种“与世无争”的宅女形象,精准戳中了当代社恐青年的痛点:“与其卷生卷死,不如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她的“躺平”不是摆烂,而是对生活的主动选择——拒绝被外界标准绑架,专注取悦自己。
被哪吒打上门时,她淡定反击:“整座山都是老娘的身体!”逃跑时还不忘自嘲:“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这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豁达,让饱受精神内耗困扰的网友直呼“被治愈”。石矶娘娘教会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永远赢,而是输得起。
她本是“岁月静好”的石头精,却因哪吒的误伤卷入纷争。那句“我们见过吗?你跟老娘拼什么命!”道出了现代人的无奈——生活中总有时遭受意外“暴击”。很多观众对她的心疼,本质是对自身处境的共鸣。
石矶娘娘的爆火是对“反派必须蠢坏”叙事的反抗。她为女性提供了一种新活法:那些打不倒我的必将使我更……耐打。
殷夫人与石矶娘娘的“长尾效应”可能源于她们击中了当代女性的两大核心命题:
1. 家庭与自我的和解
殷夫人证明,母亲的身份不必以牺牲自我为代价。她的铠甲与毽子,象征着女性可以同时拥有事业追求与亲子温情,而孩子可能是魔童这种“不完美的真实”,让更多女性对照了自身。
2. 社会规训与个人价值的对抗
石矶娘娘的自信、乐观与反内耗,恰好契合了当代女性 “拒绝被定义”的精神诉求,她的所谓“容貌焦虑”也让我们好像那么熟悉。
《哪吒2》对我们的后劲儿不在于特效多炸裂,而在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你是殷夫人,在职场与家庭间闪转腾挪,努力给孩子一个不缺席的童年;你也是石矶娘娘,夹缝中守住自己的一方小天地,用自嘲对抗生活的不测。女性的成长,从来不是成为谁的标准答案,而是在自己的剧本里,活得坦荡、自洽、有温度。
或许,这就是我们参与这个百亿大项目的回报,它让每个女性都能在银幕上找到自己的“嘴替”,然后笑着说: